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自晚清以来就在各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发生着剧烈的变动,由此也促使基层权力主体格局在竞相更易的新旧制度演变中此消彼长、渐次递进。从总体上来看,近代以来社会治理模式与基层权力主体的嬗变演进,是经历了从地方权绅-工农群众-参议员-人民代表这样一条清晰的变动格局。与此同时,参与治理的权力主体格局变动,也鲜明地凸显出近代中国的激剧变动在基层社会中的历史映像。不过,回观近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演进轨迹与基层权力的嬗变,也有值得进一步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政治意识中的合法性理念是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形势下的产物。它的产生 ,极大的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与社会发展 ,从而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但由于传统社会的浸淫 ,近代中国政治意识合法性理念仍不可避免的夹杂着传统的烙印 ,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世界红卍字会牟平分会暨恤养院历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绅商发起创办了新型的民间慈善组织--世界红卍字会.牟平红卍字会作为其分支机构之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动,特别是牟平恤养院的创办运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患对社会稳定的破坏,亦为近代胶东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其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是后发外生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近代中国向工业化迈进过程中,进口替代工业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促进了我国近代经济结构的改变与改善;增强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其消极作用是次要的:在近代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合理利用国际分工和国外资源市场以及企业的技术进步方面,制约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思潮指较大规模的观念形态的运动。它一般由知识分子发其端绪 ,然后推向或大或小的社会层面 ,从而影响到生活世界和民众心理。在近代中国 ,“国家向何处去”的问题长期停留在广大民众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思考的前沿 ,而中西文化的交汇和政治秩序的失范 ,又分别带来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相对宽松的言论自由。所有这些因素的相互凑合 ,遂造成了近代中国思潮丛生、异彩纷呈的格局。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研究 ,是 80年代中期特别是 90年代以来史学界、哲学界的研究热点 ,由吴雁南、冯祖、苏中主、郭汉民教授主编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四卷本…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司法重在维护“差序格局”的社会秩序 ,当事人的财产诉求就自然地要退居次要的地位 ,这一特点在近代也未发生根本变化。个人不是作为独立的权利主体而存在 ,即使是地方司法官判决诉讼当事人一方得到了他应得的财产 ,那也只能称为他得到了其“既得利益”。伦理本位的关系格局、习俗调控的权力体系 ,构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构造 ,它是家族本位的财产法秩序的基础 ,进而决定了近代中国司法在当时的历史空间中只能扮演行政性工具这样的角色 ,其本质在于维护伦理化的政治秩序 ,而不重私人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即使最发达、最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也存在许多混合和过渡性症状。所谓东方社会 ,更是一种混合形态 ,其内部总是不断地产生资本主义因素 ,为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创造条件。在对中国近代社会形态进行概括时 ,有的学者把中国近代社会正常的发展状态看成“畸形”、“怪胎” ,这种看法难以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真实面目 ;有的则把资本主义因素混同于封建因素 ,不利于认清封建主义的本质。其实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种混合型的、多层次的、发展而不发达的社会 ,近代社会的三大阶级结构同样是混合型的 ,这种混合形式正是中国近代社会向前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现代社会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积聚中心,它的发展变化受到特定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制约和影响。本文对近代以来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造成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是内外双重力量推动的结果,并由此初步奠定了建国以来区域城市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乃是权威—依附模式。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家族中心主义的动摇、阶级的裂变和改组、社会群体的嬗变与激增以及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二元格局的出现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呈现出从宗法社会到二元结构社会转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民族危机、传统华夷民族思想的衰落;外因是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理论、进化论的传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有其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总理衙门的历史地位述评周文宣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称)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史学界多持否定意见,认为其是清朝统治者勾结外国侵略者的产物,是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独立和主权的工具。①我们并不否认总理衙门在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12.
国立东南大学与江苏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高等学府之一 ,其创建与发展是近代江苏社会推动的产物。作为一所国立大学 ,东南大学创立以后 ,不但为近代江苏培养了大批社会发展急需的各式人才 ,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江苏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到了近代社会之后,在科技方面日益落后于后起的西方,其历史原因主要是中国近代社会出现的极权政治、文化精英集团的价值取向的错位、小农经济的落后。  相似文献   

14.
百年中国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变迁。经济社会形态的演化不是简单的单线,远比我们想象的直线历史上升的过程要复杂得多。信息社会出现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仍在延续。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所体现的文化关系,是在悠久的中国文明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与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走过的特殊道路,有着难以分割的密切关系,也与世界的历史进程分不开。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指的就是世界范围文化关系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建立,即全球范围内实行和确定“和而不同”的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近代化的历程,镇江近代教育经历了从镇江开埠到抗日战争爆发前7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镇江近代教育的基本格局。这一格局的特点是:公私、中西教育齐头并进、女子教育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中等教育特色明显、社会非正规教育也非常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半个世纪以来 ,李约瑟博士提出的难题 ,引起了我国学者的热烈讨论。本文仅从中国社会文化价值因素和社会结构的角度对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进行再探讨。中国近代社会是封建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 ,其特征是高度集权、封闭禁锢、以人治代替法制 ,这种社会结构形成了一种内向的、稳定的、隔绝的文化机制。因此 ,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高发期,尤其以水、旱、震、风、虫等灾害发生的次数最多、危害最大,成为导致中国近代社会迟滞、衰落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灾害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自然地理条件本身不利因素的影响,又有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有不良社会政策及吏治腐败等因素的作用,带有综合性、复杂性.自然灾害对晚清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极为严重.中国近代社会出现的经济衰退、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负面社会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灾害的肆虐有关.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近代社会经济格局的异动,中国传统教化结构及其哲学理念由松动进而产生裂变,并呈现出新旧杂糅并存的状态.其中,维新派与传教士的交互影响,使西学知识得以迅速扩张与下沉;而顽梗的制度化儒学教化体系之最终瓦解,则得益于清末兴学、学制建立和科举废除所带来的连环而巨大的冲击波效应.社会经济的二元格局与教育体制的内在变革是中国传统教化走向终结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铁路成为列强掠取大量中国资源的载体.胶济铁路横贯东西,津浦铁路贯通南北,二者交汇于城西,使济南成为山东乃至华北的交通枢纽城市,给济南社会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济南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进而对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本文仅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选择 近代中国是一个变革、动荡的时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展走向了畸形的道路:一是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二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近代机器工业(和轮船航运)最早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于中国。但那时外国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