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凯歌的影片历来格外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束缚,影片中人物都生活在浓郁的中国气息和特有的文化禁锢中.在影片<梅兰芳>中,文化禁锢的表征已由"铁屋子"变成了"纸枷锁",更深刻、真切地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通过对陈凯歌较有影响的三部影片<黄土地>、<霸王别姬>和<梅兰芳>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解读"铁屋子"和"纸枷锁"对人生的不同禁锢.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传统思想溯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和谐"思想由来已久,原始巫术礼仪发其端,后世哲人阐其微,并保存在<尚书>等古代典籍中.<周易>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和谐"智慧,先秦思想家老子、孔子等则将"和谐"提高到新的理性高度.形成一种思想体系.佛教进入中国后,逐步实现中国化,有不少身心"和谐"的观点,共同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思想、文化和传统.中国传统丰富的"和谐"思想,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3.
宋代疑经改经思潮的影响、朱熹建构自身理学体系的需要及朱熹个人对<大学>的精深研究,成为了朱熹对古本<大学>移文补阙、分经别传的历史条件.朱熹<大学>改本的刊行,奠定了<大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典地位,推动了<大学>在后世的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与大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写的一篇学习孔子思想的心得论文,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是中国近代后期的产物,但是长期以来有些学者却一直把<大学>视为论述大学教育的专著.事实上,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大学>和大学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两者的涵义也有本质的区别.<大学>在中国古代曾被作为教科书,但其本义是为了传授其中的儒学思想,并不是把它作为大学教育纲要来对待.  相似文献   

5.
在<庄子>内七篇中,<养生主>是较为重要的一篇,前人对其意旨的理解多有不同:有用玄学思想将之诠释为"养性"的,有援佛教义理将之诠释为"守空"的,还有借理学观念将其诠释为"顺理"的.这些似<庄>而非<庄>的解读,在使庄子养生论之真实涵义变得淆乱不清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多元思想整合的现实风貌.  相似文献   

6.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的<受戒>都是写和尚恋爱的小说,但二者对情佛关系的处理迥异,前者是情佛两难的矛盾冲突,后者是天性自然的美满和谐.这不同的处理源于作家不同的文化意识,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临不同的社会人生问题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解读方式,从而在文化选择上为新世纪的中国人留下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朱子对<知言>批评的系统性和严厉反衬出胡宏思想本身的系统性和深刻.由此出发对胡宏思想的逻辑和意义进行分析解读,认为性无善恶、心以成性和仁以用言确实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其对孔门<易>、<庸>生命意识的传承持守和对湖湘学派经世致用传统的奠基开创的意义,在中国思想和文化史的广阔背景上才能获得充分把握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生态角度对<圣经>的重新解读.<圣经>呈现出双重形象:一方面因其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被视为当代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另一方面,它又包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对化解地球生态危机有积极作用.通过辨明<圣经>双重形象的由来,一方面肯定<圣经>与生态危机的形成有着无法摆脱的思想和文化干系,另一方面则对其潜在的生态资源提出挖掘再造的可能.<圣经>内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与西方人自然观、近代科技的关系,<圣经>独特的历史观与近现代进步主义的承接关系.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圣经>通过影响和塑造西方人的价值观、自然观并经由基督教文明的传播,确实介入了对全球生态的破坏.如何扭转其负面影响,重新开发<圣经>的生态资源,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当下课题.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将其在华的所见所闻著书立说,对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耶稣会士李明的《中国近事报道》即是这样一本著作。此书对许多欧洲启蒙思想家都产生过影响,其中包括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伏尔泰关于中国礼仪之争的态度、开明君主专制思想及对中国文化的崇拜方面都受到李明此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僧肇之<肇论>一书的编排结构历来颇有争议,而所有这些争议的根据乃是基于对<肇论>的逻辑结构的不同把握.从逻辑学的角度对<肇论>的逻辑结构进行解读,或许才能真正理解僧肇在<肇论>中所展现的思辨深度,从而也必将使我们赢得一个解读<肇论>的新的角度和新的思考方式.这样一种思考方式将在僧肇的佛学思想系统内呈现为对"同一与差异"这一逻辑思想的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11.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韬与近代东学西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世纪中期,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王韬通过和新教传教士理雅各合作翻译中国古代经典,承担起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重任。在游历欧洲两年多的时间中,他通过演讲等方式,宣扬中国文化,为促进近代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鲁迅和毛泽东改造国民性思想渊源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和毛泽东是改造民族灵魂的伟大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和重建是贯穿一生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国社会人的现代化进程中最具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部分.两位世纪伟人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既有生长的共同时代背景、思想基础,也存在着家庭背景、求学经历、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遗留下来的历史印痕.  相似文献   

14.
民本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民本思想发端甚早,在殷周时期就出现了民本思想的萌芽,经过先秦、秦汉唐宋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发展到了极致。文章在对民本思想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做了简要的评价,认为民本思想虽有其进步的一面,但也存在着自身的缺点。一是思想家对民本问题的重视并不是自觉的,而是和农民战争息息相关;二是思想家关注的主要是如何安定君王天下,而不是维护民众的利益,君主仍是万民之主;三是思想家头脑中的“民”,首先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作为个体的“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谭嗣同对平等的推崇令人注目,正如相同的理论来源决定了两人平等思想的相同性一样,对孟子与庄子的不同偏袒注定了其平等思想的差异性:对平等内涵的界定,康有为利用孟子的性善说与天赋人权论相互印证,将平等说成是人“直隶于天”的天赋权利;借助庄子的破对待与佛教思想融合,谭嗣同将平等理解为不生不灭即微生灭的宇宙状态。对平等内涵的界定隐含着对实现平等途径的理解,康有为在人人自主、独立中关注女子的自主和独立问题,将“男女平等各自独立”视为通往平等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演绎为“毁灭家族”的平等之方;谭嗣同在通而平等中执着于破除对待,在“人我通”中希望“别生种人”达到“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的平等状态。  相似文献   

16.
股票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近代随着西方股份制经济进入中国,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家对于股份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股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近代股票经济思想进行分析,有助于以史为鉴指导中国现代股票的健康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方和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可以看出,"思想史"研究大体分为传统的精英思想与民众观念两个层面,它们都重视思想和社会的关系,但前者以精英思想家和经典文本为主,强调社会或经济结构对思想的决定作用;而后者则重视普通民众一般的知识和心理,强调观念对社会的具体塑造作用。其实,思想是应对社会问题的产物,思想史介于哲学史和社会史之间,是相当理论化的社会观念史,中国思想史也概莫能外。所以,中国思想史研究应重视思想和社会的互动、重视社会思潮和具体思想家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齐鲁先秦诸子的社会保障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鲁文化中含有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内容 ,这主要体现在齐鲁思想家、政治家的济贫、救弱思想中。社会保障思想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它反映了齐鲁思想家、政治家对民生的重视。齐鲁文化中的社会保障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东方,日本是最早传播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出现了日本第一代著名的社会主义思想家、活动家,其中以幸德秋水、片山潜等为代表。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和片山潜的《我的社会主义》这两本著作都是在1903年出版,被称为明治时期社会主义启蒙书的"双璧",表现了明治年代社会主义者所达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高水平。幸德秋水与片山潜作为日本第一代社会主义思想家、活动家,为何走上不同的道路?其关键原因在于他们社会主义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