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于《堂.吉诃德》的写作动因,中外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堂.吉诃德》是以骑士小说反骑士小说,实际上,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用骑士小说的形式,以反骑士小说的名义寄托自己伟大的理想,宣泄心中的情感,展示卓越的才华,叙述多舛的命运,摆脱生活上的贫困。因此,本文试从作者自身的角度,采用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重新探求其写作动因,希望能为《堂.吉诃德》写作动因的研究开拓出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君·吏·士-解读《史记·酷吏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酷吏列传》在整部《史记》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从表面上看,《酷吏列传》仅仅是关于十个酷吏的白描式的传记,而实际上它却是西汉鼎盛时期重要的政治思想史料。司马迁写作《酷吏列传》,不单是为了揭露酷吏们罄竹难书的罪行,更是在探究政治权力的制衡和约束。后人评论说:“一篇之中,感慨悲愤,汉廷用人之非与酷吏得报之惨,具见于此。此太史公悲世之书,所以致 ? ?垂诫之意,不独为十人立传也。”①《酷吏列传》反映了汉代君王、胥吏和士人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在对现实的激烈批判中寄托了司马迁对一种理想的政治体制的向往。   …  相似文献   

3.
阿兰.霍灵赫斯特凭借其长篇同性恋小说《美丽线条》荣获2004年英国最高文学奖项曼布克小说奖。霍灵赫斯特和他的《美丽线条》是否当之无愧?我们通过简述《美丽线条》的故事梗概、霍灵赫斯特的背景以及英国、美国主要媒体的述评,可以对该问题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4.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成名作,在沿袭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流浪汉风格的同时也继承了贝娄其他作品的犹太风格。由于现实人物和贝娄各个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奥吉.马奇历险记》使得贝娄文本成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文本,各个文本之间相互指涉,也自然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互文本,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广泛的互文文本网络,说明"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进一步验证了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赏析爱德加·爱伦·坡的《安娜贝尔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歌体现了爱德加·爱伦·坡的诗歌创作原则 :音乐感和忧郁美。坡在其著名文学评论《创作原理》中说 ,人世间最伤感的莫过于死亡 ,而美丽的年轻女子的死亡更让人痛彻心骨。诗中美丽的安娜贝尔丽正是诗人所钟爱的年轻的亡妻弗吉尼亚的化身。该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坡对诗歌音乐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伤感主题的执著偏爱 ,诠释了他所主张的诗歌创作原则 ,即视觉和听觉、节奏和音韵、想象和情感间的和谐统一。诗人也采用了大量象征手法更突出了诗歌主题并渲染了气氛。诗是一场梦境 ,但读过良久之后仍意味隽永 ,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野兽以其威猛的形象作为审美对象,往往为诗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曾卓的《铁栏与火》、穆旦的《野兽》和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虎》以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豹》等"野兽"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虎"、"豹"等主导意象及与之相对应的铁栏、观众意象的描绘和组合,寄寓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主观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这种"野兽"意象的力量之美也就具有了无限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7.
对《圣经旧约》的高级批评,是通过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法,对《圣经》文本、写作日期、资料来源等进行界定,以辨别其客观历史价值.此项研究成果由德国学者朱利亚·韦尔豪森总其大成.他极大地挑战了《圣经·旧约》的权威性并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他对以色列古代史研究的影响直到今天不能消除.其所拥有的过人的学术洞察力和伟大的学术创见对于我国的学术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经·国风》中不少地方用到了杂言句式,这些杂言句式保留了原创时的真实,灵活自如,极具节奏感,富有韵律美,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同时引进大量意象,场面丰富,诗作充满了想像力。从《国风》中遴选出的这些代表性的诗篇,句子的形式和诗章内容都颇具特色,挖掘其内在的特质,有利于我们探究杂言句式的根源。这些诗作中的杂言句,应是后世杂言诗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诗经·大雅·韩奕》“北国”地理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大雅·韩奕》中的“梁山”应即《山海经》所说的“梁渠之山” ,即为朝鲜半岛的太白山脉。《诗经》中的“北国”所辖朝贡方国有北方的肃慎、秽人、良夷等。其中良夷可能即是朝鲜半岛的土著。《诗经》时代的韩国也并非只有一个 ,东北之韩即为位于朝鲜半岛的“箕子朝鲜” ,册封于成王时。《诗经·大雅·韩奕》记载了周宣王对韩侯结姻亲之好、行重封之礼、委方伯之任的重要史实 ,这对我们研究和理解宣王中兴与北土开拓的历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佩里.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一书中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追溯,向读者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通过观念史与文化史的结合,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中展现了后现代主义观念下的社会基础。安德森是在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他对詹姆逊的研究是高度推崇的。  相似文献   

11.
程建功 《船山学刊》2007,63(1):94-96
《易·大象》在《易传》中被公认为典型的儒家作品,其内容丰富而深刻,尤其是它所蕴含的伦理价值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以故我们从人生追求、自我修养、为政思想、明慎用刑等几个方面,对《易·大象》的伦理价值作一简要分析,同时兼及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益众 《理论界》2009,(5):1-1
张伟教授的性命·文化·艺术》一书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深刻阐释了艺术的文化特性,揭示了艺术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拓展了艺术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艺术文化学研究的新领域。这是一部以生命为本体建构,集哲学、美学、文化学和艺术学为一体的学术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13.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02,23(4):63-67
《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文艺评论方阵》及先此出版的《当代湖南文艺评论家选集》丛书,集中汇聚了湖南文学批评50年的主要成果,展示了老中青三代批评家的探寻的风姿。其主要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异彩纷呈的多样性、真诚鲜明的批评性、科学严谨的学术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诸子》在《文心雕龙》五十篇中位列第十七篇,向来被当做二十篇文体论之一,只有范文澜先生提出《诸子》篇在《文心雕龙》整本书的结构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与《宗经》并列,作为"文之枢纽"中的一员。本文从《诸子》篇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刘勰对诸子著作的态度入手来看待《诸子》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5.
张昭兵  申欣欣 《阴山学刊》2008,21(6):50-53,96
张玮的《古船》、《外省书》、《我的田园》展现出一条乡土叙事的诗性追求之链,即从苦难承担到逆行外省再到田园重建,最后走向自我放逐。这一过程体现的是张炜向着乡土回归而上下求索艰难跋涉的精神追求,并最终超越了善恶、城乡、虚实等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精神臻于诗性升华之境。  相似文献   

16.
《裘力斯.恺撒》是莎士比亚第一部较为著名的历史悲剧,国外对该作品的主角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一种是勃鲁特斯主角论;另一种是恺撒主角论。但从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来看,无论是史学角度还是文本自身角度,恺撒都是该剧名副其实的主角。  相似文献   

17.
由傅璇琮、蒋寅二先生总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七卷,330余万字),是一部规模宏大、富有创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8.
沅湘自然崇拜和《楚辞·九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维英 《云梦学刊》2001,22(3):33-36
《九歌》是南楚、沅湘间的祭神乐舞歌曲,经屈原加工再创作后而流传于世.《九歌》自然神祗的原型为东皇太一(太阳神)、云中君(雷神)、湘君、湘夫人(湘水配偶神)、大司命、少司命(星神)、东君(月神)、河伯(黄河之神)、山鬼(巫山女神).《九歌》的出现,既是取悦自然神祗,亦为支配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欧磊  王志跃 《理论界》2009,(11):109-110
《宋史·礼志》虽是现存古籍中记载宋代礼制最为系统、最有权威的专篇,但其中也存在诸多年、月、日等记时讹误。这自然大大影响了其可信度与史料价值。本文尽可能在追溯《宋史·礼志》史源的基础上,复据《太常因革礼》、《续资治通鉴长编》、《玉海》、《文献通考》等重要文献对其进行考证,发现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宋史·礼志》仍存时误14处。其致误之由,大致有字形形近、记时连书等。  相似文献   

20.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文心雕龙.定势》篇中的“势”具有非现成性、在直接对作品的体验中被当场构成、境域化生成等三个方面的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篇中并没有给灵动不居的“势”抽象出一个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在避虚就实地探讨决定“势”形成的语境。他的势论阐述了“情”、“体”与“势”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势”境域化生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