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国清 《人才瞭望》2017,(2):238-239
笔者通过调研及对参考文献研究发现:虽然截至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已经开始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没有实现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没有真正地落地.导致此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民办高校只是跟风,没有充分意识到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及紧迫性,且没有很好地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及素质教育等的关系.由此得出的启示是政府要大力鼓励民办高校深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探讨,引导它们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最终建设成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徐娜娜 《人才瞭望》2016,(16):93-9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民办高校大学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解决目前严峻的就业问题,应构建与完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此,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和问题,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在促进大学生自主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方面更应吸取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注重学生创业团队的培养是推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本文以南广学院学生创业工作室项目为例,介绍了团队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趋向多元化,要求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相继发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项目,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此大环境下,以艺术设计专业资源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创新为引导,培养专业的艺术类创新创业团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实践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同时成立了“点睛之笔墙绘特长生工作室”,用实际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已成为各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作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地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对特色优质学科专业的重点开发建设,获取专业竞争优势,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竞争力,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制定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工匠精神”为价值导向,理清非遗“工匠精神”与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关系,阐述了现阶段地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施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可以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最具有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群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代中国的教育模式里算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理论,基于此,以弗雷德·史密斯的例子来对比分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尚不成熟: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被遏制,另一方面是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不被重视,指出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是基本途径,提高师资力量是有效途径以及增强实践力是根本途径,以这三条途径来推动我国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房健 《人才瞭望》2017,(2):170-171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现阶段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面临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及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等手段提升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迭代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已经基本明确。如何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构建“高校主导、企业协同、合作共赢”的良性校企合作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三力三融合”高校创新创业模型,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校企合作方式上,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赵婕 《人才瞭望》2017,(14):89-90
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大学生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主力军,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都有一定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是评估教育质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笔者以高职院校为例,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包括学生、企业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通过调查以发现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调整的方向,进而构建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特点学生的不同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吉林省为例提出了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出了适合吉林省的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保障制度,这对我国其他地方的本科院校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一流人才。但是,目前各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部分的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缺乏沉浸式创业实践环节等。基于此,文章以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协同育人视角,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析和梳理,进而对构建大学生沉浸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实践策略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依托,它应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以专业教育为背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服务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同时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多元化发展、开放和整体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机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完善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适应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院校"三层三阶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强化知识传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重在优化培养方案,开发高质量创新创业课程.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依据协同创新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能力和精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中“协同创新”模式的内涵与理论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协同创新”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内在逻辑,深入研究协同创新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机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是落实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的重要渠道.高校辅导员以自身工作岗位和职责的独特性优势,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引导和能力提升的各种有效载体和途径,思考学习、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身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促进辅导员创新创业专业化、职业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大学生创业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改善大学生创业就业难的局面,赣州市政府和高校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强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为毕业生创业提供贷款、场地租金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等,着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但相关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赣州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专业水平不够。二是赣州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和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政府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帮扶政策,但整个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8.
地方本科高校(以下简称:地方高校)正面临转型发展,着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深化改革,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从设施设备、信息服务、课外实践、实训立项、学科竞赛、学分制度等六方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并提出组织、场地设施、经费、制度等保障措施,希望能为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理念的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更加关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而艺术专业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重要的专业设置之一,在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改革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创新创业理念的贯彻与落实,通过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课程体系的健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差距较大,但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象牙塔下学生纯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应用型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早已脱节.对于民办高校,像西安培华学院这样定位于应用型的高校而言,剖析创新创业管理现状迫在眉睫,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