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一定冲击,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对教育领域产生很大影响。互联网辅助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并且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行为习惯等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方法,也对相关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挑战[1]。本文主要针对如何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教学也逐渐引入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教学,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是对教学制度的一种改革,有利于推动教学网络化数字建设,实现教育制度的创新,推动教育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在互联网深入影响下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技术的引进和革新,帮助社会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和技术性人才。编者在本文中将着重探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数学中的应用和推广,希望有所启发性思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借助新媒体技术来提升学生的美术艺术创造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对切实培养孩子们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有着较高的价值。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提升务业能力的实际,对新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时代到来,教育工作展开中所引入的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且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深入不断扩大,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在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实施创造了更大的优势。鉴于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应该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对自身的教育理念加以改变,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英语应该如何实现更好的教学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优化的实施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更好提升。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工具,这为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知识提供了方便和保障,而这恰恰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法的要求。本文基于UMU移动学习平台,以中职课程网店美工为例,深入挖掘UMU移动学习平台能的功能,探究UMU移动学习平台在中职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将新媒体应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利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探究,同时又对当前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主要就当前新媒体视域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崛起,给我国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改革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给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也容易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错误引导.因此做好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性研究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中的热点。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对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以及创新与丰富课程教学方法有重要价值。UI界面设计课程是互联网发展下衍生出来的一门课程,“互联网+教育”形式在UI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法是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文章结合“互联网+”背景分析了UI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了具体的改进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开始被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使得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给传统的教育教学带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影响着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价值选择等。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该怎样去面对,怎样通过新媒体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都是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新媒体时代特点的分析对新媒体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提高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阵地和平台,同时互联网信息的良莠不齐也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可谓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研究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媒体形态,有着深厚的教育教学价值.基于此,首先概述新媒体的内涵、特征,然后从课程趣味、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方法三个角度分析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最后就如何在思政教育中应用新媒体提出几点建议,包括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平台、强化网络监管等.  相似文献   

12.
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先进技术开始在各行各业发挥价值,同时也促进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各学科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开始面临更多挑战。对于思政教育而言,将新媒体全面融合有利于提高其教育质量与效率,为了在新媒体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发展,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展开研究至关重要,探索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英语与思政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成为高校英语教师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特征,研究了新媒体背景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展开创新的意义,提出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推动高校英语教学的作用发挥,促进思政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一系列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新媒体与教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新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和明显,新媒体对教育技术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当前教育技术的影响,旨在为今后新媒体对教育技术的正向作用更好地发挥而提供一点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也有了新的改变。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成为热议的话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思政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先进的网络技术,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在为教育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困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课本身在开展和深入上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媒体技术的加入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也是更多的应用互联网技术,教学方式已经不是传统的单方教育,互联网与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在教育变革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互联教学资源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进入以互联网、手机、博客、数字电视为标志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正逐渐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新载体,如何利用新媒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落实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去,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数字内容的快速迭代,现代传播随之从传统媒体时代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内容更注重娱乐体验,并不断丰富虚拟与交互的技术,最终形成了完善的数字娱乐环境。在此环境中,新媒体艺术专业从动画与数字媒体类专业的基础上被创建出来,并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新媒体艺术专业从之前的数字艺术相关专业中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学中注重造型的表现、交互的体验以及游戏化的应用。在应对新媒体内容飞速变革的过程中,新媒体艺术专业发展应进一步注重多样化的虚拟展示技术、用户不断升级的社交需求以及数字娱乐化的正向引导等方面的探索,以促进数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互联网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技术正越来越多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与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愈发普遍,极大地扭转了传统教育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教育的开展不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作为高职院校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最大程度地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与特征,持续改进与完善学生管理,确保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教育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应该认真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充分利用新型媒介,探讨出更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本文分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丰铭 《人才瞭望》2016,(16):203-204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指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媒体对大学生而言不仅是—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提升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途径.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这使得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成为当前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