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书籍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媒介,也是文字信息储存的物质载体。书籍设计的本质是确立动态的书籍设计新理念,契合读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实现主客观的"心物同型"。书籍设计是对书籍内涵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书籍精神本质的外化。良好的书籍设计不仅能与书籍的内容相得益彰,亦能推动人类书籍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书籍艺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逐步发展,其设计形态因所用的材料和各个历史时期装帧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与转化,引发了书籍设计形态的变化,使现代书籍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和纯铅字传递形式的束缚,形成了特色独具的书籍设计.未来的中国书籍设计既要有民族特色,又要有国际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科技发展、经济增长、时代进步,促使人们对书籍的审美观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书的外包装到书籍形态,从外在到内在的现代书籍设计,既带给人们思想启迪,又能给人艺术美的享受。现代书籍的设计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动态性、连续性等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可读性是书籍内容的核心,易读性则是书籍设计的核心.一本好的书籍,就书籍设计而言,不仅是审美或艺术风格的问题,更要从书籍的易读性上加以科学的研究.书籍设计就是如何以科学的视觉传达手段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5.
以良性客观检验心理 ,设计效果检验以及强势品牌包装设计为书籍传播提供广阔空间三方面来进行探讨。指出书籍包装设计是主客观的统一 ,赋予设计以艺术光辉 ,增强书籍的吸引力 ,用发展的眼光对设计效果进行自我检验 ,强势品牌的书籍包装设计 ,有利于扩大书籍的影响力 ,树立强大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6.
书籍设计中材料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的完美结合是书籍审美的重点.随着书籍在形态上的进步创新,以及书籍审美意识的提高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在视触觉上深入探讨书籍之美将变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艺术与科技并肩,设计与技术共进。书籍设计的更新离不开科技动力的加入。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给书籍设计的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材料的丰富,印刷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的加入,印后加工工艺的提升,让书籍设计在各方面都发生改变,使之具有潜在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文字是传达和记录书籍信息的重要符号载体,同时也是书籍整体构成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书籍整体设计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总的设计基调,书籍版面中的文字、色彩和图形应具备符合文章内容的统一的视觉形象和视觉风格。设计师要注意书籍中字体、字形、字号的选择和应用,文字组合产生的黑、白、灰的色彩关系在明度上的版面视觉空间效果,用现代设计思想来处理各种视觉图形元素,从而达到对书籍中文字、色彩、图形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9.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书籍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两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书籍装帧设计是一本书的包装,通过艺术形象设计来反映书籍的内涵。从封面设计、扉页设计到插图设计,书籍装帧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作为文化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0.
书籍装帧设计创新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传统书籍概念以及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当前书籍装帧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就当前书籍装帧设计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必须突破传统书籍概念及其思维定势,牢固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充分考虑现代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坚持审美原则,运用艺术的眼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大幅度创新设计,给读者以更加方便,更加舒适,更加美好的阅读享受。  相似文献   

11.
书籍各个功能部分在其特定的位置与功效的要求下,呈现出有节奏的重复、对比、停顿以及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渐变。无论是形式造就的协调与柔媚之美,亦或是激烈动荡的对比之美,节奏形式美几乎渗透到对书籍设计恩考的一切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12.
郭运庆 《南都学坛》2005,25(2):120-123
策划编辑图书营销有十大法宝:组稿会是营销本社图书的重要渠道;邀请发行人员参与组稿编写讨论会是营销工作的新创举;在图书的整体设计中融会营销内容;编辑走进校园与师生共同开展活动是隐形营销;广告是图书营销不可或缺的形式;图书评论是图书营销的重要手段;座谈会是一种好的营销方式;新闻发布会是图书营销的好方法;书店门市专柜是出版社的形象窗口;专家讲座是图书促销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宋代雕版书籍之设计一般而言体现出朴实之显著特色。这同雕版技术及雕版书籍最早发明于中国民间及其农业文化具有渊源关系。宋代奠定的这种朴实的书籍形制设计理念,使得书籍得以广泛传播,真正成为一种空间意义上的大众媒介。宋代确立了雕版印刷术普遍采用后中国书籍的基本形制。宋代雕版书籍确立了书籍史上最早的平装典范。宋刻书籍,采用不同字体、不同字号以及特殊的标识符号区分或标示不同的编辑语言,使版面上的编辑语言及其功能十分明确。这种编辑语言及其书籍体例奠定了中国古代雕版书籍版面编辑语言的基本格局,为之后中国雕版书籍一直沿用。宋代书籍插图已比较普遍。插图的普遍应用,使得宋版书籍图文并茂,不仅书籍内容更加完整,意义更加丰富,而且书籍的视觉效果和阅读效果也更加理想,书籍文本知识和意义的传播也由此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多彩。宋版书籍最入目者,正是其风神别具——没有二种书籍书刻之字体完全相同者——正字书体的美。宋代书籍之美,乃在于其书籍内在的宋代文化精神之美。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对我国图书市场的消费造成影响,农村科普图书市场走向发生了变化。作者通过对福建省宁德市及周边县市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农村图书市场中经济知识、建筑装璜、农产品及手工业加工等类别的图书逐渐取代农技书,并表现出季节性等一系列销售特征,同时针对农村图书市场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朝图书交流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东晋时期,中国图书已流入朝鲜半岛,唐以后,经宋元明清,规模不断扩大。图书交流以儒家经书及其他诸子百家书籍、佛教经典、医药典籍及有关验方等种类为主。交流方式多种多样,有中国王朝赐书、朝鲜古国主动请求赐书,朝鲜使者、留学生、商人在中国购书,中国商人贩运汉文书籍到朝鲜半岛诸国等形式。国家统治的需要、"好学君主"积极的图书政策、两班官僚和在野读书层的欲求等诸种因素,促使了中朝图书交流的盛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释电子书的概念及优势,从商业运作产业链入手,分析图书馆电子书借阅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希望图书馆能重视电子书的发展并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阮元主编的《经籍籑诂》,作为第一部籑辑训诂资料的大型工具书,其开创之功,是无庸质疑、不可否定的。该书征引资料多达334种,在广泛收录经史资料的基础上,尤能大胆突出地征引小学书、纬书、类书、金石等多方面的资料,其全面性、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开创性,是不可质疑的。虽在清乾嘉以后书目的征引方面不如《故训汇纂》多,但这是由时代条件所决定,不应作反历史的苛责。  相似文献   

18.
应用语言学研究范围之广,学科分支之多的这一特性需要有一种类似工具书的图书对其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应用语言学———范畴与现状》就是梳理、归纳、总结应用语言学知识的这样一种类似工具书的书籍,我们暂且把它称为"类工具书"。通过比较发现,《应用语言学———范畴与现状》与传统工具书相比,主要具有"阅读性"的特点;与一般性学术著作相比,则体现了"结构安排合理"材料收集‘权’‘全’"内容覆盖广泛"细节处理到位"等特点。当然任何一部出色的作品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问题,《应用语言学———范畴与现状》也不例外。我们试图通过对这本类工具书作全面客观地评述,使大家认识到类工具书存在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图书的版式设计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图书的开本与形态、版心的设置、文字与空白的间距到字体和字号的选择等都体现出版式设计的实用性和美学性,因此突出版式设计实用性与美学性的协调统一应成为版式设计者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