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扬雄的《方言》屡经翻刻,断烂讹误,几不可读.鉴于此,清代戴震广泛运用他校法、理校法、本校法和对校法,对《方言》进行了校勘.其《方言疏证》共改正讹字281个,删却衍字17个,补充脱文27处,成为《方言》的一个善本.  相似文献   

2.
30年代陈垣先生所著《元典章校补释例》即《校勘学释例》问世,全面总结了校勘一种古籍的理论、方法、原则和通例,是“标志校勘学建立的里程碑”。尤其是书中卷六《校法四例》总结的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四种校勘方法,现已成为众所公认的校勘基本方法。对于其中的“本校法”,他说:  相似文献   

3.
胡适在《元典章校补释例序》中较早地向国人介绍了西方校勘学。他在该文中认为中国校勘学不如西方校勘学,特别是中国学者"推理的校勘学"并非校勘学的正途。其实,西方校勘学中也存在"理校"的做法,不论是校勘古典文献,还是近现代文本都必须使用理校。许多西方学者认为理校的性质更偏向于"艺术"而不是"科学",在校勘中重视理校甚至超过文本。从具体的理校方法上看,中西也有许多共通之处。中西校勘学完全可以平等地互相借鉴、对话,我们对西方校勘学的研究需要超越胡适,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4.
《洪武正韵》是研究近代语音史的重要文献之一,以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洪武正韵》为底本,参照国内外不同版本及相关的字书、韵书等材料,用本校法、对校法、理校法等方法,对其小韵的韵字、反切等方面进行校勘补正。  相似文献   

5.
对《史记》这部名著,前人做过不少校勘考订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目前通行的版本仍多错误之处。扬州大学李人鉴先生穷毕生之力完成的《太史公书校读记》,力求从汉代语言现象及司马迁撰述体例等方面探索《史记》本来面目,并是正文字上的衍脱讹误。全书精义络绎,自成一家言。作者以本校为主,同时综合运用了他校、理校等多种校勘方法;用其所长,从古汉语语法角度解决了不少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对前代学者的疏漏之处,敢于提出自己的批评意见;在考订文字的同时,亦注重标点的校勘。该书新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印行,不仅可以开拓《史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为校勘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除了扬雄《方言》的基本体例和内容之外,着重评述了《方言》的著作权争议情况,介绍了书名、卷数、记载的词语性质和编写方式等问题,并讨论了《方言》的语言学价值;全面介绍了历代学者对《方言》的整理,重点评述了清代以来学者们的《方言》校理,从而客观地呈现出《方言》整理的历史成就;全面综述了1700年来扬雄《方言》的研究情况,系统评论了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主要研究专题,并提供了最新的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7.
《花笺记》是粤调说唱文学“木鱼书”的代表作,《第八才子书花笺记会评会校本》是木鱼书文本整理的一个重要成果。不过,该书校录与取舍、校语之具体表述,尚有可商之处。为了适应语言面貌发展或人们审美意识改变等要求,俗文学在表演、抄传、刻录过程中会不断被再加工,由此产生的异文,是这一演变过程的忠实记录。校勘俗文学文献,先要进行最基本的对校,然后依次运用本校法和他校法,最后采用理校时,则必须考虑俗文学样式自身的体裁特点以及方言、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于鬯《香草校书》中含有大量训诂校勘语料,在校勘方法上,于鬯善于从文字训诂角度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形成了其独特的校书特点。其中不少研究材料可以为今日之研究提供研究材料,研究从语词训释、文字考证和文献校勘三方面梳理于鬯校书特点,并结合今人之研究成果对其研究内容加以考证,从而彰显其学术价值及其对语言文献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校法是校勘者依据义理推断改正古籍文字讹误的校勘方法,理校法的运用是很早的事情,但是关于理校法的理论探讨却是晚近的事",理校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陈垣先生明确提出的,理校法的运用自有其科学的依据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今本《楚辞》所载作品多有倒、脱、衍、讹等错误现象,通过利用《楚辞》文本及王注《楚辞》之用语规律,并充分参考和吸收前修时贤于《楚辞》或于其它典籍的研究成果,以及利用新出土文献材料进行校勘,将有益于该类作品的进一步校理.  相似文献   

11.
《千金方》中的“耆婆医药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是中国医学主流中的名著,但其中吸收了不少外来的医学知识。耆婆是印度古典医学文化的化身,通过汉译佛经对中国古代医学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千金方》为对象,来探明耆婆医药方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医药化学家孙思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邈早年时便以严谨的态度研究丹药,对一些金石矿物与丹诀反复试炼,撰有《烧炼秘诀》、《太清真人炼云母方》、《太清丹经要诀》等多部化学制药著作。在此基础上,他谨慎地在临床实践中试用这些金丹,功效显著者便记录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后者记载的丹药尤其丰富。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医药化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南宋官府校勘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南宋官府校勘,迄今尚少有人论及。作者首次勾勒出南宋朝廷对经史子集四部书进行的12次校勘之概况。南宋在校勘总次数、规模、所校书籍之历史地位等六个方面都与北宋相差甚远、作者探讨了这种差距的成因,并对官方校勘与私家校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研。  相似文献   

14.
顾千里是清代嘉庆、道光间的著名学者 ,精于校勘之学 ,所校勘的典籍广为流布沾溉后世 ,被誉为“清代校勘学第一人”。他特别注重收罗众本 ,辨明版本源流 ,讲求不同版本的互勘 ;多本互勘 ,至顾千里而益加精密。其“不校校之”原则决不是无所作为 ,也不是想当然地乱改古籍 ,而是“不校”与“校”的结合运用。顾千里把古籍校勘的实践与理论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5.
《吊屈原赋》先唐注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谊《吊屈原赋》是汉赋名篇,历代注释甚多。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就有胡广、服虔、应劭、郑氏、李奇、邓展、苏林、张晏、如淳、孟康、韦昭、晋灼、臣瓒、徐广等14名注释家为其作注,这些注释文字主要保存在《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的征引中。早期注释或注音,或释词,或解句,或校勘,促进了《吊屈原赋》的解读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钱谦益和柳如是是近年学术界颇为热门的研究对象,但有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也还很多,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钱谦益《牧斋集》版本问题.当代《传世藏书》所收的《牧斋集》底本最差,校勘也最粗疏,说是"传世藏书",实际上却是最坏的一个版本.(二)钱谦益《牧斋有学集》诗歌编年问题.关于《牧斋有学集》中诗歌的写作时间,卷首总目中的记载与具体作品的记载存在着许多出入,读者阅读时需引起注意.(三)钱谦益《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系年问题.这首诗歌在《牧斋有学集》中定为1662年作,但事实上却是1663年作,应予纠正.(四)柳如是《剑术行》与《长歌行》问题.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想引用柳如是的《剑术行》,结果却引用了柳如是的《长歌行》,可能是一个疏忽.(五)柳如是《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用李梦阳诗问题.这首诗化用明代诗人李梦阳的诗歌,并且内容有些不健康,但研究者都没有指出.  相似文献   

17.
钱穆、张舜徽二人,均被当今学界视为”通人之学”的国学大师,两人于经学之研治,亦皆在汉代经学上有专门的代表性著作。通过对二者汉代经学研究的比较,可窥见其各自治学方法、旨趣的异同,从而更好地解读两家经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道潜是北宋著名诗僧,著有《参寥子诗集》.随着佛学研究的兴盛,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界对道潜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遍及其生平、交游,诗歌创作、书法等,对取得的成果做一简要概述,厘清当前发展状况对探索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试析钱谦益对胡应麟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后期的胡应麟在文学理论及治学方面颇有建树。钱谦益站在贬斥文学复古思潮的立场上对他的评价有失客观和公允。因为 :1.胡应麟和王世贞的交往实以王世贞对胡氏才学的赏识为前提 ;2 .《诗薮》虽有附会《艺苑卮言》之处 ,但多卓识独见 ,不失为一部自成体系的诗话力作 ;3.应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胡应麟对明诗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20.
莫友芝《黔诗纪略》从拟议到出书整整花了20年(1853—1873),是书资料丰富、内容广泛、体例特殊、重点突出,其中大量记录和保存了明末清初在黔地逃禅出家的明朝士大夫的生平事迹、诗文作品,为我们研究这些明代遗民提供了难得而又系统的文献资料。据是书记载,其时黔地士大夫出家为僧有姓有名者达数十人,其中著名者有钱邦芑、郑之珧、陈起相、郑逢元、黎怀智、谢国檄、孟本淳、朱文、谈亮、眼石等。他们作为明代遗民,在国破家亡之际毅然选择了逃禅隐居,寄情山水,放浪形骸,遁迹空门,不仅要在生死困境中挣扎,而且还要在儒释的思想困境中自我救赎。为排遣心中的愤懑、哀怨,他们的诗歌多有感时伤怀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