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73年林木种植法》是美国国会为了鼓励美国人在西部大平原植树通过的法案,法案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的土地数量、获得土地产权标准、申请程序、违反义务等方面做出规定,一部分诚实的拓殖者申请了土地,但是由于法案本身不太严密,造成土地投机盛行.该法的实施使西部形成了一些森林,但总体来说是失败的,大部分林木种植地申请者放弃了土地,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土地投机、小农的贫困等,立法者应该对法律条款进行充分论证,使其更加严密,并有配套执行机构和资金,使其更有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村庄自发组织土地流转要获得成功有其内在条件。就粤省两个自然村的调查而言,Y村是由村民自发组织有效整合细碎土地资源的典型,而Z村则是集体行动失败的例证。通过对Y村和Z村的调研分析表明,要有效地解决因土地细碎化导致的土地"偷懒"问题,必须在村庄内部形成一个村内利益协调机制。这个由村内精英启动的、内嵌于熟人社会的村内利益协调机制乃是村庄自组织力量的核心,政府的积极介入需要依靠和引导村内自组织力量。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一世纪七十年代,在意大利爆发的斯巴达克起义,是世界古代史中一次伟大的革命。这次起义波及整个意大利,历时三年多。起义最终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起义军发生了几次分裂,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为什么起义军会发生分裂呢? 苏联学者米舒林认为,斯巴达克起义军中有奴隶有自由农民,奴隶要求离开意大利回到自已的故乡以求得解放,自由农民则要求收回被剥夺的土地,不愿意离开意大利。所以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土地改革,由于政治、经济和法律意识(文化基础)的缺乏,没有体现出土地作为公民财产权的应有的规律,必然致使作为财产权的土地所蕴含的经济和政治价值没有得到立法的认可和构建,更不可能体现出土地改革应有的发展趋势,这也注定民国的土地改革是失败的,民国时期土地改革给中国现代土地问题改革提供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例如:立宪在土地改革中的作用、对作为人权的财产权的尊重,对财产权规律的遵守等。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逐步形成和发展完善的过程,也经历了由差异很大到基本接近再到分歧日益加剧的过程。比较、研究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关系及其异同,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透视宋代的土地兼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 ,宋初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是宋代土地兼并兴盛的根本原因 ;宋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的发展已对宋政府形成一定的威胁 ,于是不得不采取种种“摧制兼并”的举措 ,但是由于土地交易的频繁急剧及其官僚豪族的阻挠 ,这些改革终究都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土地法律制度的建设,形成了限田制、占田制、均田制等土地制度,而且对土地买卖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通过系统梳理自秦统一后封建社会土地法律制度的演替过程,分析其特征,认为封建社会存在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种土地所有制且互相转化,“均田”“限田”与“兼并”在整个封建社会循环往复;不触及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根本的改革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率,统筹土地多功能特性及其优先顺序,防止过度资本化挤占土地的生产、生态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8.
资本下乡与新中农争地的社会后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自发的土地流转模式催生出一批以耕种从亲朋好友间低价流转的地为生的在村新中农。夫妻俩以劳动力最大限度为界,通过经营适度规模的土地获得体面的村庄生活(新中农)。与此同时,在农村人口大量流出的背景下,这批在村种地农民变成村庄的中坚力量,成为村庄治理中的主体。然而,以政府主导、为吸引资本下乡所进行的土地流转正在摧毁这批中坚力量,还让外出务工村民长期处于失地状态。文章认为,农业政策应该致力于改善农业耕种条件,并守住耕地,保护好进城失败农民的最后退路,而非支持资本下乡打败新中农。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工农群众开展了人民游击战争,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王农民主政府。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工农民主政府废除了国民党的一切反动立法,制定了中国法制史上第一个《井冈山土地法》;以后又逐步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苏维埃暂行选举法》、《中华  相似文献   

10.
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理论依据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土地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推行过程中,却不甚理想,可以说是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土地改革不仅仅牵涉到国民党内高级领导人的利益,还牵涉到从中央到基层很多人特别是把持乡村政权的地主豪绅的利益,因而受到他们的强烈抵制。  相似文献   

11.
因具备较高运营效率,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PPP)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受到世界各国推广。但在实践过程中,有大量的 PPP 项目以失败告终,给私人投资者和公共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分析世界范围内25个失败的交通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实施过程,寻找其失败诱因。结果表明,不完善的法律政策制度是 PPP 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完善的契约机制同其他多种因素共同导致项目失败。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老板之暴富与土地发展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使用性质变更能产生巨大经济利益。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原理,近几年富人扎堆出现在房地产领域,与房地产老板获得土地开发时没有对土地发展权支付对价有很大关系。国外土地发展权成为一项独立意义的财产权,要改变土地使用类别(开发土地),必须购买土地发展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不是土地发展权的对价;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费也不包括土地发展权的对价。房地产老板开发土地,应当向原土地所有权人支付土地发展权对价。  相似文献   

13.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发起土地革命,农民获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为捍卫已经获得的革命果实,农民积极投身革命,所以尽管国民党屡次围剿,根据地却始终没有被完全消灭.面对中共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土地政策?其效果又如何呢?从在南京建立政权开始,国民党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法令.认1927年到1929年,继续实行大革命期间提出的减租法令,酝酿制定《土地法》,并于1930年6月30日正式向全国公布.30年代在实行减租的同时,又相继公布了其它土地法令…  相似文献   

14.
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农民运动,制定了农运纲领,也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是,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存在着表面化,只有当国民革命失败,才认识到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并下决心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土地问题,从而展开了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转化,不是理论水平问题,而是实践教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农民负担沉重是旧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从不平等的土地占有关系、阶级局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长期战争、国民党的城市性等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减轻农民负担举措失败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省宜宾市的长江边、宜柏公路线高庄桥车站侧,有一个叫黄名伟的专业户。这一家夫妻俩靠着自己的勤劳和四川人特有的的倔强和灵性,现成了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种植专业户。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时代,一些农民离开了土地,弃农经商,出外做工。可黄名伟不为所动,一头扎进食用菌的种植上。前些年,他种茹失败过几次,有几个朋友见了劝他洗手不干,叫他把资金抽出来,合伙做生意,跑运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地主剥剥农民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因此,土地兼并一向为封建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主要问题,而且它还影响到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之头痛,曾采取一些措施,试图解决它,但终归失败。其原因何在呢?现以西汉为例,就自己的粗浅认识,谈谈看法。 土地兼并的经济原因及其后果 土地兼并的原因众多,政治与军事掠夺是一目了然的,此处只论述经济原因。 秦朝推行“以功劳行田宅”和“尊奖并兼之人”的政策,助长了地主势力的发展,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相似文献   

18.
以授受为特征的中国古代各种“田制”崩溃之后,代之而起的是“田制不立”的宋代社会。“不抑兼并”的国策使宋代土地矛盾十分严重,“井田制”成为挥之不去的梦。统治者和士大夫们寻求“渐均贫富”的良方,经历过均田、限田和正经界等各种尝试。朝廷(国家)与官僚地主阶层在经济上无法解决的利益冲突使企图缓和社会矛盾的种种努力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政策目标是以整个农业发展目标为基础 ,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基本出发点的。然而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客观规律的作用及内外部环境的制约 ,土地政策目标在现实生活中频频发生矛盾或错位。具体表现为 :( 1 )土地使用权与产权异化的矛盾 ;( 2 )土地资源保护与比较利益的冲突 ;( 3 )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因此有必要重新选择我国土地政策的中心目标。我国土地政策的核心目标应是以效率优先为原则 ,扩大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边界 ,以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而具体的实现途径包括 :( 1 )推动土地承包的物权化和产权持有 ;( 2 )增加投入与激励相结合 ,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 ;( 3 )培养土地市场与价格体系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 ;( 4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优化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 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中最基层的规划。目前山西省有110个县(市、区),1900多个乡(镇),要在“八五”期间基本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如何才能既快又好地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是我们土地管理工作者需要探索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