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认真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伟大创举,也是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内在规律和发展阶段的英明决断。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文明"与"文明发展"统一起来。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二者相统一的动态目标及载体。因此从理论上厘清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提升小康社会建设质量,落实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和谐社会涵义的基础上重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具体方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地研究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其精神支撑;要不断激发创造活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必须保障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中西文化中都曾有所体现的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和实现的可能。这种新型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等多种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做好高校统战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深刻认识它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和重大意义;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解决前进中的实际问题。高校统战工作在构建和谐大学与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要注意做到几个结合,不断增强做好统战工作的本领。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致力于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必然要求加强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性,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法律保障.法律对于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激发社会活力,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所作的原则性界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一、构建活力进发的社会;二、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三、构建安定团结的社会;四、构建民主与法治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中国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是我们党在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10.
"善治"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兴起既是全球化时代西方步入后工业社会行政管理变革的现实需要,也是西方传统文化奠基、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和公民社会充分发育的现代结果.尽管善治体现了人类未来政治发展的方向,但缺乏社会发育并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尚不具备多元治理的前提条件.当下中国应该在善治理论的观照下,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能力为重点,加大政府治理,通过建设透明廉洁政府、服务效能政府、责任权威政府、民主法治政府,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协作型的公民社会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善治: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治理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支持的、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通过引入“善治”理念,积极建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伦理,从而实现和谐之治。善治理念强调在目的上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体现“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价值取向;在程序上加强公民与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与合作。治理伦理的生成主要不是靠制定伦理规则,而是靠公民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建设,其生成过程的重心在于监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2.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全社会的观念大变革。倡导并树立自主与责任、平等与差异、竞争与合作、风险与机遇、效率与公平、法制与道德、发展与稳定、创新与学习、科学与人文、全球与民族的和谐观,把和谐的理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最新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面对这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可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汲取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和谐观”,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和谐执政观、“遵礼崇仁”的和谐人际观、“和而不同”的和谐外交观等,不仅与我们的和谐社会的构想非常接近,而且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善政是历代政府和人民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管理模式,善治是良好的治理,是政府和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以善政为现实基础,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不断发展壮大公民社会,善治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与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维度讲,和谐指事物对立面之间的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关系,也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社会和谐指社会共同体内在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由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人的社会关系总和的本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和自然的矛盾性存在、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从古希腊奴隶制社会开始的两千多年历史中,西方的思想家在追求完美的理想社会中创造出了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这些思想中不乏进步的历史意义,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来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文精神作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