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一.学制:四年制本科二.专业课程:专业法语、色彩、图案、服装画技法、构成原理、手工印染、钢丝人物造型、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立体裁剪、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民族服装制作、服装布料设计、服装材料学、国外服装史及流行趋势、现代时装设计理念等。  相似文献   

2.
宿娼作为戕害女体的传统陋俗在民初社会遭到严厉批判。章锡琛担任《妇女杂志》主编时期积极接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废娼宣传,从人道和民主的角度力行废娼,并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期刊运作,在新文化思想与市民认知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使现代废娼思想得到大范围和力度的传播,成功使现代废娼思想内化为普通市民的日常共识,推动了现代中国陋俗革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尚循环更迭,流行趋势风云变幻,解构设计手法在未来主义风格女装上被广泛运用。这使未来主义的女装风格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设计上也更加出彩和别出心裁。设计手法在不同风格服装上的创新融合,使服装设计出现了新的流行风潮,从而进一步满足了社会对服装功能性和表达个性的需求。使穿着者体会到更多穿衣新概念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一服装的审美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美。服装的美是与人体配合的美,是集多方面为一体的整体效果的美,它在多样、对比、统一中求得体现。现代服装的美,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综合统一体。其总体流行趋势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依存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围绕着审美趣味去展现它那无限丰富和变化的美。讲求功能性,这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共同特点。作为服装设计,在不防碍美的造型的前提下,必须满足人体穿着舒适、合理、合体的要求。随着现代服装理论的发展与运用,对于着装者与服装,人体与服装结构,适体性与流行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引起一系列服装观念的改变。往日那种师徒相传、一把尺一根画粉的窄狭的行当界线,早已打破。服装已不再是古老裁缝店案板上的平面状态,它进入现代设计的广阔领域,由平面的、孤立的,跃入立体的、多元的、多方位的形态空间。服装设计不仅是多学科技术,而且也是综合艺术,一门不断变化求新、不断追求美的境界的艺术. 目前国外流行的女装,有一类是呈倒三角形的宽松式样,它们采用的是直线裁剪法。从单件衣服去看,轮廊简单、结构单调,既无曲线又少有变化,极少运用装饰的处理手法,与  相似文献   

5.
立体裁剪作为原理与技术相结合的服装专业学科,必须适应现代高校服装结构教学中的技术要求。立体裁剪教学的难点在于对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材料以及服装的机能性和审美观念的把握,使之达到对立体裁剪教学中的各个关键技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川久保玲解构主义服装设计风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久保玲(Rei Kawakubo)作为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师,其作品融合了东西方的设计风格,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在服装的造型上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对服装结构进行重新解构和组合,运用解构主义的处理效果,采用不对称的裁剪、利落的线条以及独特的色调来进行设计,强调面料的独特性和混合性图案的拼贴等。通过研究川久保玲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阐释其设计作品的传承效用。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妇女杂志》是进步知识分子讨论妇女问题的园地.以该杂志中涉及妇女解放问题的相关内容为文本,从编辑学角度研究五四时期《妇女杂志》的编辑思想与特点,梳理妇女解放思想的内容变化,从而分析《妇女杂志》在传播妇女解放思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从性别视角出发,分别考察编者、作者和读者的性别差异.不难发现,《妇女杂志》中妇女解放思想的建构和发展是编辑、撰稿者、读者多方合力的结果,而有关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是由男性传递给女性的.《妇女杂志》有关妇女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和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7月2日,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在大连艺术学院举行,我系服装设计专业2011级服装专业黄志鹏、符景年同学的服装设计作品《画中的回忆》在大赛决赛中一举荣获服装成衣设计大赛"金奖"和单项服装。  相似文献   

9.
《妇女杂志》被称为“近代妇女史上第一份历史悠久的大型刊物”,从创刊之初,《妇女杂志》便试图建立言说西方世界的链条。1916年,商务印书馆启用胡彬夏为主编,借助其留学西方的亲身经历述说欧美平凡女性的真实生活,并将言说主体向“妇女与家庭”偏移。从中我们可以寻迹《妇女杂志》(1916)所建构的欧美镜像及其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服装课程教学和服装设计的实践,着重对优化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两大策略:扩展、深化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和把握、应对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关的因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旗袍的历史演变及社会价值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旗袍可以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可追溯到中国传统的袍服,后经满洲贵族改革并于20世纪20年代吸收其它服装样式特点,再结合西方裁剪法而形成新的时装样式,成为全中国妇女争相穿着的“国服”。旗袍虽历经数十年而魅力依旧,使穿着者能较适度地展现其东方女性的神奇魅力。在当今国际化背景下,旗袍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必将对其他优秀传统服饰文化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从事日本女性文学的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日本女性文学的脉络,针对中世女性文学发展状况,采取综述和分论的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的特点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主要以和歌为主,还有一部分日记文学。表明虽然这一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处于低谷,但并没有完全停止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部分成人热衷于阅读童话、漫画,观看卡通剧.文章从"追忆逝去的童真,寻找安慰的‘奶嘴'"、"讲述人生的哲理,进行善意地劝讽"、"追求视觉的愉悦,解构阅读的传统"、"享受业余的轻松,化解生活的紧张"等四个方面对该现象的心理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既是现代人获取心理满足的一种慰藉方式,也是文化成果日益走向丰富和多元的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唐代女装的“时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的流行趋势多以女装的流行来引导,唐代的女装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流行产物,而且对现代人的着衣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唐装的长短搭配,性感着衣以及男装女穿等方式,不仅在当时是一种时尚,如今也是我们女性着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领域中,报纸等新闻媒体由于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特征,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某种权威的象征.文章选取了《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主流报纸,对其中时尚消费新闻中的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报道的现状,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新闻报道与传统性别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服装设计本土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土化设计是以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的设计。本土化设计是符合不同民族需要,民族识别,民族认同的情感要求,是民族表现于不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同时本土化设计在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应注重人的情感化和个性化,除去功能外,它还必须能吸引、打动使用者,激起购买者的激情。服装设计的本土化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元素的重复叠加或挪来运用,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不断注入时代内涵而传承。  相似文献   

17.
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 Despite pervasive evidence of more educated women having lower fertility,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education reduces women’s fertility. This study presents...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时期有不少妇女投身革命运动,民国的成立,唤起了妇女的政治热情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妇女解放运动迅速朝要求参政的方向发展。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创办了一些以争取女子参政权利为主旨的妇女报刊,其中最主要的是《神州女报》。《神州女报》一方面力辩妇女应当参政,另一方面则回到妇女自身,来谈妇女如何才能获得参政权。  相似文献   

19.
文化时尚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社会转型期文化消费演变成一种文化时尚。文化时尚是指反映一定政治经济形态、体现着文化发展某种趋势的文化存在形式,它具有崭新性、前沿性、活跃性等特征。大众传媒是文化时尚生产、传播的主要策源地。文化时尚存在着消解文化精神的倾向,对其需要理性地、正确地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