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金融系介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1):F0003-F0003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成立于2004年。设立金融系体现了学院“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妇女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积极建设和发展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等学科”以及“培养应用型女性人才”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24日上午,中华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女性学系隆重举行“女性学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暨女性学系十年发展历程学术论坛。中华女子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黄海群、副院长李明舜、刘梦出席,论坛开幕式由社会与法学院院长林建军主持。黄海群在开幕式致词中代表中华  相似文献   

3.
2014年10月25日上午,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十周年系庆暨金融学科建设与就业座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学校党委书记李明舜发来贺信,对金融系成立十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表示祝贺!希望金融系继续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女院特质的优秀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加强,金融体制进一步变革,金融行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产学研视阈下,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具有相应的优化方案,更好地体现出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金融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福建农林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现阶段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以及福建农林大学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健全金融学专业教学培养体系的基本途径:(1)优化培养目标;(2)改革教学方法;(3)加强专业实习;(4)积极探索金融学专业创新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与发展,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复合型金融学人才尤为重要。目前,金融市场专业性的复合人才十分缺乏,难以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对复合型的高精尖金融学人才的需要。因此,应改革培养的方式,注意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对复合型金融系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女院学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9(6):F0003-F0003
李树杰教授(1963-),男,河北涿州市人。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现为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教授。主要兼职: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优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历程及目前面临的形势,从教育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21世纪经济全球化、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南大学创建创新型大学以及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参与市场竞争五个方面论述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优化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石河子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原有的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要,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要结合石河子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找准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人手,来改革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1):F0003-F0003
2013年11月24日上午,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二十周年庆典在教图楼报告厅举行。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兼校长张李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华女子学院荣誉教授王思斌,中华女子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李明舜,副校长宋胜菊、刘梦出席了庆典,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二十余所高校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专家和教授到会祝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代表及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庆典。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分析来看,课程设置应以强化应用为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构建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至关重要,我国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时问较短,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本文借鉴国外高校的课程设置,构建了适合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财务管理本科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金融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金融人才成为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高校是培养金融人的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了金融人才素质的高低。在总结新型金融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基础上,分析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苹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方面提出高等院校金融人才培养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三十年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30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大陆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简单回顾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专业教育的目标、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的本土化等方面反思了社会工作教育在过去30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探索本土化的教育模式、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结构、规范课程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与出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形势下对建筑学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我国建筑学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现状,探讨了当今多样化需求下建筑学人才创造思维的认识,提出了培养建筑学人才创新思维的路径,以期使建筑学人才更符合新的社会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6.
不论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还是特色专业教育无一例外的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在教育实践研究中多是以施教者的角度加以研究,鲜有从学生视角探究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教育现状。本课题通过对一些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反馈情况,分析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状调研分析以及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瓶颈因素,并从学生视角探究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措施。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型做些许推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我国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及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的现状,在剖析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从专业设置、师资培养、考核评价等方面对中部地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如何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采用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法,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质量保障体系、个性化培养等几个方面开展改革,通过实践,最终实现"应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科金融学专业的建设,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金融专业人才,本文从新的金融形势分析入手,探讨了我国高校现有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创新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