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是检验城市群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为切入点,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就长株潭城市群在2010—2018年期间的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时空分异展开具体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总体维持在耦合协调发展阶段,达到了较高水平的生态城镇化;长沙市的核心效应明显,领跑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城镇化进程,同时长株潭城市群三市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有些区域差异;其三个城市或存在城镇化滞后与生态环境滞后等问题,延滞了其生态城镇化进程.未来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城镇化须以"两型社会"为引领,以"生态绿心地区"为生态示范,以绿色工业提升城镇化质量,将长株潭城市群三市打造成为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生态化、一体化的高质量城市群,为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进行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状况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密度高,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网络中心势较高,城市群网络化结构明显;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基于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绿色经济发展的长株潭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形式和形象概括,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试点地区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最前沿,其产业结构的提升与绿色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和长株潭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长株潭绿色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式,明确产业重点、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建立城市生态文明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程度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在生态经济、民生改善、生态治理、生态文化等四个一级指标方面都排名居首,而生态环境指标排在末位,长沙市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任重道远.株洲与湘潭两市生态文明程度差别不是很大,湘潭市略呈优势,但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另外两个重要城市,株洲、湘潭两市在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任务很重.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示范区,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主体存在低碳消费意识不高,消费方式不科学等问题。文章从战略目标、战略主体以及战略路径三方面出发,对不同主体应该通过什么渠道怎样建构低碳消费模式进行战略思考,以此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三维动态低碳消费模式。并通过政府、企业、居民、社会这四个主体有效合作,切实保障低碳消费模式的推进,促进长株潭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形式和形象概括,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分析了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思考、发展载体优化分析和保障措施,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高度水平的产物,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发展状态直接关系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长株潭城市群于1997年正式开始规划建设,发展至今,三市在融合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相似导致区域内部竞争、行政区域划分弱化合作机制、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熵权法计算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株潭三市三次产业发展的有序度,并建立复合系统模型计算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株潭三市的产业协同度,再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协同度的影响因素。结合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产业结构规划、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完善市场资源配置等建议,以不断优化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协同。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3+5”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上紧密联系、功能上分工合作的城市聚合体。为了更好地构建区域经济格局,更为全面而清晰地把握单个城市之间、单个城市在城市群中以及城市群整体网络的真实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城市引力模型,对长株潭“3+5”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强度、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进行定量化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3+5”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高,8个城市间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网络中心度较高,城市群网络化结构明显;整个城市群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凝聚子群之间处于较弱连接状态。鉴于此,亟须进一步大力推进长株潭三市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群内部主体关联度和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是优化长株潭“3+5”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政治观是对原有政治观念的一次革新,从政治和生态的角度诠释了全新的政治思维。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务院批准的两型改革试验区,传统的政治观念束缚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步伐。长株潭城市群应打破原有的行政体制,加强生态立法,完善政府生态绩效考核,推进三市政府的通力合作,加快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人才为支撑,着力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长株潭城市群旅游文化深度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和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深度开发长株潭城市群旅游文化。基于生态文明视角,通过深度开发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主体的消费文化、审美文化,自然旅游客体和人文旅游客体文化。以及旅游介体的经营管理文化和开发文化,有利于整合和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旅游文化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在其生态化及发展过程中,存在政策指导不到位、欠缺整体规划、居民生态观念淡薄等问题,相对滞后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应强化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生态化的政策指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生态化发展规划,加强试验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的体育生态意识,加强体育生态行为规范和体育生态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两型社会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两型社会获批给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林业生态建设是目前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两型社会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生态文明。目前该区域局部环境状况恶化、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社会发展不可持续。在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沿湘江流域和三市结合部布局生态公益林带,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都市生态圈建设,对保护湘江水质、改善区域环境、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功能的系统,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真正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中,绿洲农业综合开发成为热点。由于绿洲环境的特殊性,在农业开发建设中必然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风险,从而影响绿洲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在介绍绿洲概念和生态特征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可持续性风险分析(分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和生态脆弱性评价三个部分)、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主要是防护林评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评价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了绿洲农业综合开发和社区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风险(生态风险中的水资源风险和防护林风险)、移民管理风险及投资风险的理论和评价方法,为绿洲风险的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基础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安徽的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省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安徽人口的不合理发展使安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成为安徽生态省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最大难题。为此必须优化人口环境,促进生态安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文化的构建,是新时代全人类共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完善。寒地黑土区域由于其独特的资源和生态优势,蕴含巨大的生态价值,使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注重生态文化的建设。但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寒地黑土区域的生态文化建设,须结合当地的地域性经济、文化等特点,从文化建设主体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道德意识的培养以及文化建设的客观环境的完善等角度入手来进行,使其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支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建筑装饰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正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综合处理人、建筑、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合理循环、协调发展所遵循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江苏沿海海洋渔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认为沿海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开发、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海洋渔业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为促进江苏海洋渔业持续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防止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破坏的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旅游生态负效应是指人类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生态因子及其系统结构和功能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存在复杂的影响关系,不合理的旅游开发、游客行为以及经营管理活动极易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诸多直接和潜在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旅游活动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应该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强化社区参与,建立生态认证制度和环境价值补偿机制以实现长白山旅游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催生了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这场生态危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类自我变革。人类过去那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进行变革,要建立一个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类新文明,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与任务是:①唤醒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树立新的生态文明与价值观念;②确立与贯彻人与自然或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③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