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环境是指既包括自然条件又包括社会条件在内的各种空间条件的质量。狭义的环境主要是指周围自然条件(当然是人化的自然条件)的质量。环境消费质量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周围空间条件。它既包括各种天然的和部分被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也包括各类人工建设并着力营造的人文景观及其空间关系的总和。 当今,在衣食住行用等基本的生活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就想生活得更舒适一点,精神生活更丰富一点,而美的环境从很多方面满足了人们这种特定的精神需要,又具有相对的稀罕性,因此必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品。例如:洁净的空气对人体来说,比任何东西都  相似文献   

2.
消费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个方面: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消耗,即直接生产过程本身,生活消费则是指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作为社会  相似文献   

3.
影响家具设计思潮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工作方式、精神需求、消费方式等.发掘家具设计思想必须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着手,从而真正把握家具设计思想的脉搏.  相似文献   

4.
一任何生活方式的形成总是以一定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它的历史的形式,称之为生产方式。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交往活动等这些生命再生产的特殊的历史形式,则称之为生活方式。狭义的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包括物质消费方式、精神消费方式和时间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奢靡消费之风盛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大行其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社会风习给包括职员在内的普通市民阶层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心理压力和精神苦恼.为了纠正这种"畸形的生活",职员阶层反对奢靡消费、物欲膨胀和拜金主义.主张量入为出、消费有度与合理消费,提倡节俭,鼓励储蓄,力谋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他们所倡导的消费观代表了一种健康文明、务实理性的都市消费新趋向.  相似文献   

6.
数字文化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异化的文化消费观和价值观,表征出文化消费意识畸形化、文化消费产品符号化、文化消费精神娱乐化、文化消费话语隐性化等多元样态。同时,随着文化消费主义在数字空间的不断弥散,其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危害日渐凸显,主要表现为磨灭精神生产的客观性、减损精神产品分配的公平性、弱化精神交往的深度互动性、阻碍精神消费的整体延续性等。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消解数字文化消费主义的现实危害,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需筑牢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公平享有的主流价值阵地,创作契合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营造凝聚人民精神生活共识的清朗数字空间,形塑促进人民精神生活意义达成的数字文化消费观,从而持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对精神生活、富裕、共同的概念逐一界定,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广度上,精神生活富裕是在精神生产、精神分配、精神交换(交往)、精神消费四个环节的富裕。在深度上,精神生活富裕是在民族精神文化根基、民众精神生活日常、民众现代文明进步向度上相较于平均水平的超前。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则应在精神生活富裕的范围内,进一步关注精神主体间的素养和能力、精神资源要素的分配、精神善品消费后的受益性等方面的均衡性、公平性、共同性,并内含缩减精神主体间发展差距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生活方式是人的各种活动形式的总和,它包括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文化、闲暇娱乐、人际交往、生活观念等内容。它是人们在不同的观念、意识的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人的思想行为的全面反映。由于人们所处时代的不同,以及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生活的差异,生活方式也就必然有别。民族作为一种地缘、历史、经济、文化多元统一的人们共同体,自有其内部同一而民族间迥异的生活方式。即是说生活方式是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有机统一。随着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也被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推上时代舞台。但在资本逻辑主导下,文化消费主义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精神生活的实践全过程,以批量化、边缘化、庸俗化、娱乐化的倾向弱化了精神生产的创新性、精神产品分配的公平性、精神交往的价值性、精神消费的发展性,进而产生了诸如同质生产导致无实在指涉、纵欲快感诱发无休止消费、符号消费引起无显性对立等现实问题,致使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降低。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扩大优质精神产品供给、形塑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引导人们抵制符号消费等方面入手,化解文化消费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省焦作市教师体育消费动机及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焦作市教师体育消费的动机依次为 :保持身体健康 ,增强体质 ;缓解紧张的工作 ;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精神修养 ;增进人际交往和体现社会地位等。消费行为主要包括体育实物消费、体育精神消费、体育服务性消费等。影响消费动机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思想观念的影响及传统消费行为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从广义上说消费者既包括商品的使用者,又包括商品的购买者和需求者。消费者既是消费的主体,也是消费的受体。做为消费品的商品、社会的消费倾向、消费舆论、消费方式、消费需求结构等等,都不能脱离消费者产生和存在。商业工作的地位、职能、作用,决定了它必须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来满足消费者对于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决定了那些与商业经营活动有关的领域中的应用科学,诸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化消费内涵着巨大的善,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价值,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使社会的精神、文化事业生机勃勃,产业得以发展,社会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幅提高,也带来了社会的康宁。其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社会价值实现的方面包括娱乐功能的过度化,精神追求的相对弱化,审美意识的淡化,与自然的隔绝等。建议以更开放的伦理理念看待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消费的发展,保障文化娱乐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加快乐总量,但要控制过度的娱乐化,特别要注意对青少年的影响,注重培养文化精神,提升文化消费中的审美品位,让更多的文化消费活动回归自然,享受更多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生产力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精神产品多样化的追求日趋突显,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精神产品生产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文章对精神产品的内涵做了初步探讨;对精神产品的分类,则从精神产品的消费主体范围、精神产品学科内容、精神产品形成或存在的形态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创新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生活方式是从人类生活的角度,表现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范畴,它既不能归结为人们日常的消费方式和交往方式,也不能看作是囊括一切现象(包括生产方式)的范畴。生活方式从内涵上看,包括生活主体、生活需要、生活观念、生活模式四个要素;从外延上看,涉及劳动活动、消费活动、政治活动、交往活动四个领域。生活方式是表现社会深层结构的表层结构,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协调、积淀、转化和变革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消费方式往往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商业的发展,引起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的变化,催生着消费方式的变革.伴随社会财富的积聚、商品经济的繁荣,各级各阶层尤其是中上层的消费欲望被大大刺激起来,人们的生活从生存型自给性消费占主导地位,逐步发展到享受型商品性消费甚至奢侈性消费占重要比重.纵观唐代社会生活,世风皆以侈靡相高,人情多以放荡为快,从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到歌舞娱乐的精神生活,高消费、尚奢华成为大众的消费倾向.娱乐服务业尤其是青楼妓业的消费异军突起,成为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盛唐奢侈性消费结构中最为突出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6.
M:你是怎么理解"居住改变生活"这句话?Z:生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住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居住直接影响着物质生活的质量;另一个是精神生活,通过居住,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继而影响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我们的思维模式,最后沉淀为文化。所以居住改变生活,通过住房的改变,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传统生活的一个理想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社会生活方式与消费结构因人类对精神文化信息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比重的大幅增长而出现重大调整 :精神文化消费取代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主的生存需要消费而成为主要消费形式 ;精神文化消费水平、质量不断提高 ;精神文化产业群的发展 ,精神文化信息产品的日益丰富和消费者素质与知识创新能力的增强 ,有利地促进了人的现代化和推动着人类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收入的隐形分配通过灰色消费的形式实现。当公共资源被个人垄断、存在通过交换公共资源而获得私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时,灰色消费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仅用年收入或恩格尔系数来衡量是片面的、虚假的,还必须用灰色消费系数来反映。灰色消费起到了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从消费而不是收入方面拉大了贫富差距,并集聚了社会动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视野下的当代城市青年的消费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城市青年的消费主要特点:现代性强于传统性,自发性与社会引导性同在,关注生存需要与关注精神需要互依;消费方式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可变性显现;消费层次分化明显,消费水平差别趋大;消费与个人的人品、伦理观念、职业性质、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紧密相关;即时性显现,从众、攀比心理明显,超前、标新立异意识强烈;注重享受,消费心理尚欠成熟;奢侈消费取向受青睐;消费维权意识淡薄。其消费趋向是:科普化、简便化、艺术化、高档化、个性化、理性化、精神化、信用化、“负翁”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化消费是当代青年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其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青年中的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涌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复杂化、多样化的万般景象,并对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一定的影响与冲击。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精神文化消费的指导,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