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人类各历史时期均存在的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如何?以及对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建设又有何启迪意义?本文试就这几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大家.孔子经济伦理思想的内容大体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欲富恶贫”的人性前提.孔子认为“欲富恶贫”是人的一种共同的普遍的倾向。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l’这是孔子从自己的经验、阅历出发,用他深造、睿智的眼光洞析人性而得出的又一…  相似文献   

2.
学界通常把《荀子·礼论》中"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句解读为从正反两个方面重复表达一个意思,即所欲之物不能超过现存之物。按照这种解读,荀子的主旨是把欲望限制在现有财物的范围之内。这种解读既不符合荀子原句的表述,也不符合荀子哲学的宗旨。实际上,这两句是说人的欲望不必受现有物资的限制,欲望的满足不应耗尽物资供应。在荀子看来,通过礼的有效节制,欲望的增长可以促进物资的生产,物资的供应可以满足欲望。如此,则"物"与"欲"互相扶持而双双增长,即"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相似文献   

3.
明清鼎革之际,公观念发生了具有转折意义的发展,王船山以其人性论为基础探讨了理欲之辩与公私的关系,并进一步把人欲分为"公欲"和"私欲",提出天理与人欲可并行的主张。他还以义利论公私,提出不可以一人之义废天下之公义。  相似文献   

4.
再论“天理”“人欲”□杨达荣“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命题和归宿。笔者去年写过《朱熹的天理人欲辨析》一文①,主要从历史背景分析理欲之辨的伦理意义。本文打算从更深层次和更广泛意义上,讨论天理人欲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一、“天理”“人...  相似文献   

5.
胡宏(公元1105~1161年),字仁仲,号五峰,福建省崇安人,为南宋初年著名理学家。胡宏的学术思想涉及到理学的各个方面,其中的理欲论和圣人论较有特色。本文拟对这一思想作一探讨。理欲论“理欲之辨”是理学家们热烈讨论的议题之一。胡宏理学思想的特色之一,就在于他对“理欲之辨”作出了不同于理学正统派的回答。这可以从“体”与“用”两个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6.
“中道”是相对文化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而言的。政治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是既定政治秩序,文化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则是特定文化传统。当代中国的既定政治秩序是反传统的、基于“党国一体”政治架构的国家主义,本身集文化激进主义倾向与政治保守主义倾向于一身。以此为参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既有的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文化和政治激进主义,极左派(包括新左派和老左派)和“刚性新儒家”具有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激进主义倾向。萧功秦的“中道理性”论是一种“政治中道论”,试图超越极左派和自由主义的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和政治保守主义倾向;姚中秋所谓的“寻找中道”是一种“文化中道论”,试图主要超越(现代)自由主义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刚性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相较而言,前者具有较大的政治可行性,但却悬置了我们在文化上的努力方向;后者具有较大的文化可欲性,但却在根本上缺乏政治实践关照,具有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当代中国的“中道理性”之道,应当遵循“萧-姚律令”,既要具有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亦要具有政治实践关照,并切实基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开展关于“中国理想图景”的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7.
“可欲之谓善”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欲之谓善”要么是一个价值命题 ,要么是一个事实命题 ,不能同时兼是。传统伦理思想不能区分出事实与价值、“是”与“应当”的本质不同。文章深入反思并揭明了中西传统伦理学在这方面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8.
审美意识形态论关于“审美”的理解以浪漫主义美学为基础,注重审美的无功利性与自律性价值,但这种“非现实性”的美学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及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新时期的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建构难以解决其理论基础的深层断裂问题。在当代文化现实与学术语境中,审美自律论作为一个历史性范畴受到广泛质疑。各种肯定审美的现实性、强调“艺术与生活统一”的生活美学观逐渐确立起来。而马克思主义美学本身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实践美学,它关于审美现实性内涵的理解应当成为我们认识文学艺术审美性的前提,也应当作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将"欲"区分为物质之欲和精神之欲,同时探讨了"欲"与"礼"乐"的转化及其审美意义.然而"欲"的审美品格长期以来被美学家严重忽视.应当重视"欲"对美学研究的意义,并深思其在现时代的转化及其历史的、文化的生成之途.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建筑的意识形态批评:在文化与形式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当代中国建筑,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综合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中的"反映论"和"中介论"等经典分析方法入手,构建一种以文化为中介的"多维与辩证的建筑意识形态批评"模式,是建筑批评的一种致思方向.当代中国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当展示的两个维度:一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穿越建筑形式的表层结构进入"比深度本身更深、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社会文化层面,探求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文化动力;二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该超越建筑形式被动反映社会文化现实的机械思维,努力挖掘建筑形式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构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引言 1、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已经生存了70年。如何重新认识和评价这70年的历史,无疑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相当敏感的大课题。现在流行着一种可以概括为“三论”的说法:一是“早产论”。认为本世界上半叶在经济不发达落后国家相继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历史选择的失误,社会主义制度应当产生于发达资本主义之后而不应在此之前。二是“屈从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共处、竞争的过程中,愈来愈呈现出屈从于资本主义的倾向。三是“补课论”。此论有两种含义:一曰“补资本主义的课”,一曰“补商品经济的课”,这两种补课论的精神实质实际上一致,都无非是以现代资本主义所拥有的制度和财富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衡量当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王东 《天津社会科学》2003,4(1):121-127
文明起源的历史起点应当追溯到哪里 ?前人研究中较为流行的说法主要有四种 :文字起源起点论 ;国家起源起点论 ;文明要素起点论 ;家庭、私有制、阶级起源起点论。我们这里立足于唯物史观和最新考古发现 ,试图提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从世界历史来看 ,原创文明本质上是农业文明 ,文明起源过程本质上是原始渔猎社会走向古代农业化的历史进程 ,因而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起点 ,应当追溯到距今 1万年前到七八千年前 ,以农业为首的三大技术创新上去 :农业起源的技术创新 ;新石器革命的技术创新 ;陶器制造的技术创新。一  文明起源的第一大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着个人本位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区分了五种不同的界定。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这一理论对中国建设市场经济与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也特别说明了这一理论对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个人本位论不是个人主义, 更不是利己主义。对个人主义是应当反对的, 不能将其与个人本位论混为一谈。个人本位论的核心是权、责、利的统一和对称。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贵刊年今第二期《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思想异同片论》一文,立论精审,自有一种生新之致,阅后启迪良多。但在比较两人的理欲观时,作者却把陈确的“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无欲作圣辨》《陈确集》下册第461页)当作了黄宗羲的观点。陈确这一观点正是黄宗羲所批驳的,作者不辨于此,说了这么一段活:“黄宗羲没有简单地否定宋儒‘存天理、去人欲’的禁欲主张,而是把宋儒作为对立面的‘天理’、‘人欲’作为对立统一体有机地加以融合调整,主张‘从人欲恰好处求天理’(《与陈乾初论学  相似文献   

15.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政治民主化成为政治生活的一种发展趋势。文化领域的价值多元化和精神危机,是我们面对的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也有与西方大体相同的伦理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着重研究道德本质论、道德实现论和道德建构论。  相似文献   

17.
乔丽英 《天府新论》2007,(5):97-101
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学术研究当中最具原创性的理论,它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世界的本体论研究。作为行动主体的行动者具有一种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一种"所做"而不是一种"所欲"。能动性与权力逻辑地关联在一起,权力是一种转换能力。具有能动性的行动者是知识人,有意图行动的意外后果表明行动者的能动性是受限制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人性视角出发,指明了法治可欲的四种路向:在需要层面,需要的互异冲突使法律可欲;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和社会信用的缺场,使法律获得历史出场;在道德的软约束面前,法律成为最佳选择;超越人治,法治可欲.法治可欲的同时又具有限度,这是合理需要与不合理需要的矛盾,理性需要和非理性需要的矛盾,是人性自身矛盾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世界未来的安全问题,是国际政治学界的基本问题之一.国内外关于未来世界安全的四种常见理论观点主要是多极体系稳定论、自由经济稳定论、民主稳定论和理性稳定论,常用以论证"世界未来更加安全"的这四种观点存在相当的谬误,在一个多极体系与相互依存日益发展的世界中所潜藏的危机.因此,对未来世界的安全问题应当予以高度关注,保持必要的警惕.  相似文献   

20.
争议与解决途径——再论社会资本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资本功能的争议与分歧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本概念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和澄清.已有的观点可以梳理为以下几种类型:社会资本正功能论、社会资本负功能论、社会资本功能二重性论.面对纷繁复杂的观点,有学者提出"应当明确社会资本的公共物品性质",这对于解决社会资本功能的争议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思路,但是需要以剔除某些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代价;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则是在社会资本主体多元性的基础上提出"限定主体的正功能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