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广东是畲族住居较少的省份,人口不足三千人,但根据传说,各地畲族的祖籍在广东潮州府的凤凰山区,因此,在畲族史上研究广东畲族早期历史的发展却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民族学界对畲族族源问题展开了有益的讨论,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可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还不少。下面,就我接触到的有限材料,对广东畲族旅源问题,谈谈我个人的意见,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1 我是主张瑶畲同源的,但不等于说畲族是瑶族的一支。瑶畲两族同源,有人用盘瓠传说、语言材料、汉文史料论证过。就广东而论,有关的地方志亦不失为一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并以勤劳勇敢著称的山地民族。由于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文献对瑶族的记载不仅是零碎的,而且往往把瑶族先民与壮、苗、畲等族的先民混杂载入史书中,所以使后人对瑶族族源的研究感到非常困难。关于瑶族的来源问题,目前学术界分歧较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主张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学术界多数接受此说;二是主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有关“泰族族源”各种观点的综合性文章,发表在1981年6月出版的泰国《法政大学学报》第二期上。作者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著作的研究,综述了各种观点的由来和发展及其立论的根据,资料较为丰富,对我们研究“泰族族源”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全文译出,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4.
瑶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远在我国尚处于原始社会的时期,他们就以勤劳、勇敢和智慧的英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员,他们以对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了显著的贡献而载入史册。瑶族人民曾不断掀起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在斗争中,产生了象兰受贰、侯大苟、侯胜海、侯公丁、赵金龙等这样英雄人物。因此,谣族又是一个富于反抗斗争精神的民族。 瑶族共有人口一百二十多万,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五个省区的一百二十多个县内,其中以在广西的人口为最多,共有七十四万多人,占我国瑶族总人口的近百分之六十。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瑶族多居住山区,并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状况,这是瑶族主要特点之一。 关于瑶族族源的问题,一些学者和史学工作者曾发表过不同的见解,概括起来,有以  相似文献   

5.
平地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经过瑶族先民漫长的迁徙流离,大约于唐朝中期,平地瑶先民开始定居在湘桂边界的山脚、平坝及丘岗山地等较为平坦的地方.此后历经数朝,平地瑶族源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而生态环境的变迁则是导致平地瑶族群的形成分布以及多元化族源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美国瑶族文献是以口承与文本形式保存的瑶族"集体记忆",再现了瑶族族源传说以及境外迁徙之史实。这种"记忆"具有文化储存与文化认同的功能,其中的一些核心符号,构成瑶族记忆链中的重要环节,是美国瑶人在新的文化境域中进行文化重构的基础。在文化"失忆"的情况下,这些记忆符号还起着文化"修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布努瑶是瑶族的第二大支系。文章选择学界关注度较高的密洛陀古歌、原始宗教信仰、族源三大主题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布努瑶研究成果进行回顾,认为从世界瑶学研究来看,布努瑶研究起步较晚,成果有限,没有形成学术团队,其学术价值有待发掘。布努瑶研究是世界瑶学的下一个突破口,今后应着力于探讨布努瑶在瑶族中的地位和代表性,布努瑶在历史上的迁徙时间和路线,布努瑶的族群认同及其变迁以及布努瑶与壮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土族族源及历史文化研究中,青海“土人”所指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研究者们因持不同族源说而有不同的解释.文章在搜集有关宋朝史料记载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心的问题。多少年来,对达斡尔族的族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这些不同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使得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复杂化,在客观上造成了人们对达斡尔族的族源认识不清。因此,这个问题不仅是达斡尔族人民关心,也是民族史学界希望早日澄清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荆蛮质疑     
对于瑶族的族源,一致认为来源于“荆蛮”,多数认为原始居地在荆襄。这是沿袭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瑶为荆蛮,僮则旧越人”的论点。后世言瑶族来源,则云“五溪或长沙武陵”,并称与百越无关。但清嘉庆谢启昆修《广西通志》则云:“瑶者,傜也,粤右土著,先时就抚,籍其户口,以充傜役,故曰瑶。”显然,瑶与百越有关。两说不同。因此,对顾说“荆蛮”进行考析,分析其与百越是否有关,是非常必要的,现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以就正于学者。  相似文献   

11.
东北古民族与中华民族重要源头之一的东夷族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所以在研究东北古民族的族源问题时,应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来揭示二者之间相的相互关系。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是我们在研究东北古民族族源问题时应始终遵循的一个方法和指导原则,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则要以考据为主,熔有关学科资料于一炉。做到宏观上比较,微观上考据,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东北古民族族源问题的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古百越族在广东境内的,隋唐之际称俚僚,而这些古族发展至近代是何族称,学者认为俚为黎,僚为壮(僮)。也有谓“俚僚则是专指今天的壮族。”并断言俚僚与瑶族没有丝毫关系。但是,从史书与广东方志的记载,则与瑶族有关系。一古籍记载广东境内俚、僚的活动资料不少。如(南朝)宋“广州诸山并俚僚,种类繁炽。”  相似文献   

13.
在瑶族、畲族和部分苗族中都认为盘瓠氏是他们的一位祖先。近半个世纪来,对盘瓠和瑶、畲等族的传说和历史研究,确实发表了不少高见,只是对盘瓠起源和迁徙路线,以及盘瓠与葫芦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仍是一鳞半爪,尚待弄清楚它的原委。本文仅就盘瓠氏的起源及对葫芦的运用和崇拜,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桂东北地区的瑶族及其与其他民族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东北部是多民族杂居之地,自古以来这里就居住着壮、瑶、侗、苗等族,其中瑶族的居住人口在广西占有相当比例。这种多民族杂居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古代各民族的迁徙活动有关。本文主要探讨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瑶族的分布与迁徙情况,并考察它在迁徙过程中与其他民族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影响,认为这一时期瑶族在不断迁徙中与各族彼此接近,共同开发了桂东北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是祖国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它的民族起源,前人和今人都作过不少探索和研究,但仍然众说纷云,尚未取得一致认识。这就须要进一步挖掘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深入展开讨论。尽管由于历史的错综复杂,资料的残缺不足,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但是,只要群策群力,也不难使问题逐步得出符合或接近历史实际的结论。我对维吾尔族历史没有什么研究,刚刚开始学习。在涉猎有关史籍、文论和材料中,陆续作了点笔记。这里把有关维吾尔族族称和族源方面的材料凑集在一起,加上一些个人粗浅体会,编写成这个文稿。错误和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6.
瑶族自称复杂,他称繁多,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是绝无仅有的。建国后,有些专家学者撰文探讨瑶族的称谓问题,诸如杨成志的《释瑶》、黄钰的《瑶族名称试释》、李增贵的《试说瑶语的“勉”》、舒肖的《也谈瑶族的“勉”》、李永燧的《关于苗瑶族的自称——兼说“蛮”》、蒙朝吉的《关于苗族瑶族畲族的“人”字试析》等,以上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有关瑶族的称谓,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对于弄清瑶族称谓的来源,推动瑶族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在研读诸多论文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瑶族的“自称”、“他称”的基本状况进行系统的疏理,对“自称”和“他称”的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进行粗浅的探讨。这就是本文拟论述的问题,在此试谈个人的一管之见,就教于诸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从十三世纪起,欧亚各国的一些文人、学者开始研究蒙古族的族源。伊朗史学家拉施特御修钦定的《史集》、伊赛·阿勒·阿昔尔的《编年史》、我国明朝宋濂等撰修的《元史》等是最早涉及蒙古族族源问题的著述,他们出于本阶级本民族的意识整理研究口头传说和原始资料,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观点。如《史集》详细地研究了十三世纪以前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纳西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近10余年发表和出版的专著来看,纳西族研究继续拓展,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形成了许多研究热点。本文仅就接触到的主要成果分专题综述于下,以资参考。一、族源、民族关系和历史研究(一)纳西族族源问题一直是纳西族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东干"的研究学术界有不少观点,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东干"视为一种跨国族群的个案,探讨了"东干"与回族的族源、族称和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论证婼羌具有两个不同的范畴前提下,同时考证了supiya人的族源问题,认为尼雅佉卢文简牍之supiya人族源似与婼羌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