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的学说指明,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统一。实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现代化,必须有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与之相适应,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现代化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因此,为了更快地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个问题予以重视。一人口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它和物质资料生产一样,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人类通过新、老世代更替来实现自身的不断更新和延续,就是人口的再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总是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物质资料再生产从低级到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我院开设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讲座》中一个专题报告的摘要。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认为广义的社会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而且包括人类自身生产;这两种生产的比例,是社会生产的基本比例。作者还对人类本身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规律,以及有关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从理论上论证人口发展战略必须与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 入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人口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为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也必须与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战略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十分重视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他和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时,论述了人与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指出人口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的前提。他们在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明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同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了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人类自身的生产又对物质资料生产具有反作用。这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人口理论的基石。建国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过分强调人作为生产者创造力的无限性,而对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估计不够。对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人口理论的误读,使新中国政府对当时人口问题的认识和政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探讨人类自身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它们与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理论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人类自身生产的一般规定 这里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自身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提法本身是否妥当  相似文献   

6.
一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之间的按比例发展,是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经济的巨大优越性,就是它的计划性。这种计划性意味着经常自觉地保持适当的比例和平衡,意味着各个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只有这种计划性,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这是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直接相对立的,与资本主义那种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直接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7.
一、有计划按比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制别是全民所有制的建立,使代表全民利益的国家可以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计划指导,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这就使按比例发展规律取得了有计划发展的形态、获得了同自己本性相适应的实现形式,以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完好形态出现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8.
敏泽在《哲学研究》撰文论述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差异性。他指出:第一,经济的发展与精神的生产是不平衡的。经济的发展可以带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可以不是这样,其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人们可以从人类历史和当代的发展中,举出无数这样的事例。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应该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就是:我们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自觉而努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现阶段的实现特点,对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计划、按比例、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已实行公共所有,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同生产资料在公有制基础上直接结合在一起,整个生产过程由劳动者支配,社会产品也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样,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只能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此外,  相似文献   

10.
赖林嵩在《如何正确看待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兼谈毛泽东和马寅初的人口问题论争》(刊于《党的文献》2014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人口思想。他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人口原理,指出人类自身生产要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明确应该节育和有计划地生育,强调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主张人的全面发展、科学进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要旨是:试图从哲学的角度,通过探索人类自身生产必须适应物质资料生产状况規律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客观普遍性,引出掌握和应用这个规律的几点认识。1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然而,人类自身生产必须适应物质资料生产状况的规律,并非与人类社会共存的。它的产生和形成,既有一个逻辑过程,又有一个历史过程。先说逻辑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要探索这个规律形成的逻辑过程,就应分析两种生产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有计划地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建立在精密分工的基础之上,各部门、各单位相互依赖、密切联系,因此,社会化大生产与它“以前的各个阶段不同,它坚决要求有计划地调整生产和对生产实行社会监督”。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所以它不可能有计划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社会生产所要求的各种比例只有通过资本家之间的盲目竞争,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这是一个盲目的、自发的因而是曲折的、缓慢的过程,并要经历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外理论界对恩格斯关于人类自身生产的理论存在两种观点:其一,一些国外学者认为恩格斯晚年提出两种生产理论,把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看作同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错误的,应予以摈弃;其二,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和发展,但人口生产在历史中并非始终起决定作用,它只是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生产力不发展的情况下,与地理环境一样对社会的发展起了决定作用,而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自身的生产就不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仅是社会存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已。  相似文献   

14.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不断生产出供人们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使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得到满足,必须努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阐述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时,论证了国民经济平衡的许多原理。不少论述,对于我们当前搞好国民经济平衡,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按比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什么是国民经济平衡?搞好国民经济平衡有什么重大意义?马克思对这个问题有不少的论述。 马克思说:“……社会必须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符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因此,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不敢把人口的增长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增长,特别是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联系起来考察,生怕有马尔萨斯主义之嫌。可是,实践却清楚地告诉我们,在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承认是不行的。回避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我们应当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实际出发,认真探索“两种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以及这些规律在我国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有计划地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建立在精密分工的基础之上,各部门、各单位相互依赖、密切联系,因此,社会化大生产与它“以前的各个阶段不同,它坚决要求有计划地调整生产和对生产实行社会监督”。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所以它不可能有计划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  相似文献   

18.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把握文学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多年以来,只要一提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基本关系,人们就往往从二者发展的“不平衡”谈起。因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到了“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对此,先后有很多人从多方面加以解释和论述,提出了不少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然而也有些意见是值得商榷的。如有人就把马克思这一学说加以绝对化,认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是适合于一切社会形态的永恒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石。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更是肆意阉割、歪曲马克思这一学说,别有用心地片面强调“不平衡’,在他们使我国物质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类现实地生活在四维时空的阳性物质世界,但是又与四维以上的多维时空的阴性物质世界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生命的五大要素中有80%的部分存在于阴性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阴阳两个物质世界的生命存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时这两种生命存在形式又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即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大体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在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数量自动地保持着动态平衡,其中必有深刻的不为人们所知的原因.目前世界人口的膨胀已经使阴阳两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严重失衡,也使人口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严重失调,因而造成了一系列灾难的发生.人类要增长生存智慧,借助科学的力量克服横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困难,特别是要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物质生产作为人类社会基本的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客观物质性,而且具有精神特性。物质生产的精神文化特性既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是有利于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