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自7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打入竞争异常激烈的美国市场,在贸易战中(如汽车战、钢铁战、电视战等)屡屡取胜,究其原因,这与日本企业采取的强力渗透战略是分不开的。 强力渗透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是千方百计寻求市场机遇 日本人认为,市场机遇时时都有,处处皆在,只要你能从繁杂的现象中把握规律,从偶然中掌握必然,市场机遇自然会随你而来。  相似文献   

2.
<正> “薄利”战术 薄利多销用句中国俗话来形象地表达,叫一分利,撑死人。在商战中,它乃妇孺皆知的常规武器。一般地说,市场容量大、价格需求弹性大、企业有生产潜力的产品,或者已经进入成熟顶峰的产品,都可采取这种战略。说到运用此法最成功的范例,还数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福特在创办公司之初,由于先期进入美国市场的一些企业已经颇具规模,尽管他推出了性能优  相似文献   

3.
张协云 《经营管理者》1994,(12):45-45,49
<正> 日本田渊机电公司是一家制造电子变压器的专业厂家。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美国市场,1979年成立了美国田渊机电公司,第二年的销售额高达739万美元,到1981年上升为1030万美元,创利40万美元。目前,田渊机电公司主导产品——电子变压器的销售额,占同类产品国际市场的35%。田渊机电公司因此被日本经济界称为“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的典范。” 那么,田渊机电公司又是如何成功开拓美国市场的呢?  相似文献   

4.
牵着市场走     
企业界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一切围绕市场转,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这样,企业将永远处于追逐热点的奔命状态,始终落后于人。 国际上一些大企业的成功史,无不显示了他们作为市场弄潮儿的英雄本色。在市场面前,他们是主导者,他们能够左右市场的发展趋势,能够推动消费习惯的进步。他们不仅仅能适应市场,还能引导市场、造就市场。日本本田摩托车打开美国市场,就是引导市场的一个成功之举。五六十年代,骑摩托车的除了警察就是流氓阿飞,其形象大受影响。本田要进入美国市场,首先必须消除这种认识。1958年…  相似文献   

5.
时下,我们有些企业面对产品积压,想不出打开销路的法子,使经营陷入困境中。精明的企业家却不这样,他们善于用灵活的思路大胆创新,使产品拥有广阔市场。如中国人发明的豆腐,在国内四百年一个老样子,而日本人却能在豆腐创新上取得成功。日本人根据美国人好奇心强的特点,将豆腐与天然果汁混合,生产出不同色彩、不同口味的“奶酪豆腐”\“五彩豆腐”、“豆腐糕”等众多的新产品,并且改进了包装方式,使豆腐保鲜期达10个月以上,一举打开了美国市场,年销量达lory)万盒以上。天津有家毛织厂生产的一种呢料,因原料成份不同,着色不一…  相似文献   

6.
豆腐,从中国传到日本。可中国人的豆腐,几千年一个样,而日本人却将其革新换代,成功地打入了美国市场。据《新闻报》近日报道,其销售量由1986年的每周2百万盒,发展到今天的1千  相似文献   

7.
借船出海     
<正> 奔驰公司借印尼之道与对手夺市场 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除生产豪华轿车外,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卡车生产企业,其卡车出口量已占西欧市场的30%、拉美市场的40%、美国市场的25%。亚洲卡车市场主要为日本占领,为了开拓亚洲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与日本汽车厂商一争高低,奔驰汽车公司运用“假道代虢,借船出海”谋略,选择印度尼西亚作为进军亚洲市场的据点,在印尼建立  相似文献   

8.
透视企业文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日本经济在短短30年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发展势头直逼美国.事实震惊了世界,究竟是什么力量促成了日本经济的成功?日本靠什么样的管理使其产品具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面对问题和挑战,大批美国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赴日本考察,在比较了美日两国企业管理的根本性差异后,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苏生 《决策探索》1994,(10):14-14
第一点忠告:莫以追求高利润率作为企业的最高价值目标,高利润率并不等于最大利润,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才是最佳利率,也就是能保证企业在市场上占有最佳地位的利润率,施乐公司最先推出复印机,生意出奇地好,但不久它就一再增加复印机的复印机的功能,每增加一项,价格就涨一节,每一种机都要求实现最高档功能,日本的性能公司看准了这一点,它的产品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而施乐公司几乎无法招架。  相似文献   

10.
1.美国市场至关重要欧洲市场比较容易进入,你可以选择一个突破口,而不必在同一时间进入所有的欧洲市场。但是,成功进入美国市场是至关重要的。2.建立滩头阵地进入一个市场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滩头阵地,边进入边学习,不要采取一种全面、同时进入欧洲市场的战略。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不是一个好主意。3.进入方式取决于产品类别你需要问你自己:为什么欧洲市场需要我的产品?如果你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在发展全球化经营中,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海外去开拓跨国经营,有不少已经取得不错的业绩。但也有一些企业,海外跨国经营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有的甚至因此导致跨国经营损失严重,难以为继。原因何在?从海尔在美国成功进行本土化经营的实践中,不难得到有益启示: 一、树立营销形象,将打造品牌作为跨国经营的第一要务 海尔在美国的本土化成功经营,有一个重要方略,那就是将打响品牌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为了在美国市场打响海尔品牌,他们努力用创新的、有完善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美国生产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提出中美贸易的几种可能以及我们开发美国市场的对策,对广大企业开拓美国市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入关”后 ,我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要想取得成功 ,就要树立现代经营新观念 ,在竞争中磨练出独有的企业家气质和胆魄。现代企业取得成功的经营理念为 :一、矢志称强称霸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上夺取“霸主”地位 ,让企业成为知名企业 ,让产品“称雄”于市场 ,这是现代企业家得以成功的重要经营思想。许多成功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始终贯穿了企业家“称强称霸”的现代观。企业家没有称霸的思想 ,就没有称强的行动 ,也就不可能成为国际化经营的强者。日本索尼电器公司创始人深井大从涉足电子行业之时起 ,就立志成为全球高技术产品的代表 ,先后…  相似文献   

14.
从咖啡市场的竞争去思考企业的发展是很有意思的。真锅和星巴克可以说是最纯粹的标本,从这两个标本,可以看出优胜劣汰的一些趋势。国外有人说过:一我不是在家就是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是在去日本汽车八十年代攻陷美国市场一样,与其说是严谨精细的日  相似文献   

15.
在外来产品打进日本市场“难于上青天”的情况下,台湾华康科技公司却牢牢地占据了日本电子市场。如今,华康公司每年都要提供 80万套电脑字体给日本消费者,平均每个电脑使用者手中就有 3.5套。个中真谛,公司总裁李振瀛深有感触,说其成功的重要原因是靠经常了解日本朋友对产品的抱怨。 再好的产品,顾客在使用过程中,总难免会对产品的性能、色彩、包装等诸方面感到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难以与厂家直接沟通的情况下,就会通过抱怨发泄出来。对“上帝”抱怨的态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有些企业对顾客的抱怨置之不理,甚至认为是无…  相似文献   

16.
<正> 据有关方面提供信息,我国有八类商品在美国市场有竞争力,它们是①资源产品(如铝、锡、硫磺聚乙烯、石油及石化产品等);②稀土原料;③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④丝绸纺织产品;⑤食品和饮料(青岛啤酒、豆制品、蔬菜制品等);⑥机床和小五金;⑦科学仪器和医学用具;⑧工艺美术品(如中  相似文献   

17.
<正> 日本企业能在二战后的一片萧条之中崛起,并走向世界,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与日本企业的“团结精神”、“上下同欲”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就是日本企业得以成功的法宝。 日本企业家对中国古典思想很有研究,并率先把中国的《孙子兵法》运用于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他们非常懂得孙子所说的“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的深刻含义。正如索尼公司认为的那样:管理  相似文献   

18.
王欣欣 《决策探索》2008,(16):63-64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又是被该企业的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它是企业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源于美国和日本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这一研究热潮是由20世纪70年代,美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引起的.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产品抢占了原来被美国货一统天下的大量市场.这使美国企业界大为震惊,他们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发现,成功的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的企业管理方法中有不少是被美国企业界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上夺取“霸主”地位,让企业成为知名企业,让产品“称雄”于市场,这是企业家得以成功的重要经营思想。 现代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始终体现着企业家的“称强称霸”观。二战后,日本许多企业家矢志赶上和超过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上出现了衰败的趋势,一些日本产品由于质量问题、服务问题受到冷遇,正在退出中国市场,而日本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指数、竞争力排名也在逐步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昔日在华投资的一个大国沦落至此?这些现象暴露了日本经营管理的缺陷,本文针对这些现象,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战略、本土化进程、社会责任及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日本企业失意中国市场的原因,并指出了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竞争力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