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把一些语用原则列入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社会文化知识,以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
从外语教学思想的转变看英语测试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测试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外语教学与测试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 ,外语教学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从把语言看作是一门知识 ,把语言看作是一门工具、一种手段 ,到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 ,从而引起了英语测试方法、内容与类型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不仅是建构学生目的语语言体系和培养他们的言语技能,而根本上是实施文化教育。但文化教学不能理解为单纯目的语文化的导入,结合母语文化的教育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能提高外语语言学习的成效。本文讨论了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兼容并蓄的一般原理及实施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认识文化的过程。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语言的文化性对于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自身文化优势,挖掘教材的文化性,并把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文化性的教师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5.
语言技能与文化渗透在高职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不仅是一种种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教育与文化相脱节的现象甚为严重,以外语教育为例,如何高质量地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语言的运用与传递,实现文化的有效交流与传播,已成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应该和必须重视的问题。文章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所起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强调了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高职外语教学特点的阐述,提出了高职外语教学应突出语言技能和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基本特征 ,用“文化习得”和“语言习得”两个概念描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以语言分析中的文化参照物为切入点 ,考察语言与文化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的关系。运用当代社会学把文化界定为某种特定群体所共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理论 ,把文化视为集体编码和程序设计 ,考察语言分析过程中的文化解码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把语言行为视为文化交流过程的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影响语言和交际,在跨文化语境中运用外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外语教学中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力是一种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综合素质,只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才能完全实现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社会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社会文化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外语教学应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文化教学,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外语教学不是单一的语言教学,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实现个人目标所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文章探讨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渗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文化学习成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文化学习包括学习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方面。在学习文化过程中 ,应注重把文化学习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跨文化能力结合起来 ,以获得文化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探究传统的外语教学过分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语用能力现象,从分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闸明外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内容、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到语言和交际的各个方面。而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但长期以来,传统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篇章、文体等语言形式的培养。语言形式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仅有正确的语言形式而对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模式、社会习俗、行为时间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缺乏必要了解往往会造成交际失败。因此外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单纯语言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文化的渗透,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用多种渠道,使学生在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基础上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了解文化差异,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涉外导游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旅游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为目标,将学习者培养成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立足英语涉外导游的人才培养,以国内外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理论为基础,再语境化相关理论,构建符合具体课堂教学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代外语教学过程中 ,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不容争议。文化背景知识具有不同的性质 ,在外语教学中 ,要分清其不同性质 ,了解它们在外语教学中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以培养大学生跨文化能力为目标的"后方法"理论、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式为核心,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发现,任何单一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都是有限的,教学方法要具备多元性、开放性和相对性,强调组织外语教学要考虑特殊性、实践性和可行性三大特性,以及学习机会最大化、教学理念透明化、语言输入语境化、语言技能综合化、激活直觉探索、促进协商互动、促进自主学习、保证社会关联、提高文化意识和培养学习者语感等十大宏观策略。跨文化外语教学不是把外语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或工具来对待,而是要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理解和掌握,并以此获得在不同文化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力。"后方法"理论视阈下的教学参量和宏观策略与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标十分契合,兼顾了外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深化了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认识,为教师在教学时自主选择和构建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法运用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与传统教学法把语言作为知识传授不同,它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乔姆斯基曾将语言区分为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lin-guisticPerformance),其研究重点是语言能力,即语言知识,而语言运用却被忽视了。尽管乔姆斯基并无意将这种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外语教师仍以他的理论为依据,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针对乔姆斯基主张的语言能力,海姆斯(D.Hyme)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etence)之说.他所指的交际能力,既…  相似文献   

17.
文化负迁移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现象 ,经常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本文以英汉语言交际为例 ,分析了英汉语言各个层面上的文化负迁移现象 ,指出以语言教学为目的的外语教学是片面的 ,外语教学更应是一种文化教学。因此外语教学应将提高学习者的文化意识与实际交际能力结合起来 ,加强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训 ,培养出具有多种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始于 70年代的CLT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思想 ,其核心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学外语是为了交际 ,教外语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的过程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本文在对CLT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农林高校外语教学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德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我国学术界和外语教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全球化发展和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担着传递人类文化信息的使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语言和文化本身是密不可分的。大学德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反映了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系。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就必须培养优秀教师、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课外活动、优化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点已经成为众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如何具体地、有效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意识,是外语教学尚未解决的问题。以英国学者Byra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为依据,对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一个英语自然班)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实验结果印证了该模式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文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