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金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4)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真理检验标准问题从未科学解决过;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辩证法,引入了认识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真理标准大讨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是一场改变中国发展进程的思想交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破冰之旅。在这一思想和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自然辩证法以科学的理性和批判精神投入到实践标准讨论中去,同时清理了“文革”期间在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一系列错误的和被歪曲的理论,成为打破禁锢、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自然辩证法在这场论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刘新宜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能够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虽然带有很大的或然性和人治的因素,但它给我们留下一个重要的启示:要消除或然性和人治因素对社会政治舆论的阻滞,应当加快新闻出版立法和新闻出版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卢秉利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3)
把"真理标准大讨论"置放在现代性的话语框架之中,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判断: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界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都以中国的现代化为背景,都是对中国现代化的拷问;改革开放使中国重新走上现代化之路,而"真理标准大讨论"则是改革`开放必要的理论自觉,正是通过这种理论自觉,中国的现代化在展现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不断地作为一个问题而被反复地追究其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黄建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303-304,307
在第四次思想解放的号角吹起之时,在三十年后的今天重温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曾经讨论所带来的真知灼见依然光彩闪耀,对我们第四次思想解放有着重要的启迪。本文就当前直面我国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再次思想解放的突破口要在借鉴以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构筑民主与自由政治氛围的基础,营造独立思考的可能;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基于国情,把握新情况、新问题;以及转变思维方式、更新思想观念,用发展着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张泽民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86-89
发端于1975年的“完整准确论”,针对“两个凡是论”,直接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联系起来,为解决理论的彻底性问题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为即将到来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实践标准论”提出后,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开展,实事求是精髓论日臻完善,近于完美地体现了理论的彻底性;逐步改变了“思想僵化”的社会思想心理状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启示在于,培养探寻理论彻底性的意识与能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境界,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张国祺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2)
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判、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鲜明支持和高度评价等,充分显示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政治胆略和理论勇气。没有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冲不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摆不脱个人迷信的枷锁,结束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徘徊局面,也走不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邓小平理论也就不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8.
9.
林德宏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8,(3)
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次全国性的成功的哲学反思和哲学观念的调整。在这场讨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价值。社会生活与社会认识是充满矛盾、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不仅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主观与客观的偏离,有时甚至会出现全局性、根本性的偏离。这就需要不断地从哲学上进行反思与调整,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这种反思与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高惠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6(3):40-47,127
真理标准问题的启蒙意义可以从政治启蒙、学术启蒙、价值启蒙三个维度来探讨。就政治启蒙而言,这场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澄清了人们对何谓社会主义的模糊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及形成的八大举措和主张,成为政治启蒙的标志性成果;就学术启蒙而言,这场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全国学术研究的圣人标准,开启了新时期我国知识界独立研究的学术风尚,激发了我国学术界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就价值启蒙而言,这场讨论使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理念在全社会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增强,使其超越了传统意义而具有当代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正> 1978年,由《光明日报》社率先发起了涉及全国性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及社会效益,已成为人们不争的客观现实。人们深深感到这场讨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值得纪念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曾立荣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和目标,就是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奠定了我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由真理标准大讨论到中国社会转型的联接点就是科学地评价毛泽东.“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成为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着力点.促进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也必须坚持真理标准,科学客观地分析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世情、国情和民情,抓住民生、民主和人的思想教育这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事件聚焦]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新华通讯社当天将其转发全国。《新华日报》于5月12日全文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报纸也陆续予以转载。随后,全国掀起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4.
邱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文章对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作了历史回顾,认为解放思想具有理论性、现实性、实践性、永恒性的特征。因此,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5.
王兆铮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回顾20年前所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为了使人们认清大讨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是为了面对现实的奋斗,使理论工作者在国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指导思想,不断研究新问题,探讨新情况,站在理论高度去解决相当多的紧迫且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曾小保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29-31
历史认识的真理,揭示的是历史运行的规律,历史认识真理的时代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历史认识不断符合社会现实,符合时代的要求和认识水平”,史家所处的社会现实是检验历史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侯惠勤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8,(2)
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我国理论界、也是当代中国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一场大讨论的伟大意义决不限于把一切理论推向了实践的审判台 ,从而恢复了实践的最高权威 ;从更为根本的意义上说 ,它开辟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新阶段 ,从而为邓小平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思想大解放的根本意义在于理论创新 ,而不仅在于旧理论的“破除”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前提是相互依赖、交互影响 ,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也是双向作用过程中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林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8,(2)
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前提。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要提倡实事求是 ,不要提倡本本 ,这是彻底唯物主义的态度。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认识论道理 ,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同时也是理论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是一次完成的 ,它接受实践的检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石 ,紧紧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不断经受实践的考验和锤炼 ,因而它能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在源泉 相似文献
20.
人文素质教育所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辨析——兼论素质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1):59-69
“素质”对应着根本的、稳定的、普遍的行为方式、作用方式。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养成某种根本的、稳定的、普遍的行为方式。“文化”、“文明”的核心意义是“有所讲究” ,主要是讲究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养成讲究相应的行为规范的能力与习惯。狭义的“人文”就是讲究做人、讲究人之为人的规范。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惯于并善于讲究相应的超越性思考。上述教育所涉及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大体上都可以从“自身的完善程度” ,“相应角色的要求” ,以及“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三个角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