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称呼语是语汇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成员。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日常交际中我们使用的称呼有许多是“虚假”的,即称呼与被称呼的人名不副实,称呼语与被称呼者不一致,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比如,“师傅”本是“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但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这一称呼竟也“史无前例”地风行开来,不管是不是“师傅”,都一概喊“师傅”。再比如,凡是有顶乌纱帽的人,如果这人恰好任的是副职,那么,别人(特别是一般平民百姓)称谓时,是决不会象部队里那样理直气壮地大呼“x副名记”、“x副局长”的,而会小心翼翼地将“…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的任何交往都离不开称呼。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在称呼方面从古至今都十分讲究。比如古人称呼他人时,多用“尊”、“令”、“贤”表示尊敬的词,称呼自己时则多用“鄙人”、“小人”、“在下”。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自称时也用“孤”、“寡人”等,这一切都体现了谦虚的美德。现代人在称呼他人时,亦多用“阁下”。“X老”、“您”等敬词,就连称职务职称时,也都找好听的,比如某副币长或副教授,人们都习惯称其为“某某市长”、“某某教授”。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笔者发现有些现代人,在自我称呼方面却有些不符合礼仪规范。前两年…  相似文献   

3.
“称呼”是迈向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恰当的称呼是打开交谈话闸的金钥匙。称呼得当,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促进交流。运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把握“称呼”的运用礼仪规范呢?  相似文献   

4.
在社交场合,对人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对比较亲近和熟悉的亲戚朋友,人们习惯称呼他的名字。但按中国习惯,对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长者,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另外,即使是比较熟悉的朋友,当你向第三者介绍他时,最好还是称呼他的姓加上小姐、先生,或职称。如果你不了解一位妇女的婚姻状况,最好称呼她“女士一。凡人都有大号(姓名)供称呼,但除非名人之“名”早“如雷贯耳”,令人“久仰’”,普通人的姓名则如水底沉石不为众知,于是在社会生活中,便产生了富有包容和涵盖力的其姓的称呼。“同志”曾经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  相似文献   

5.
老陆走了     
曾石 《老人天地》2013,(7):24-24
我们从来也没有叫过他“陆学艺老师”,因为这个称呼透着生分和距离;我们更是从来没有叫过他“所长”,因为这个称呼弥漫着官气。——陆学艺先生的同事及弟子  相似文献   

6.
称呼人,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比较微妙的艺术,像称“老”称“小”就很有讲究。叫对了,对方心爽目悦,彼此融融;若是没弄好,对方不是眉横眼鼓,便是郁郁不欢,话不投机,要办啥事,没准得“拉倒”。称呼里的“老”与“小”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一个“前缀”,谁不知...  相似文献   

7.
<正>近些年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家贸易和国际旅游已经成为常态,世界人口流动规模逐渐加大。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交流必不可少,跨文化交流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越发频繁,而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误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友好交流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跨文化交流期间,称呼和问候语是首先面临的问题,只有了解英文与中文之间在这方面的差异,才可以真正提升交流效果。一、中英文称呼的差异在人与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所说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对对方的称呼。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策划人”,不像我们现在的提法这般没有章法,祖国大地东西南北各有自己的说法,有叫策划人的,也有叫企划人的。在日本,关于“策划人”有统一称呼,这就是“中小企业诊断士”。这个称呼不仅是一种资格,而且还是一种法定的名称。小松雅一就是一位年轻的“中小企业诊断士”,他成为一个“策划人”完全是一种偶然。小  相似文献   

9.
郑永辉 《公共关系》2001,(12):54-54
中国是一个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文明古国。古往今来,不论是国内国外的人际交往中都十分注重言行举止、衣着仪表和礼节礼貌,尤其是见面时的称呼更有讲究。与国人交际的见面称呼,众所周知,不加累赘,这里着重针对当前国门洞开、对外交往日趋频繁,加上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人世”等情况,而与外国朋友交往、接触甚至共事必将不断增多。那么,对他们应当如何称呼呢?  相似文献   

10.
康健 《老人世界》2013,(7):52-52
缅甸人的名字实际上是有名无姓的,通常在名前加一个冠词相称,以示男女、长幼、尊卑的不同。青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在称呼时加冠词“貌”,意思是“年轻人、弟弟”;对平辈或青年男性加“郭”,意为“大哥、兄弟”;年长者、长级或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要称“吴”,意思是“叔叔、伯伯”,“吴”是对男人最尊敬的称呼。“吴”“郭”都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1.
称呼与外宾交往中,适时运用称呼与对方交谈,这是一种礼貌。对外宾,一般称男子为“先生”,未婚女子为“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对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称她“小姐”比贸然称她为“太太”要稳妥得多。有些称呼可以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史密斯先生、议员先生、怀特小姐、珍妮小姐等。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如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先生”或职衔以示尊重。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大使先生等。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王后为“陛下”…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熟人圈中,人们相互称谓通常会直呼对方之名。而和你不熟悉的人交往,不分彼此而直呼其名会使很多人不高兴甚至不愿与你交往。所以,何时应不用正式称呼,何时应避免不受欢迎的亲密称呼,就得根据情况,选择时机而定。如果你被真诚地接纳到一个圈子中,对你来说,在刚接触的一段时间里,仍要称呼人家的姓氏,如“约翰逊先生”和“布什太太”。在商业圈里,许多人认为直呼其名有失身份。所以,对他们最好称“先生”或“小姐”。 同军官谈话时,你要以其军衔称谓,天主教的牧师被称作“神父”,总统被称作“总统先生”。参议员习惯上终…  相似文献   

13.
在沟通中,称呼对方是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很重要的环节。称呼适宜,则往往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沟通的进行,反之则阻碍甚至破坏沟通的进行,使双方受到损失,出现“双输”的局面。在工作中,对对方进行恰当的称呼,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阿拉伯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关系。不过,在为时十四、五个世纪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中国并不称阿拉伯为“阿拉伯”。从汉朝开始。以后历经唐、宋、元、明各代,中国对阿拉伯的称呼,先后有过多种变化,直到明初才出现了“阿拉伯”这一译名。那么,中国历代是怎样称呼阿拉伯的呢?  相似文献   

15.
芬兰女总统有“男人”无“丈夫” 芬兰女总统塔尔娅·哈洛宁2001年元月当选之时,芬兰人一时不知如何称呼与他们的女总统在一起生活的那个男人。这个男人是律师阿拉亚尔维,与哈洛宁未婚同居15载。芬兰人其实并不介意这种关系,但在正式场合和报纸上如何称呼阿拉亚尔维成了问题。总统办公厅于是发出通报,建  相似文献   

16.
把大哥作一个评说的话题,可能会令人感到有些意外。以为哥们兄弟是五伦之一,司空见惯,有什么好说的?可是我觉得,越是常见的事人们越是不易于作深入的了解,越是常见的事越容易被大家忽视。“大哥”也是这样。例如您知道大哥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吗?是不是“大哥”这个称呼只有被弟弟或年龄类似弟弟的人称呼呢?“大哥”这个称呼除了负载兄弟之间的伦理内容外,还有其他意义吗?其实未必人人清楚的。于是,便有了我说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称呼的奥妙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称呼”具有相当微妙的意义。称呼也就是人的名字。“您怎么称呼?”也就是您的名字叫什么。人的名字就是一种符号、代号,就是用来代表这个人以及这个人用来同别的人打交道的。简言之,就是用做交际的。然而事实上,在具体交际过程中,因不同的世事情态,不同的心理和不同的交际内涵,由名字而到称呼,不但其间发生干变万化,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色彩,含蕴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心理内容。李某某;如果直呼其名,我们大抵可以看出如下关系;“这李某某是他的晚辈而此时此刻又无须表示亲近;是他的同事而又不太外道;两个熟人…  相似文献   

18.
芬兰女总统有“男人”无“丈夫”芬兰女总统塔尔娅·哈洛宁去年元月当选之时,芬兰人一时不知如何称呼与他们的女总统塔尔娅·哈洛宁一起生活的男人。这个男人是律师阿拉亚尔维,与芬兰2001年当选的总统哈洛宁未婚同居15载。芬兰人其实并不介意这种关系,但在正式场合和报纸上如何称呼阿拉亚尔维成了问题。总统办  相似文献   

19.
我在文章里述说的“黑帮”,不是今日社会上令老百姓咬牙切齿深恶痛绝的黑社会,而是“文革”年代里造反派对被审查和被看管的干部的称呼。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曰:“六十而耳顺”。到了这个年龄,别人喊啥就不太在意了。可薛福林今年68岁了,对别人称呼自己什么却格外看重。自打他1995年提前退休,担任起祝村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就更是这样了。在别人对他的称呼中,有三个称呼使他感到十分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