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拟像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与理念具有内在同一性的摹本是真实的,而虚假的影像因其对理念本质的背离而遭到贬斥.尼采以权力意志反转了理念的至上性,指认了拟像世界的真实性和理念世界的虚假性.在技术高度发达的后现代社会里,鲍德里亚构建了由模型和符码生成的拟真世界,试图消解传统知识论的表征体系,并以此展开其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鲍德里亚的后期思想中,超真实、拟真与内爆是三个核心概念.超真实是对真实的批判,超真实的世界源自于符码的拟真.在符码支配一切的时代,信息的泛滥导致了内爆,这是资本主义模式的一种转变.通过对这三个核心概念的阐发,鲍德里亚扬弃了早期以象征交换来替代现代性的批判思路,走向了客体支配一切的理论逻辑.这是一种悲现思想.  相似文献   

3.
拟像乌托邦:黑格尔式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经历了从行为、语言符号到数字化拟像的历史.权力符号的宰制使得鲍德里亚摈弃了马克思生产动力结构下的资本运动范式,把批判理论带进了一个广沃的领域.符号与指涉物的离析使得拟像走进"无阶级时代"的中心.然而,无论是真实的"死亡",还是政治经济学的"终结",晚期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的历史秩序并没有被打破.所谓符号化时代人类的奴役性转换不过是一个陷阱,拟像的出场最终没有挽救鲍德里亚黑格尔式形而上学的厄运.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身体拟像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展示出其"视觉公共性",缔造了一种表层的凸显视觉快感和感官享乐的审美化生存,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众的潜意识需求,使集体潜意识欲望在虚幻的拟像世界中获得替代性、镜像式满足,在同一个身体叙事的视觉空间中得到解放。与此同时,种种欲加实现的理想也最终转化成种种消费行为,建构出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生产加工逻辑。身体符号消费因此得以以隐秘方式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一种强制性媒介。身体拟像的拟真特性和商品本性使得沉溺超真实世界中的受众对现实世界产生疏离,甚或产生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5.
拟真是鲍德里亚用来描述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幻境的重要范畴,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拟真是对已经死亡的真实价值的重构,拟真是代码的阳谋,它是资本逻辑为了确认自身存在合法性在象征层面上的符码游戏,拟真意味着想象残余对象征存在的意识形态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1976年写下的<象征交换与死亡>一书中,鲍德里亚的思想中似乎发生了一种更大的转折.以我的看法,相对于自从<物体系>、<消费社会>的他性理论空间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自主性思想构境的转变,这是他理论逻辑构境中第二次重要的转换,也是在这种整体思考空间的改变中,鲍德里亚最终确立自己的原创性思想构境的过程.此时,鲍德里亚用来图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关键性概念--拟像-拟真出场了,并且,一个作为缺失本体的基础性范畴--真实也开始成为他逻辑批判张力的支点.  相似文献   

7.
象征交换是鲍德里亚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之后,在拟真的理论框架内展开资本主义批判的逻辑基点.在拟真批判中,鲍德里亚以象征交换的本真内涵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中的社会历史维度,以符号代码的超真实建构来否定价值的理性言说,进而对现代性批判的话语体系进行了彻底颠覆.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本真规定与后工业社会的拟真形态之间重新建构了资本批判的逻辑张力,他以抽象的方式阐述拟真社会中的资本再生产过程,批判超真实社会场景中象征暴力的意识形态统治.鲍德里亚的拟真批判理论中带有浓厚的虚无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电子媒介的到来是个不争的事实 ,它的时代征候是图像增殖。这对以印刷媒介为基础的文学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甚至也可以说形成了不可忽视的文学危机。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二 :一是重组了文学的审美构成 ,二是瓦解了文学赖以存在的深度主体。新媒介拟像一方面抽掉了文学对现实的指涉 ,另一方面又现实地为资本主义商品语法所操纵和榨取。文学要摆脱当前的危机 ,就必须恢复其现实感 ,戳穿媒介拟像或阿尔都塞所谓之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外衣。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讯手段的日新月异,媒介与日常生活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如今,媒介作为当代人认识世界的一个中介,大有取代外部世界真实景象之势.本文从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以及鲍德里亚的"仿真与拟象"三个关键概念出发,分析了媒介拟像论的理论语境.  相似文献   

10.
广告的传达效果与语言的简略性具有正相关性.广告语中的成语妙用大体经过直接运用到仿拟成语两个阶段;仿拟成语大致分为音仿和义仿两种类型.仿拟成语不仅使广告语言形象生动、富于色彩,产生新鲜感和增强感染力,而且使传统文化更普及化,形成特殊的文化景观.广告语中仿拟成语也存在着误导青少年曲解成语本义、破坏了古典文字语言的纯洁性等负面作用,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并加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仿拟辞格的表达和接受都与心理有关,仿拟辞格表达的心理过程分为寻找原型和建立模式两个阶段,接受的心理过程分为感知对象、提取对象、模式识别、"完形"四个阶段.因为仿拟辞格表达和接受的心理过程是不同的,所以其表达和接受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在中晚期鲍德里亚的研究中,他于1979年出版的<论诱惑>一书始终是一个难点,人们通常无法理解诱惑概念在鲍德里亚思想逻辑全程中的地位,诱惑常常被误读为对生产、功利性交往的取代.其实,诱惑概念的真正意义是对鲍德里亚原创性话语"拟像一拟真"逻辑的深化.它恰恰说明了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后现代外观下的阴凹布展.  相似文献   

13.
周骥腾 《河北学刊》2022,(5):188-195
“元宇宙”作为第三次互联网技术革命的代名词,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值得关注。鲍德里亚的拟像秩序理论为我们理解元宇宙所引发的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启发性的分析视角。与传统网络社会以虚拟符号的社会化为核心的拟像秩序不同,“元宇宙”时代网络社会的拟像秩序将以社会要素与社会机制的虚拟化为基础,即社会虚拟化。本文从个体的主体经验、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角度出发对元宇宙带来的社会虚拟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主体的虚拟化生存,虚拟强关系的生成,交往对象的类主体化以及基于数字表象的公共性是元宇宙网络社会拟像秩序的核心特征。深入探析网络社会拟像秩序变迁中的机遇和挑战,对于理解与应对元宇宙对社会文化的可能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仿拟格自身的特点,成为手机短信编写的重要的修辞手段.仿拟短信类型多样,形式丰富,本文首先按仿拟语言单位层次并结合仿拟对象的来源,对手机仿拟短信作全面的分类,结合实例分析各自的特点.其次分析仿拟成为手机文学短信编制的重要手段的原因,并从社会文化背景,修辞层面、心理学、认知机制等方面对手机仿拟短信中的生成和接受作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字民 《人文杂志》2007,(6):119-124
图像时代是人类借助视觉机器及其技术来"看"的时代,机器媒介的技术工具理性主导了人的视觉审美。本文从技术和审美的关系入手,立足审美主体的体验,梳理了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的变迁脉络及其神话心理原型,认为正是这些心理原型驱动了视觉媒介的不断演进和视觉机器技术的日益提高。从影像到拟像的转变,是在视觉机器技术支持下,影像的"真实性"被不断美化、极限化、虚拟化的过程。这最终导致了"超真实"拟像的出现,导致了视觉意义的"内爆"。  相似文献   

16.
波德里亚把对拟像的研究与对现代性的研究结合起来,指出现代性突破封建秩序就是从拟像秩序开始的。他集中地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各种毫无意义的而又冒充各种意义的人造符号体系,他把这种人造符号体系称为"拟像"。仿造、生产、模拟就是与"拟像"相关的人类历史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江淹拟诗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效阮公诗十五首》和《杂体三十首》进行了比照分析。发现江淹拟诗明显带有向汉魏缘情诗风复归的特点,同时也表明文人五言诗的地位日渐提高。在拟诗这一诗歌现象中,江淹拟诗无疑又是对前人拟诗范围的进一步拓展。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诗歌发展到宋末已开始出现多元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8.
李涛 《社会科学论坛》2010,(6):128-133,166
教育发展几乎被学界和政界当成了一个毫无争议的逻辑自明的理论与实践范畴,这个范畴的固有逻辑似乎天然地就以“整体型”量化体系和“序列化”质化指标而存在。教育发展缺乏必要的合法性追问,以至于其正以一个模式化和仪式化的符号化序列而存在于鲍德里亚所言的现代“拟真”化的消费社会之中,形成了一个更为隐蔽和深层的教育异化虚拟结构,在这个结构所内嵌的当代符码虚幻构境中,“拟真”的现代教育世界所凸显出的教育公正与自由是符码化的,教育逐步成为了恶性的教育工业而成为显性化社会符码生成的培育机器,成为一种角色资本交换的寓意符号,如何达成现代教育的“拟真”和“符码”异化解脱,则必须要回归到对教育发展符码政治哲学批判的视域之中而达成草根浪漫主义公正与自由的现代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用直接方法证明了以下的拟凸泛函I(u)的极小的C^m.a部分正则性。  相似文献   

20.
"戏拟"是罗伯·格里耶钟爱的一种小说表现方式.它以模仿为基础,以生成崭新的、具有戏谑性的否定意味为核心.格里耶通过对传统小说的景物描写、结构安排与主题意味等多个方面的"戏拟",来达到否定传统小说真实性、体现小说形式革新观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