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在agent能够内生互动形成社区的情况下,agent预期及其异质性对标准扩散的影响.该文采用了基于agent的计算经济学建模方法,agent能够根据收益最大的原则和偏好等因素选择自己需要互动的对象,同时个体行为也受到其真实社会交往邻域的影响,这里agent的预期采用适应性预期.研究结果袁明:agent预期因素的加入使得标准扩散收敛到稳态的时间变长,不同标准并存的时间将持续更长时间;在标准扩散中.在先发优势不大或者预期调整速度较慢的情况下,预期能够克服先发优势,否则,先发优势仍然会在扩散中起主导作用.此外,agent的异质性预期、较低的预期调整速度以及新标准带来的较高收益使得新旧标准的过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鲜于波  梅琳 《管理科学》2007,20(4):62-72
标准扩散是现代产业经济中的重要问题.主要采用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和基于agent的计算机建模技术,结合行为博弈学习理论中的EWA算法,对网络外部性下标准扩散过程中的适应性预期进行研究.基于个体在局部网络中的交互作用和个体行为的学习演化与预期自适应调整,通过计算机仿真就适应性预期对标准扩散的影响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个体适应性预期在标准扩散中的重要作用,发现扩散中的"涌现"现象,个体邻域结构的随机性对标准扩散结果及其最终分布状态有很大的影响,个体预期能够逆转标准扩散中的先发优势,预期速度调整因子在不同预期强度下有完全不同的影响,个体对新标准的较高预期也是新标准得以扩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借鉴复杂性理论,基于个体交往关系的复杂网络结构,该文采用计算经济学建模方法和行为博弈学习算法对间接网络效应下的产品扩散现象进行建模.在该文模型中,间接网络效应下"软件"数量为厂商策略行动内生决定,并根据用户数量而变化,因此个体的决策和全局变量之间存在双向交互复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个体邻域结构在产品扩散中的影响,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在产品扩散中的区别和产品锁定发生的条件等.结果也较好地解释了产品扩散中的很多现象如不同产品的共存,产品扩散中的"涌现",产品扩散中的路径依赖,产品兼容性的选择以及新旧产品的更新换代等.  相似文献   

4.
具有差异化选择特征的复杂社会网络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有时会偏好与他人保持差异,例如搭便车者总是选择与邻居相反的策略.利用反协调博弈刻画了个体的差异化选择特征,分析了复杂社会网络上的扩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表明,这类扩散总能成功,当采用策略的风险占优程度越高时,同质性网络中的采用者数量越多,而异质性网络中的采用者数量可能减少,且存在惟一的最优风险占优度.网络结构特征变化能够显著影响采用者数量,则小世界特征的影响效果取决于策略是否风险占优,而平均度和异质性的影响效果还需要考虑策略风险占优度的大小.若个体对邻居信息出现认知偏差,会显著改变最终的采用者个数.因此,通过调整个体采用收益、认知程度和个体间相互联系,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具有差异化选择特征的扩散,如度假产品、奢侈品、搭便车行为、流行与时尚等.  相似文献   

5.
黄玮强  庄新田 《管理学报》2007,4(5):622-627,635
基于ER随机图模型建立创新扩散网络,通过虚拟潜在采纳个体的决策过程,研究了创新潜在采纳主体行为、扩散网络结构与性质对创新微观采纳和宏观扩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内部影响和外部影响共同决定一个成功的创新扩散。潜在采纳个体越倾向于从同质邻居个体处获取创新的评价信息,创新的扩散深度越大。随着潜在采纳者数量的增大,创新扩散的深度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潜在采纳者的平均邻居数、扩散网络的聚集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与创新扩散的深度存在非单调的变化关系。创新潜在采纳主体行为、扩散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的速度无关。实验结果有助于创新推广者制定有效的创新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实中的组织往往由许多不同产出效率类型的个体组成,由于个体的加入和离去使得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如何在考虑到个体异质的条件下,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来保证组织整体的产出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动态目标连接模型(dynamic object connection model,DOC model),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系统层次嵌套性、结构异质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可以精细地表达出系统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之间的结构特征.应用该建模方法对工程项目组织的变尺度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当组织中效率输出不稳定的个体数量增加时,序主体需要对系统中所有个体提高控制强度,当组织中效率输出稳定的个体数量增加时,序主体只需要适度提高对这些个体的控制强度.结论为认识和理解组织管理复杂性提供了有价值的洞见,并且为复杂系统建模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理论,从微观异质性主体的预期学习和自适应行为特征出发,综合运用随机博弈及博弈学习模型、多主体系统建模等方法,构建了传统产业集群低碳演化模型,并进行了产业低碳策略竞争、涌现和不同演化情景的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复杂网络结构、主体的异质性预期和决策行为对集群低碳策略的涌现有着重要影响;要想在集群内推广应用新的低碳策略,集群异质性主体的低碳偏好、集群复杂网络的外部效应、低碳策略的采用成本和技术兼容性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组织网络隐性知识扩散及学习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主要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方式存在,隐性知识是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隐性知识为组织个体所拥有,这种私有性的特征使其在组织内部的扩散需要通过组织个体之间的交互才能完成.组织网络连接强度对扩散具有影响,可利用具有边权重的组织网络研究隐性知识的扩散行为.在分析隐性知识和相关扩散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和小世界网络模型,建立组织网络上的知识扩散模型.根据认识论的观点,提出个体3种知识学习策略,结合知识扩散模型进行计算仿真实验.仿真结果显示,综合考虑关系和知识差别的知识学习策略最有效,不考虑连接强度下的各种策略都具有较快的知识学习速率,并且连接强度对组织内隐性知识扩散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竞争性产品扩散是成熟市场的重要表现,网络效应的存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扩散模式, 而且对个体采纳行为有重要影响. 但是以往研究竞争性产品扩散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扩散速度和扩散效果,忽略了微观层面个体的个性以及社会交互等特点对产品扩散的影响,因此需要基于网络效应从个体微观层面研究竞争性产品扩散的特点. 首先构建了基于个体间交往关系的直接网络效应函数和基于多种互补产品协同作用下的间接网络效应函数,然后,个体将计算自己当前时刻的收益以及下一时刻的预期收益,并根据预期社会化效益满意决策机制确定下一时刻的产品选择. 通过仿真对扩散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对竞争性产品扩散具有阶段性影响; 在小世界网络的社会交往结构中竞争性产品扩散效果最好; 个体人数分布、偏好、对环境的判断都对竞争性产品扩散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具有后发优势的不完全信息专利竞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会同时存在于专利竞赛中,它们的相对大小将决定两对称企业在专利研发投资时机选择博弈中所产生的均衡类型并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考虑不完全信息和技术不确定性,引入信息披露及其滞后效应使得追随者和领导者分别具有后发优势和先发优势,建立实物期权投资决策模型。通过对各最优投资临界信念的计算和分析,结论表明,一定参数条件下,占先博弈和消耗战均有可能发生。信息披露滞后时间越长、技术不确定性程度越低、随机信号到达速度越快、信号质量越高,领导者先发优势就越明显,越易产生占先博弈;反之,追随者后发优势就越明显,越有可能发生消耗战。  相似文献   

11.
动态异质性网络上的知识及信息流动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为了分析动态异质性知识网络上的多种知识积累过程,本文建立了对应的网络模型和知识积累模型.知识网络动态变化策略分为两种:一是网络均衡策略,即在知识网络演化过程中,主体之间的平均联系强度和联系数量保持不变;二是网络增长变化策略,即在网络演化过程中知识主体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加.各种知识的积累量分为两部分:一是以S型增长曲线为特征的主体自身的知识学习,二是通过知识关联度矩阵计算相邻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量.仿真结果表明,知识关联度较高的知识在网络增长策略下的流动速度快于知识关联度较低知识,知识流动速度快的网络演化策略下的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量方差小于知识流动速度较慢的网络演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因其经济优势及环境友好特性,电动汽车(EV)保有量持续攀升。而当前中国充电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电动汽车的扩张速度,成为制约电动车发展潜力的主要瓶颈。由于充电设施具有高正外部性,同时投资回收期较长,难以吸引到传统融资,而基于互联网的众筹作为新型融资方式则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众筹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相较传统融资方式更为严重,由此导致的高违约率也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信心。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对电动汽车充电桩众筹融资市场进行建模,刻画了众筹投资者决策过程中的羊群效应,基于信息不对称使用多Agent模型对信用风险的产生、影响及针对性政策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众筹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易受到社交网络中负面信息的影响,使得筹资人违约行为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扩散。而严格的罚款机制可以在不影响融资市场均衡的情况下,使违约行为的恶性循环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3.
彭慧  沈能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6):233-243
产业集聚情景下的绿色供应链呈现显著的网络化特征,使得成员间的绿色知识流动和共享过程也有其特殊性。文章基于集聚情景考察绿色供应链网络惯例创建的逻辑以及对绿色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构建绿色供应链的知识异质性—网络惯例—知识共享的概念模型,多维度定量剖析了网络惯例对异质性知识共享的影响。选取我国国家生态工业园460份问卷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和仿真模拟,结论表明:绿色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绿色知识决定联盟绿色合作过程中能否建立起稳定可靠的网络惯例,其中,绿色异质性知识的稀缺性与不可模仿性对网络惯例的建立正向影响较大。集聚情景正向调节绿色供应链异质性知识—网络惯例(规范认同)—知识共享的关系链。为此,应充分发挥集聚的知识溢出和扩散效应,将绿色供应链平台嵌入到产业集群中,积极探索产业集聚融合下的绿色供应链异质性知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信用风险持有者的心理和行为角度对信用风险传染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信用风险传染的主体行为因素,建立了信用风险传染的网络模型。借助严格随机占优理论,分别探讨了社会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个体的风险态度、个体的风险抵御能力、金融市场监管者的监控强度和个体的网络结构特征对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通过仿真实验进一步验证理论推到的正确性,并直观地刻画了信用风险传染的内部性和外部性对信用风险传染行为及其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节点赋权网络中节点重要性的综合测度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现实系统中的主体重要性测度问题可以建模为节点赋权网络中节点重要性的测度问题.在对节点赋权网络中节点重要性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节点删除的研究思想,提出节点赋权网络中节点重要性的综合测度法-CIM法;借助于图的距离矩阵的计算方法设计了CIM法的算法;最后,给出该方法在知识共享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基于资源的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资源的集合,并强调这组资源决定着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本文围绕着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讨论了资源的异质性、资源位障碍的具体表现和资源扩充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微观模拟技术的发展和包容性增长政策的实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微观模拟技术(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icro-Simulation Approach,CGE-MSA)作为一项宏观微观政策分析工具已逐渐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CGE-MSA基于国民经济社会核算矩阵和微观住户数据,综合CGE模型在宏观一般均衡分析中的优势和微观模拟技术在微观异质性主体分析中的优势,目前已在收入分配、贫困、劳动力市场改革、贸易自由化等领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通过定位CGE-MSA在包容性增长政策分析中的研究地位,厘清CGE-MSA的不同分析方法、相关的重要问题及其在包容性增长政策分析中的应用,本文给出了以可计算一般均衡微观模拟技术为主的关于包容性增长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和现状的一个文献述评,这对进一步深化包容性增长领域的相关研究,促进中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实现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创业网络是创业主体获得创业信息的重要渠道,创业主体对信息搜寻受到网络关系以及网络信任的影响,创业主体在信息搜寻过程中更倾向于高信任度的网络个体。本文从创业网络的关系信任出发分析了创业网络中创业主体的信息搜寻行为,并根据蚁群理论提出了信息搜寻模型;同时从创业网络层面分析了信任中介在促进和优化创业网络中信息流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新合作网络是产业集群内部主体为适应创新复杂性的一种自组织涌现,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决定了网络功能并进而影响发生于网络上的集群知识扩散过程。建立基于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扩散模型,在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特征的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上,运用仿真方法研究集群知识扩散规律。将知识扩散效率与创新合作关系距离相联系,考虑知识的全局扩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无标度特征的创新合作网络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集群知识扩散深度、知识扩散速度、整体知识水平增长效率以及具有最高的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创新合作网络中存在空间聚集的集群主体间倾向于具有相近的知识水平。最后给出促进最优创新合作网络安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种子顾客的网络分布对创新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Bass模型,创新扩散可以分为种子顾客的出现和基于种子顾客的后续扩散两个阶段,种子顾客在社会网络中的分布是左右创新扩散结果的重要因素。以3G手机在某企业员工中的扩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获取社会网络的关键参数;以网络仿真软件为平台,设定种子顾客的不同网络分布以及网络平均节点度数,进而模拟创新扩散的过程和结果。网络仿真和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种子顾客在社会网络中的分布越分散,创新扩散获得市场成功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网络平均节点度数的增加能够加速创新在社会网络中的扩散过程。分散化的种子顾客策略往往意味着较高的营销成本,因此创新扩散的最优营销策略应兼顾种子顾客的网络分布以及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等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