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首先指出翻译目的论的伦理立场是翻译功利主义,继而从功利主义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目的论的利与弊,指出目的论在译员培训方面以及对于一些应用性文本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不能盲目夸大其在翻译实践中的适用范围和作用。目的论不能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唯一的理论,而应该与其他译学理论相辅相成,从而促进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影片名翻译是翻译实践中一个独特的领域.尤其,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缺少足够的关注和研究.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它强调译者和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目的决定方法"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它给予了译者很大的空间去采用自己满意的方法.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的、交际的、跨文化的翻译行为.翻译目的是要实现电影片名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根据目的论,译者可以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来实现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学者认为翻译目的是决定翻译的最终因素,他们注重的是翻译的功能。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文章分别阐述了目的论三原则在科学翻译中的应用,从译文功能角度解释了科学文本中不同翻译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入手,根据威密尔对于功能目的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一观点的反驳,对比分析功能目的论和文学翻译批评理论轨迹的契合之处,发现不论是在功能目的论中还是文学翻译批评中,文化因素,语境、读者等因素至关重要。其次,通过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实践层面进行论证,最终得出功能目的论适用于指导文学翻译批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是雷斯的学生威密尔突破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的功能派主要理论: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且目前在国内也广为流传。从西方翻译目的论入手,本文从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需求目的两个角度论述了译者选用翻译方法的的两中个基本出发点,即译者应根据翻译作品的目标读者和语篇功能来决定翻译方法。同时,本文还论述目的论对实用文献英汉互译的指导作用。翻译目的论为一些违反翻译标准但实用的翻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扩大翻译研究的范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功能目的论对应用型文体翻译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它为旅游景点导游词的翻译方法拓宽了思路.文章通过对导游词文本功能及翻译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在目的论指导下,导游词翻译应采用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翻译市场刚刚开始正规化,对其主体即译者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目的论将所有翻译失误自上而下分为四类,即功能性翻译失误、文化性翻译失误、语言性翻译失误以及文本专有性翻译失误———在翻译实践中如何避免这四类失误也正是译者自我完善的方向。要在翻译实践中避免所有这四类失误以提高翻译质量,译者就要具有责任意识、重视文本功能、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翻译能力和树立文本意识,此外在翻译市场化时代还要注重对具体翻译要求的研究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活动皆有目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应由不同的翻译目的和交际功能决定。本文针对由译文目的不明确引起的翻译错误,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对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进行尝试性研究,旨在目的论指导下找到比较理想的翻译策略、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景点介绍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目的论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翻译理论,源于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不满,目的论的原则是目的法则和忠诚法则,两者贯穿翻译的整个过程,译者的翻译手段和策略都是由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阐释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适用性,以及在目的论指导下广告翻译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译者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翻译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学习,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领会其动力,领会将一种语言中的内容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所犯错误的分析提醒翻译教师在翻译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教材的处理,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努力通过翻译教学这一手段使学生学会思索,思索如何把别人的想法忠实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2.
借鉴于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译、意译、不可译一直是译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只有从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观照译论研究,方可揭示三者的关系、翻译方法、翻译的实质及其以往被忽视了的翻译中的社会、文化层面,从而构建较为令人满意的译论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穆旦译诗主张在意译基础上直译和意译有机结合,对原诗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叛逆,尽量使用本国词汇句法,适当采用欧化句式,注重形式和意象的翻译。在文学翻译上作出了巨大成就,也为我国的翻译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引进西方翻译理论,中国的翻译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跨学科研究的分量加重。翻译活动和翻译现象本身呈多元性和复杂性,所以多学科研究才能促进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目前隐喻理论被尝试用于翻译领域,指导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并形成了新的隐喻翻译研究范式。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表达手段,它更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隐喻的本质不是一种语义现象,而是一种语用现象,因而需从语用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隐喻的有关问题。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隐喻词语,译者不能机械地照字面翻译,而应根据语言环境和说话者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作家所要表达的感情并结合汉语表达习惯来确定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成语翻译一般分成两类:词典翻译和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成语的词典翻译往往是孤立静止的,文学语境下的翻译则必须服务于作品的"文学性"。英汉成语误译的原因主要在于: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认知语境对同一文化意象的理解产生错位,以及独特的文化意象不为另一认知语境中的读者了解所致。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英语本科专业八级考试新大纲的要求,立足笔译实践教学,提出英语专业的本科笔译教学应有针对性策略,指出本科生笔译素材的针对性选择的重要性,以有效提高本科生在笔译实践中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开辟了翻译研究新视野,学界对于其翻译思想的解读讨论众多,也存在很大分歧。作为20世纪心理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原型论对于翻译研究也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尝试选取相对独特的视角,即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中涉及的关于文本意义、译作与原作关系、译者主体性及翻译标准等问题进行探讨,进而驳斥解构主义翻译必然导致虚无主义倾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主体间性与《孙子兵法》军事译本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译界对主体间性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它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仍处于争论之中。以哲学主体间性理论为基础,探讨《孙子兵法》的格里菲斯英译本涉及的多元主体间的关系,并和中国翻译家林戊荪的译文进行比较,得出总结:创作主体、翻译主体、读者主体三者间相互制约、互相协调的主体间性关系是促进《孙子兵法》英译本军事版诞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公示语翻译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去研究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对泉州城市双语公示语作了生态翻译学角度上的评析。研究表明,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基于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其理论构架可以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提供崭新的视阈;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关键在于译者能否基于"翻译生态环境"之下做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20.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提出语用学研究应致力于探讨语言的运行机制,即考察交际者在特定语境里如何通过顺应性语言选择来满足其交际需要,实现其交际目的。就翻译而言,它是一种类似但更加复杂的语际交际活动,从译什么到怎么译,无不贯穿着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的互动、选择与顺应。语言顺应论把翻译纳入一个连贯统一的框架,给翻译研究带来三点启示:翻译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也是动态顺应的过程,更是语言顺应论下的翻译模式,其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