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面对入世后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所导致的残酷竞争,但与国外金融巨头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几乎无竞争优势可言。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迎接挑战、扭转颓势的有效手段,而实现金融创新盈利性成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面对入世后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所导致的残酷竞争,但与国外金融巨头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几乎无竞争优势可言.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迎接挑战、扭转颓势的有效手段,而实现金融创新盈利性成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外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主导方式、技术含量不同和零售业务差异的对比 ,分析了中国金融创新存在的缺陷 :市场外部条件的制约 ;商业银行内部条件的限制 ;金融技术水平的落后 ;社会公众金融意识不强 ;从业人员缺乏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知识。提出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 ,金融国际化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当务之急是 :大力发展商业银行零售业务 ;强化品牌营销 ;加快金融电子化和网络进程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增强公众金融意识 ;加强政府引导。  相似文献   

4.
论金融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制度创新可定义为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或对原有金融制度进行重构.金融制度创新作为基于制度层面上的金融创新,它也遵循制度创新的五个步骤.金融制度创新从创新主体的不同考虑有需求诱导型创新和供给主导型创新,从创新内容上看有金融组织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制度创新以及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等类型.我国金融制度创新至少应注意:明确金融制度创新的发展目标与思路,增强微观金融企业在金融制度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加强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由于金融市场外部、内部及技术条件的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存在自身固有的缺陷,导致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存在诸多“瓶颈”。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金融创新的理性选择是要突出金融业的制度创新,优化金融市场的结构创新,加强金融机构的机制创新,规范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种创新,在注重创新数量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提高创新质量和科技含量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现状与特点的分析,从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两个层面提出了在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推进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即商业银行应从产品、技术、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监管当局也要完善监管,为微观金融创新提供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金融创新开放的内在逻辑以指导中国自贸区稳健发展,基于供求关系视角,阐释自贸区内部金融创新开放的市场需求与政策供给的内在逻辑。在理论层面,研究认为,从金融创新开放的形成、发展、扩散直至推动经济增长,均存在一致的理论演进脉络。在实践层面,研究认为,陕西自贸区金融创新开放应进一步融合“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的政策合力,统筹发展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引进充裕资本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本土企业上市进程,完善创新开放的市场体系;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要素在市场自由流动;发挥政府调控的主动性、前瞻性,搭建经济金融风险动态监测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围绕政府管理、营商环境、市场主体、高新科技、绿色发展等多层次深化自贸区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陕西自贸区金融创新开放更加有效,推动中国自贸区建设稳步有序。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各国银行业纷纷加快了金融创新步伐 ,各种金融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金融创新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动力。本文分析了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动因 ,对比了国内外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的进展状况 ,并结合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与我国银行业的现状 ,探讨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认为,金融制度创新可定义为“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或对原金融制度进行重构”。基本经济制度、创新的成本与风险、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金融技术进步态势等是制约金融制度创新的基本要素。我国过去20年已有的金融制度创新是一种强制性、渐进式的制度创新,因而导致金融制度创新的需求和供给一直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在我国,体现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金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的“稀缺资源”。在未来的金融制度创新进程中,至少应注意:明确金融制度创新的发展目标与思路,增强微观金融企业在金融制度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加强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西方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蓬勃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则明显不足,这其中的原因不在于我国分业的经营制度,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外部因素,而主要是在于银行业过去发展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形式。旧的发展模式在金融不断深化、银行业的开放程度不断增强的今天,日益显现出其内在的局限性,严重地影响了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和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所以,应该尽快强化我国银行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健全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其配套设计之间的博弈关系入手,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障碍进行了探讨,指出只有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和先进的混业经营模式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金融混业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金融控股公司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尽管目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科学设计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需要汲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就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而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进行纯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应当是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金融创新、金融改革对于世界及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影响的分析,论述了金融创新的动因、存在的缺陷及我国金融创新的前景趋势。指出我国加入WTO以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发展高潮期,并将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加强了.从国际市场来看,为适应国际化的竞争,商业银行的机构整合与策略调略主要在金融创新、发展跨国银行、普及应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混业经营和国际银行业的联合并购几方面体现出来.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应当在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形势、看准自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银行界成功商业银行的经验,从实现产权股份化、加快高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实现业务全能化、规模化、国际化和加快金融创新诸方面着手实施,并踊跃的投身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其配套设计之间的博弈关系入手,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障碍进行了探讨,指出只有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和先进的混业经营模式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金融政策调整凸现区域性特征,金融创新向区域内的拓展对深化金融改革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金融创新在区域的表现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测度区域金融创新在效率层面的水平,研究影响各观测单元投入的环境因素,从省际和区际层面衡量我国区域金融创新的效率差异后发现:地区经济基础、政府贷款干预、区域金融市场建立等环境变量会影响区域金融创新的效率水平,省际和区际之间的效率差距仍存在。因此,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提高区域金融创新效率以及缩小与前沿省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德尔菲专家法确定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创新文化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而依据得出的相关因素设计调查问卷,深入银行内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得出目前在互联网金融趋势下,商业银行在管理层创新方面,员工激励方面,相关支持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商业银行改进其创新文化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是一个伴随金融业发展的持续过程。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不少,有过多的制约因素,在分析论述金融创新的内涵特点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深化金融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金融业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 ,金融创新活动也逐渐由当初的生搬硬套西方经验发展为结合实际、独立创造 ,但我国的金融创新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将对我国金融创新的主要历程和成效进行回顾 ,并通过探讨当前我国金融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进一步提出对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路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金融创新为中心研究了其与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得到了以下结论:在我国,金融创新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规避风险的作用;同时,金融监管对防范风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而我国的金融创新的主要动机则出自于规避政府管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政府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对金融风险的防范确实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