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等,为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上都直接来源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先富的人要带动整个社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要求的共同富裕中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观点,并不意味着这部分人可以用自己的先富,抑制其他人和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而是要求先富的人要有利于和带动他人和社会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最广大劳动人民享受民主权利的保障,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4.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首先表现在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也表现在建立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制度伦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所探讨的“经济制度伦理”指的是人们对于经济制度是否正当合理的道德评价和在经济制度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原则。它主要是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经济制度的问题,文章还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伦理的主要原则,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伦理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两个“一部分”先富裕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产权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途径,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依据。劳动力产权不但是消灭剥削的基本途径,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更是劳动者自己解放自己的道路。与先富这一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相比,劳动力产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模式凸显其深刻而本质的内涵,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这一模式与发达国家混合经济具有根本的区别,其内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一种具备内在稳定性与扬弃性的新的治理范式,而不是一种暂时性的过渡形态.国家主要通过所有权的结构安排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与组织形式,并在法定基础上,通过所有权关系的重塑构建或选择高效率的治理结构.这一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在宪法框架内以"基本经济制度"的形式得到确认.基于这一基础,深入透彻地研究国有企业行为与政府相关治理问题,是回答未来改革难题与深化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牛变秀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6)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现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多维度、多层面的揭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套有机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意蕴上彰显了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本真,即人是社会历史的人,社会历史又是人的社会历史。邓小平正是从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运动过程的高度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从而有力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向着有益于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时代及时代主题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新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背景 相似文献
11.
李红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Z1)
邓小平共同富裕观 ,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其核心思想是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先富带动后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避免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构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形成"以人为本"为核心、"和谐社会"为目标、"科学发展"为手段的共建共享。对实现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价值意义。实现人民共享必须处理好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共建与共享、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历史性飞跃杨继瑞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大历史性贡献。在我国,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正确的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依据在于: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问题,又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是否保持稳定,完全取决于这一社会是否能把发展生产力带来的利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否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而这正是社会平安稳定的根本保证.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自有其特殊的要求.其一是"适度",即劳动者之间、各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必须"适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适度".其二是"导向",即把适度的收入差距"导向"消灭这种收入差距这一总目标.完全可以说,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一个以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正是一个大步朝着这一价值目标迈进的社会,这是中国保持稳定、和平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曹海峰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52-5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在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公现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多方面的冲击,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挑战政府的执政能力,导致人们心里失衡,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和公平正义的彰显。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刘笑燕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以后郑重地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后,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一再重申这个观点,并把它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充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和社会过程在本质上是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但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发展和普及先进文化,不断提高社会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人的发展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先进文化成为社会的主体和主流文化,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当前,共同富裕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点,除了传统的物质富裕外,更重要的是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共同富裕;实现个体的繁荣发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我国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从而为我国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效率与公平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用实践的观点来看待公平与效率问题,就是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与人民关注的重心应有所侧重。这种重心的转移恰恰体现了效率与公平间一种巧妙的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也必将随之调整。现在,适时地提出向“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过渡的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