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发生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但标榜“男女平等”的资产阶级在革命成功后并没有给其同盟军——资产阶级妇女以平等的权利,这正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权的实质,它仍是大地主、大资产阶段的政权,是以男权为中心的政权。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期,在政府主导下,北京社会教育逐渐兴起。政府的主要举措有:明确社会教育性质及提出实施社会教育规划,成立管理通俗教育的相关机构,明确通俗教育的教育经费,采取措施保障通俗教育顺利进行等。当时,北京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学校式社教机构和社会式社教机构来完成的。学校式社教机构包括公众补习学校、露天学校、贫儿半日学校和注音字母传习所;社会式社教机构主要有通俗教育讲演所、阅报处、图书馆和公园。这些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的各种社教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北京普通市民的智识水平,改变了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丰富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问题凸显,当时在华的外国人如何看待这些社会问题?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从保存至今的一些档案资料不难找到答案.美国社会学家步济时所写的"作为一个社会服务基地的北京"一文,是了解民国初期北京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依据社会调查性质的原始资料,探讨民国初期北京地区的犯罪与贫困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民国初期北京的犯罪问题十分严重,突出表现是犯罪人数激增,犯罪类型以经济罪居多。导致犯罪发生的诸多因素中,贫穷是最主要的诱因。贫穷和犯罪互为因果关系并形成恶性循环,是导致近代北京陷入衰败深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会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期,军阀割据、社会混乱、经济凋敝,但山西却获得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模范省"称号。山西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安静太平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推行的村治运动。其主要做法包括制定与执行村民会议制度、村政的执行与监督制度、村禁约制度、调处纠纷制度、维护社会治安制度等,这为山西村治中的犯罪预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期知识分子中盛行的"到民间去"热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总体变动趋势."到民间去"有三个含义:知识分子对自身"不在民间"的反思;对"民间"内涵的界定;对如何进入"民间"的思考.这三个含义不仅是对民国知识分子心路的呈现,同时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分野,预示了其后民国各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的大体走向.  相似文献   

7.
投机革命者形象在民国初期小说人物谱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革命投机者群像的塑造,民国初期的小说家们不仅揭露了革命投机者的出身、投机心理和社会危害性,还揭示了革命投机者得以产生的社会原因,并在讽刺、揭露其无耻行径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焦虑心情以及挽救时局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8.
民国七年(1918年),山东匪患猖獗,连年不断,危害巨大。为肃清土匪,以靖地方,政府当局采取了军事剿除、剿抚兼施、举办清乡、筹措省际联防、维护河务路政、高价悬赏主要杆首等等办法。但是,因未能从根本上消灭产生土匪的根源,始终没有铲除此社会毒瘤。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的10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为特殊的时期,在变化急剧的时代大潮中,当时普通中学的科学课程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科学的自身特点,注重实验教学,注意结合地方实际,但在课程目标上却仍然有着片面化、表面化和传统化的流弊,总体呈现出有着承前启后意味的特色.研究、探索这些特色,能够为完善当今的普通中学科学课程寻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期,随着现代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渐形成,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逐渐兴起.这一时期政府文物保护工作以颁发政策法规的形式迈出了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的第一步,同时开始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进行文物调查,限制文物出口,查办文物盗窃、盗运案件,为日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消灭中共及其领导下的民主力量,实现一党专政,加强了对会道门的控制、扶植和利用,使山东会道门得到迅速发展,山东会道门也乐于投靠国民党,成为国民党反共的忠实工具,给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造成了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期(1912-1927年)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初创时期,出现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在复杂纷乱的时局下,北洋政府教育部通过立法、任命校长等方式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并拨款支持高校办学.高校的内部事务则由高校“自治”,政府“松控”,从而在政府与高校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的互动关系,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得以形成和确立,高校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观今鉴古,研究当时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对推进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兵变,自嘉靖朝起便进入了高发期,规模也逐渐扩大,对明代中后期政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甘州兵变发生在正德朝和嘉靖朝交替之时,不仅开启了嘉靖朝兵变的序幕,且对后来诸多兵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嘉靖朝乃至明代中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由于甘州兵变同嘉靖朝其他兵变相比,持续时间较短,规模相对有限,故关于甘州兵变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基于已有研究,本文对甘州兵变的时代背景、基本过程、明廷应对策略、总兵李隆责任的界定以及兵变的原因与影响等方面做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活动,三者共同构成教育史.从教育思想、制度与教育活动层面,尽最大可能还原并分析民国初期的大学内部治理状况,重点考察了民国初期的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山西大学、南洋公学等公立大学与复旦大学、北京朝阳大学等私立大学,这些大学在民国初期的高等教育系统代表了南方与北方、公立与私立大学的不同办学特色.通过对其内部治理思想、制度和实践的梳理,以期完善当前中国大学的内部治理,推进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期,《大清现行刑律》民事有效部分与以《清理不动产典当办法》为代表的一批单行法规构成了民事制定法的基础。《大清现行刑律》在本质上属于封建法典,与民国初期迅速发展的近代商品经济和社会民主思潮难以契合,需要加以改造和更新。为弥补法律规范的不足,民国初期司法机关以司法行政命令等形式颁行了部分单行法规,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大清现行刑律》的不足。民国初期民事制定法新旧并存的特点明显,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过渡性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两当兵变”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目的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也是甘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的一次起义。以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中,通过“两当兵变”培育并铸造了伟大的“两当兵变”精神。其内涵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建军之本;中国共产党人化敌为友、壮大自我的政治境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成立初期,继承了清末修律的大部分成果,在新旧法律交替的过程中,民国初期的司法环境并不乐观。主要有三大问题:司法难以独立、司法基础薄弱、司法人员缺位。基于此,司法改革被提上日程,梁启超在民国二年九月至民国三年二月间担任北洋国民政府的司法总长,其辞职时提交了名为《呈请改良司法文》的建议书。该文列举了十条司法改革建议,各有利弊。通过分析这份改革建议可以一探民国初年司法环境的状况和改革之艰难。  相似文献   

18.
李渊.隋末唐初卓越的政治家、战略家;唐王朝的主要缔造者。他谋划、统领的晋阳兵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这位政治家、战略家的品质、才识和胆魄。  相似文献   

19.
1911年底,江苏临时省议会通过《江苏暂行市乡制》。江苏省政府延续清末地方自治的思路,设置市、乡办理地方公益事宜。从空间分布上看,江苏省的县辖市呈现出中部多于北部与南部、分布相对分散两个特征,这样的分布特征和设市标准、自治基础、设市模式、传统市镇的分布格局等因素密切相关。受政局变动影响,民国初期江苏省县下设市的实践过程十分曲折。尽管江苏省的县下设市工作有不足之处,但它在推动县域多中心发展方面仍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从市制发展角度看,江苏省的县下设市工作是市制成型前的一次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兵变就是以军人为主体的团体在内外因素激发下超越法律和军规而采取的严重集体越轨行为,具有特殊性、暴力性和越轨性三大本质属性。民国初年的兵变现象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时间特征、空间范围、行为类型、目标取向、形成原因、社会后果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