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51年12月2日,法国发生了雾月政变。路易·波拿巴这个典型的流氓、骗子、野心家,继1848年利用其伯父拿破仑的声誉登上法兰西大总统的宝座之后,又策划政变,实行军事独裁专政,并于1852年正式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雾月政变发生后,震惊了整个法国,有人把波拿巴神化为社会救星,有人诅咒,有人认为这是“晴天的霹雳”。其中,雨果和普鲁东这两位著名人物对政变的评述,最值得注意。雨果在《小拿破仑》一书中对政变进行了谴责。然而他看到的只是一些现象:“从蒙  相似文献   

2.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是法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期间,法国民众的政治参与从"动员型参与"发展到"自主型参与",民众参与政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呈现出扩大趋势。除法国这期间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等原因外,路易·波拿巴采取的争取农民等重要措施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说明,政治现代化是一个极其艰难而又复杂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继《共产党宣言》和《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之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天才的著作。在这部天才的著作中,马克思检验了他所创立的伟大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必须摧毁旧的国家机构,代之以新的国家机构的重要结论。列宁称这个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东西”。(《列宁全集》第25卷第393页)这就为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4.
在1848年法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共和派窃取革命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法国大革命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帝国和王朝的统治。但是,不满一年,革命争得的普选权却把共和国断送了。路易·波拿巴这个政治流氓借助他伯父拿破仑一世的亡灵,赢得了全国大多数的选票,做了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并且前后君临二十一年之久,成为法国近代执政最长的人物。法国被开了一个“世界历史中的玩笑”。对于这样一个“荒谬绝顶的颠倒时代现象”,马克思恩格斯从貌似反常的现象中,洞察到了深刻的历史必  相似文献   

5.
在巴黎秀丽的塞纳河畔,有一幢被文人学者仰慕的文化殿堂——法兰西学院。2003年6月19日15时,这里的鼓乐为法兰西学院新院士、华裔作家程抱一奏响。1635年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创办该学院时,法国正处于古典主义的鼎盛时期。王室希望选择每一代的文学思想界泰斗,并纳入少数宗教、科学与军事方面的代表人物,使法兰西学院成为法兰西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捍卫者和传播者。塞纳河水流淌不息,法兰西学院也声名日盛。法国虽然在17世纪末在法兰西学院之下又成立了四个为专家设立的学院:古代文字与文化学院、科学院、道德与政治学院和艺术院,但法兰西…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法国圣徒国王路易九世的法律形象以追求“真理”为主,其实质是将基督教理想移植到世俗王国的统治并用以规范法律实践。圣路易超越法条主义的法官形象背后,蕴含着中世纪神学家和法学家对司法中如何认识真相的思索。国王统治所需履行的宗教义务让世俗政权得以借用教会的“真理意识形态”,吸收罗马—教会法的资源,以调查和习惯法改造等手段改革法律秩序。圣路易时代的法国,法律制度迅猛发展,而他在其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这标志着“真理”与王国治理的结合,奠定了法兰西近代国家的精神和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7.
胡子之战1136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与阿奎丹公爵的女儿埃拉诺结婚时,得到法国南部两个省的陪嫁。路易七世留有漂亮的胡子,埃拉诺非常喜欢。但路易七世从十字军中回来后剃掉了胡子,并且不愿再留。埃拉诺认为国王没有以前英俊了,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化形态、源流和内核三个方面对法兰西精神文化与文化精神进行了观照与剖析。法兰西文化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延续性,前者构成了它的横切面,后者构成了它的纵切面。法兰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进,其源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既有自身的传统与遗产,也有外在的渗透与影响。人性论是法兰西文化的内核。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其生成过程与基本特质,指出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的认识观,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危机与社会危机。憧憬与迷惘交织、求索与规避伴行、欢乐与痛苦共生乃是法兰西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化形态、源流和内核三个方面对法兰西精神文化与文化精神进行了观照与剖析。法兰西文化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延续性,前者构成了它的横切面,后者构成了它的纵切面。法兰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进,其源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既有自身的传统与遗产,也有外在的渗透与影响。人性论是法兰西文化的内核。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其生成过程与基本特质,指出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的认识观,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危机与社会危机。憧憬与迷惘交织、求索与规避伴行,欢乐与痛苦共生乃是法兰西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 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封建的大革命,是“第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到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获得完全胜利”的大革命。从攻陷巴士底狱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从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到雅各宾党人执政;从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到粉碎国内外阶级敌人的阴谋颠覆活动;从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到1830年7月革命,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这是法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时期。这次革命的影响极为深远,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的反  相似文献   

11.
从拿破仑青年时期向往“自由平等”,欢呼并参加法国大革命,执政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反击外来武装干涉,维护法兰西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晚年岁月的回忆和遗嘱,说明拿破仑热爱法兰西民族的思想发展过程及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指出,拿破仑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及领导能力,带领法兰西民族建立了一个囊括欧洲大半的法兰西帝国,法国一度达到全盛,得以称雄欧洲。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法兰西帝国走向灭亡。在此背景下,召开了维也纳会议,欧洲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13.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直被视为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精辟剖析重大历史事件的科学典范。马克思在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探析路易·波拿巴一步步走上复辟之路的过程中,除了肯定物质生产的决定性作用之外,还将政治斗争、意识形态、作为历史主体的群众与个人等因素纳入归因范围,强调是物质经济关系的客观决定性动因与“现实的个人”的意志愿望以及个人背后强大的阶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路易·波拿巴政变的发生,表现出较为完整的历史合力思想。《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发展过程,蕴含了历史合力论萌芽,是唯物史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对马克思本人和自己一贯思想的更为系统与完整的总结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大红的贺岁片《没完没了》中,阮大伟喝醉后,痴笑着把瓶口挂着哈喇子的酒瓶,紧贴着脸陶醉地说:“醉了也不吐……十三……路易的。”这部影片让许多中国人认识或记住了“昂贵”的路易十三。2005年之前,路易十三在中国人的眼中以“贵”著称,甚至一度被误贴上“暴发户”的标签。在此境况下,2005年,上海哲基公共关系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接手路易十三中国区公关业务。作为哲基公关总经理、路易十三项目一直以来的负责人张洪亮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语言发展过程中,受法兰西文化影响的痕迹比比皆是。在当代世界各国语言不断交流和融合的趋势下,探讨英语中法兰西文化的历史渊源,融入英语的阶段,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将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英法两种语言的渊源,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在家练芭蕾     
芭蕾孕育于意大利,诞生于法兰西,成长于俄罗斯,融合了意大利的钟灵毓秀、法兰西的清雅婉约、饿罗斯的高贵凝重。芭蕾是高雅的,是世人一致公认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法兰西社会的文化透视──读《法兰西文化的魅力》许平在五彩纷呈的世界文化宝库中,法兰西文化优雅迷人、热情浪漫,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与魅力。在其文化发展进程中竖起一座时代丰碑的19世纪中叶的法国文化,更为世人所瞩目。当时的法国文化百家荟萃,精品迭出。罗丹雕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崩溃的原因,众说纷法。本文作者认为:第三共和国的崩溃,是由内因外因、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诸因素导致的。研究本课题对于了解法国维希政府的建立和法兰西政体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法兰西文明的影响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法兰西文明(包括法国的革命历史、民主思想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对于五四运动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法兰西第二帝国史的研究在我国是一项空白,即使在国外,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这一研究的著作也尚未问世。郭华榕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不能不说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是对法国史研究的一大贡献。《法兰西第二帝国史》所着重叙述的是改革,所集中探讨的是法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第二帝国(1852—1870)是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