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小说的现代转型很成功,新诗转型虽然并不非常成功,但新诗与旧诗能够各安其位地独立发展。只有戏剧这种文体,从五四文学革命时代西方话剧排斥中国戏曲的激烈冲撞,到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互不相关的各自完善,一直到后来新生话剧与传统京剧杂交而生出中西结合的文化骡子——样板戏,成为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在对这种结合的经验教训以及20世纪最后20年的话剧与戏曲进行全面反思之后,展望中华国剧的前景:应该汲取西方话剧及其它艺术精华,使传统戏剧艺术完成现代转型,融合中西,铸造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中华国剧。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说:“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1]《新青年》同人清楚地认识到革新文学在这场政治、思想、文化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而“现代欧洲文坛第一推重者,厥唯剧本。诗与小说退居第二流。”[2]中国文学要赶上世界新潮流,戏剧改良势在必行。而且中国戏剧情形不得不使《新青年》同人忧心忡忡,傅斯年在《戏剧改良各面观》中说:“可怜中国戏剧界,自从宋朝到了现在,经七八百年的进化,还没有真正戏剧,还把那‘百衲体’的把戏,当作戏剧正宗!……中国戏剧在思想上与艺术上都没有立足现代戏剧界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戏剧自先秦始就一直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与优美的传播艺术而在民族艺术的舞台上长盛不衰。然而近年来,由于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现代大众传媒的兴起、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众戏剧观念的嬗变以及戏剧本身僵化保守、缺乏市场意识等原因,古代戏剧逐渐走向衰落。古代戏剧应与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多种现代大众传媒有机结合起来完成现代传播方式的变革,并保持其古典之美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虽然西方现代戏剧思潮在中国的影响远不如现实主义思潮和浪漫主义思潮巨大而深远 ,但它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剧作家的创作视野和表现领域 ,丰富了他们摄取生活的角度 ,促进了中国现代戏剧风格多样、色彩纷呈的多元发展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的悲剧《莎乐美》在中国上演后 ,引发过梁实秋与田汉之间的一场论争。论争的主要焦点 ,是如何看待《莎乐美》所携带的极端个人主义的道德观。梁实秋不仅意在批评王乐德与剧本 ,更是要通过批评进而“清算”所谓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如果说 ,田汉代表着陈独秀以来新文学中“主流”的声音 ,梁实秋则代表的是新文学中“非主流”的声音。梁实秋的某些说法及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有倾向性的介绍 ,是对《莎乐美》携来的“新道德”的一种质疑 ;同时 ,也是对中国“摹仿”者的一种提醒———一种以“非友善”面貌进行的有益的提醒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戊戌变法失败为契机所引发的梁启超式的反思及其迥异于前的历史性行为,表征着历史由政治变革转向文化启蒙的深刻变化。它虽然只是发生于两次政治变革的历史空当中难以持久,但却有幸成了20世纪文化启蒙运动的开端。梁氏的文化批判及其对“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的积极倡导,已揭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时期所关注的诸多基本命题,并以其在新历史层面上的整合,事实上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语言最初状况的分析,探讨了语言变革的要求如何改变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形态,催生了以话剧为主要形态的中国现代戏剧.中国现代戏剧是伴随着当时新出现的新的话语资源、新的话语方式而诞生的,从文明新戏等戏剧创作开始的戏剧语言的革新和变化,为中国现代戏剧形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语言最初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戏剧形态的确立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去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和文体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关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种认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第一种是近几年提出的,是一种新认识、新观点。第二种是史学界长期以来的认识,符合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本文仅就第二种观点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找寻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一直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事实上,对文学的"现代性"的追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话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理论课题."现代戏剧"和"现代性"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提出和探讨表明,世界小剧场运动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从其发端开始就自觉地跻身于世界性的戏剧发展潮流之中,中国现代戏剧对"现代性"的追寻是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戏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方忠认为,中国散文到五四时期发生了重大艺术转型,这一转型主要体现在创作的主体意识、本体意识、流派风格、语言符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同时期的其他文体相比,中国现代戏剧经典作品的积累较为薄弱,这与现代剧作家对戏剧本质总体把握的某种歧误有着密切关系。戏剧的本质特性在于情节构思、人物刻画及表演形态等方面的合理炫张。中国现代戏剧通过对传统戏曲的反思与批判,初步形成了以文学性取代戏剧性的体认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戏剧经典化的进程。此后,在艺术规律的作用下,中国现代戏剧通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合理炫张逐步走向经典化。然而,以曹禺关于《雷雨》太像戏的反思为代表,对中国现代戏剧本质的科学认知再次遭受挫折,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合理炫张在理论上面临着被错误搁置的命运,中国现代戏剧进一步经典化的运作由此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次重大的国 际政治危机。以此为开端,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制造了一场历时数载、喧嚣一时的“ 远东危机”。它不仅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还向整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发起了挑 战。作为战后和平体系的缔造者和维持者,英美两国的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局势起着极为重要 的影响。但由于事件的特殊时代背景,两国对此都未做出积极的反应,导致了事态的一再 扩大。 相似文献
13.
李志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
美学研究应将人文社会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相结合。人在审美时特殊的情感体验及知觉方式的存在表明:审美活动不仅与人的文化—社会属性相关联,还与人的自然属性相关联。正是这种自然属性使人感觉到审美活动具有区别于其它活动的特定性质。因而,审美活动之"审美"性质的界定,要以人的自然构成为参照系,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来完成。目前,中国的美学研究已足以运用自然科学所提供的现代性材料来推动自身的现代性进展并因此而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化美学方向。它是对美学研究中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的必要补充,也是全面认识审美活动性质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日趋兴盛。对古代慈善事业施予最大影响的莫过于支配中国传统社会二千年之久的儒家思想。但中国古代慈善机构重在“收养”,这种理念和现实,在晚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伴随西学东渐的浪潮,“教养兼施”的慈善理念开始出现,教养结合的慈善机构渐趋增多,中国的慈善事业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外部必须应对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内部依然面临着传统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两种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融合.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传统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中概念使用、研究方法、基本命题和逻辑体系的差异及其冲突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现代转型中的三维取向,亦即问题本土化、方法国际化和范式现代化.最后从价值取向、方法论、路径选择和主要任务等方面对两种经济学话语体系的融合和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现代化转型提出了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不断重构的历史概念,"中国现代文学"指涉了文学观念、文学样态和学科命名多个层面,它的内涵和外延几度变化,形成了凸显和遮蔽反复纠缠的现象,这是不同时期学科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反映。其实概念演变的背后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国家的背景和何谓"现代"的追问是理解概念的关键。从文学角度和长时段来看,这种对"现代"立场的坚守其合法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一份著名的时事政论类综合杂志。“九.一八事变”前,《生活》周刊以敏锐的观察力,关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对日本侵华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认为日本侵华的内在原因是其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而中国自身国力的孱弱则是招致日本侵略的重要外因。《生活》周刊对日本侵华原因的分析,虽带有浅显、直白、感性的特征,但对于激发城市普通民众的爱国热情,凝聚他们的民族精神,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博士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原因,也即主要从理论上研究中国文学如何从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关于语言的本质,本文既不完全赞成传统语言学的工具观,也不赞成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把语言本体论绝对化,而提出“语言道器”论,或者说“语言本质的二层面”论,即:语言不仅仅只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符号,同时还是世界观、思想、思维方式本身,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即工具的层面和思想的层面。语言来源于现实世界,但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具有自足性,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不只是人影响语言… 相似文献
19.
"五四"散文的现代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散文是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的标高和标志性的存在.作为一种显著地有别于传统散文的现代品格,"五四"散文的现代性,既表征为主体精神的开放,自主和独立--作品主题取向的鲜明的个性主义倾向和强烈的批判性,是这种精神的具象,又体现在散文语言的自由化以及与此相关而生成的现代散文的文体型态.有多种历史性的因素造就了"五四"散文的现代性,其中媒介的因素和晚清的因素,是甚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