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案例:刘勇和孙丁是同居一楼的邻居,因琐事积怨,两家关系一直非常紧张,两家人见面不是怒目而视就是争吵不休,经居委会多次调解收效甚微。一次,因为孙家人在院内晾晒的衣服莫名丢失,孙丁的妻子便在院中叫骂,刘家人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也冲出来针锋相对地争吵,吵闹升级, 相似文献
4.
5.
6.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1)
前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是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终生的英勇战士。全面地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和生活实践,将会有助于我们认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复杂斗争过程,有助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孙中山的珍贵的思想遗产。《孙中山年谱》的编写,始于1964年。1966年初完成初稿,分五册打印。当时参加鳊写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政协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广东省参事室、华南师范学院和暨南大学。 相似文献
7.
8.
9.
11.
12.
13.
孙中山论及的蒙古,包括内外蒙古地区,当时均属中国版图之内。在蒙古问题上,孙中山表现出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这主要体现在:孙中山关注蒙古形势,反对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得到了蒙古民族的积极响应;孙中山热切期盼蒙古民族的兴旺发达,希望在“五族共和”的旗帜下,蒙古地区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恢复古老蒙古民族的骄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外蒙古和内蒙古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政治走势不同。但是,孙中山的思想,对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6.
胡邦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6)
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宰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中国的现代历史一再证明,国共合作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孙中山能够“适乎”这个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也是我们今天深切纪念他的原因。如果国共再次合作,从而实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将是今天顺应历史潮流的壮举。 相似文献
17.
刘敬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冯玉祥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爱国者。他在其复杂的一生中,走过弯路,也做过对人民有益的事。孙中山先生在政治上与他有一定交往。研究冯与孙中山的关系,对探讨他前半生的政治倾向及当时的北方政局,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4)
孙中山先生晚年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开展国共合作,并于1923年在广州第三次建立革命政权,这成为中共同年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国共合作事宜的重要背景和主要原因。中共三大制定了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正确决策,为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密切合作,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孙中山与澳门的关系:其一,澳门是孙中山安置家人和从事革命活动,进行救国斗争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基地;其一,澳门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对孙中山革命思想和近代化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