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鱼养水     
请鱼、蟹出任“治湖功臣”,反映出人类对自然态度的重大变化,即从征服自然、藐视自然变为尊重自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略了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其生态哲学层面上的深刻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人类背离“道法自然”的准则后所导致的精神及自然的异化,得出如何改变当今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峰 《职业时空》2008,4(5):118-118
后现代主义站在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高度,通过对现代性和现代道德教育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与自然对立思维的反思、批判、否定和解构,进一步倡导对话、沟通,主张不同文化、不同范式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鼓励人们去思、去想、去感受、去创造;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倡导对自然的关爱,认为人类与自然是一体的,人类是大自然花园的看护人。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重构了一种新德育观——生态德育。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一只神奇的大手一直在进行着天枰式的调控,使得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下相安无事,保持着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这只神奇的大手就是均衡定律。  相似文献   

5.
自然与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相伴相生,早已成为文学艺术的有机部分。西方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在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途径。在当今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惟一选择。达到理想状态的关键在于人类生态意识的确立,贯穿现代文学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历经了从和谐共处到征服改造到回归生态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对典型文学作品的解读强化人们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6.
刘展源  郭燕 《现代交际》2023,(2):1-9+121
马克思自然观坚持实践、科学、历史和革命的基本立场,在揭示人类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异化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探索引发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根源,并设想建立共产主义来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的统一。通过梳理马克思自然观的发展轨迹、核心内容以及当代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系统整理出马克思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思维和逻辑结构,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自然领域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卡尔维诺是一位具有深刻自然意识的小说家,其《帕洛马尔》具有鲜明的生态现象学色彩和意义,即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内在规定性和固有价值的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在本性之中。这种生态现象的观照方式为自然复魅,有利于从认识论的角度更新人类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以男女性别为自然特点的人类繁衍,在不断创造人类自身进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然而,当现代社会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将人类性别的认识深化时,却发现这种经典意义上的人类性别观念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李珍珍 《公关世界》2022,(2):145-146
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提供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决定着人及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离不开自然,作为人的对象性存在着的自然,与人类社会不断交互作为,自然是人类的无机的身体,自然与人类应当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1]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并决定着人类社会永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生态自然思想的分析和研究,归纳出了我国学者关于自然概念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人的情感和性虽是自然的要求且无可厚非,但其满足方式的合理性则是社会的规定。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表明人类的情感与性的满足是以社会的方式实现的,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人类自然生殖功能的两性结合,婚姻是实现这一结合的重要形式,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梁建红 《职业时空》2010,(1):153-154
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这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为缓和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作为一种全球性危机,是人类漠视自然、奴役环境的恶果,同时生态危机作为一种哲学思考,也正是现代科技使人类丢掉本真、远离真理、失去家园的精神失落。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及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在享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自身留下了两大遗产:"文化的胜利,自然的失败"。人类认识到人是自然固有的一部分,人类要想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应当尊重自己,爱护自然,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3.
人类有两大基本生活需要:一是饮食,人类靠饮食来维持生存;二是男女,人类靠性以繁衍后代。每个人都是父母性生活的产物,绝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都要结婚、性交、生儿育女。可是就是这么一件最自然、正常的事情,由于千百年来的历史偏见,被扭曲成迷雾重重、神秘莫测、混乱不堪的东西。自然的却变成神秘的,正常的却变成诡异的,公开的却变成下流的,快乐的却变成痛苦的。人类的知识现在已经进入太空和宇宙,但是在性的方面对自己还远远不够了解,所以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罗素说过,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20世纪,笼罩在许多知识领域的乌云都被科学驱散了,但是最后一片乌云还笼罩在性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卓然 《女性天地》2011,(1):59-59
抓鱼相比狩猎来说,既安全又可以单独行动,所以是人类最原始的求生手段之一。鱼,自然成了最早进入人类食谱的肉类。鱼的鲜美无以复加,故而中国古人在造“鲜”字时用到鱼,而不用肉。  相似文献   

15.
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对环境危机的解决是人类能否走出生存困境的关键。环境伦理学克服了传统伦理学和自然主义伦理学的不足,以人类的生存为终极目标,全面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伙伴”的有机结合。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从回答当代人类的生存问题出发,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力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6.
盐湖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一个巨大宝库,然而,如果不珍惜这一宝藏,不合理开发利用,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遗患无穷。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来临前夕,印度洋海啸造成了夺走十几万人生命的大劫难,强烈地震撼了世人的心灵,我国媒体上也掀起了参与者甚广的“人是否应当敬畏自然”的争论波澜。争论的一方认为,生态灾难的发生,天灾与人祸的因素兼而有之,人类盲目开发和利用自然的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毁灭人类家园的力量,这是人类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的结果;敬畏自然就是要明白人类不一定就是大自然天生的主宰,大自然也不一定就是天生为人类而存在的,对自然有所不为不是消极的,对自然心存敬畏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8.
安志红  臧效罡  刘磊  万雪梅 《城市》2013,(11):65-68
一、前言 生态城市是一个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其特点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推动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整体性上分析人在认识论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历程,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真正关系,分析其原因,有益于对自然先决的主体性思考,并反观整个人类发展进程,反思人类当前处理与自然关系态度的原因,重新在有机整体性的角度看待人类发展与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库切是南非著名的作家,凭借《耻》荣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耻》是一部描写南非后种族隔离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一对白人父女在南非的生活与遭遇及遇到的耻辱。通过描写父亲对生活对历史的两次逃离,在发现无处可逃时,最终选择同女儿一起面对历史,面对生活。本文从生态女性角度试图寻找人类的最终归宿,相信只要与自然联手,相信大自然母亲,相信爱能化解一切,希望在自然中找到人类的归宿与宁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