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学生人生观,是指正校大学生对人生目的、意义以及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它是人的社会性、阶级性、民族性和社会集团性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因而,大学生人生观是他们籍以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在尺度,也是他们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内在标准。它影响、调节着大学生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制约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决定着他们的生活目的和发展方向。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既是一个人求知识、出见识的黄金时  相似文献   

2.
李忠东 《华人时刊》2006,(11):48-51
“白天赚钱晚上捐”当今,美国人的捐赠热情十分高涨,捐献活动规模空前。在所有的首富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是全国最大的慈善捐赠者。过去的时光已然成为历史,然而卡耐基、福特和洛克菲勒等大富豪将永远被子孙后代铭记在心。他们的名字不但代表着技术上的创新和金钱上的富有,而且与许多医院、大学和图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我建构与中国人的休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Markus和Kitayama提出了独立型自我建构与互依型自我建构概念:独立型自我个体崇尚彰显自我价值和与众不同,愿意把自己从环境和他人中脱离出来;而互依型自我建构个体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愿意把自己融入环境和他人关系中。自我建构概念对理解中国人的休闲非常有益。第一,互依型自我建构特征影响着中国人的休闲认知,大部分中国人认为参加休闲活动可以增进家人感情和促进人际和谐,该认知进一步影响了休闲活动选择和休闲制约。第二,互依型自我建构特征还影响着中国人的休闲情绪。中国人喜欢温和情绪体验,与西方人相比更喜欢静态的休闲活动。第三,互依型自我建构特征也影响着中国人的休闲动机。西方学者认为休闲的核心特征是自由选择和自主性。但大量研究表明,它们最适于西方独立型自我建构个体,对处于东方文化中的互依型自我建构个体来说,人际关系和归属感比自由选择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彼此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产生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有许多精神的和物质的需求,其中与人交往即寻求情感交流,渴望信息沟通,以取得自我生存的确认的满足感,是他们诸多需要中一个重要的、带有特征的方面。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原则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代表着社会交往方式的未来。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由于年龄特征带来的社会特点,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就需要予以正确的导向,使他们能走出自我,拓展交往的向度和广度,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力求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梁代皇族萧氏兄弟指昭明太子萧统与萧纲、萧绎,他们都富有文才,文学旨趣和而不同,互渗互融,周围聚集着许多文士。他们经常就文学问题展开坦率的对话,其对话风尚,在当时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渐渐形成传统,中国古代文论的诗话风尚受此泽溉,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费希特是浪漫主义最重要、最直接的精神导师,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滋养了许多浪漫主义的核心人物,为他们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涂上了一层鲜亮的自我哲学色彩,并促使他们彻底摆脱了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费希特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对自我的解放;二、反讽创作观和人生态度;三、风格即人的审美原则;四、干预现实的实践愿望。但费希特对自我主体的过分夸大也导致浪漫主义有逃避现实、走向虚无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论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问题 ,自我尊重需要是人类需要的核心 ,是人抗衡文化带来焦虑压力的“缓冲器” ,更是人生命价值的最高形式。在形成过程中 ,它受特定社会文化中的信仰保持制约 ,尤其受“尊重的教育”实施效果的影响 ;在发展过程中 ,它又表现出强烈的、持久的与富有弹性的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是人心理机能的具体化 ,生命价值的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更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乔伊 《社区》2005,(23):42-42
从美国归来,给我留下最深的感触不是优越的生活和享受,而是我那些可爱的邻居们。来美国之前,就听人说过,美国人的种族歧视很厉害,和许多外来人合不来。而我到美国后,公寓的左邻右舍不仅都是美国人,而且还是富有的美国人。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认定,自己与他们不会有什么共同语言。平时,我从来不主动和他们说话,没课的时候,便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即使出门倒垃圾时,偶然与邻居碰面,我也会抛给对方一张很生硬的脸。然而,无论我怎样避免与他们的正面接触,但麻烦还是源源不断地找上我。一天清晨,太阳还未染红天空。睡梦中,我就被一声接一声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抽象、思辨的唯心主义形式与空前深刻的人类认识内容之交织的角度,分析了康德哲学中围绕“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所作的论述。认为其中包含着许多至今仍富有魅力、给人启迪的见解,同时也存在着其本身不可克服的难题,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鲁迅与奥地利的卡夫卡虽处于不同的时空,但是他们都能够超越时代语境,对人以及人的生存处境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并深刻地思考了20世纪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出路何在等问题.绝望与反抗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两个彼此矛盾的对立统一体.鲁迅与卡夫卡在个人经历、精神气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正是他们精神世界中的绝望与反抗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的生活体验、感知、情感、想象、思维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作文是学生的自我升华,在作文里他们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东南亚的中国人,尽管为数较少,却能够控制各个经济部门。这一地区最富有的人也是华裔占有优势。他们在各国的行为如何呢? 虽少犹勇。这也许是描述东南亚的华人后裔作用的一个恰当的比喻吧!他们只占总人口的6%,但他们控制着无可匹敌的经济力量。看  相似文献   

13.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11,(26):46-47
南京是辛亥革命胜利的地方,是光荣的城市。这里长眠着许多辛亥志士.也安居着许多辛亥后人。在钟山脚下。在长江之畔.他们脚踏实地,用辛亥革命精神感召成长中的—代代人——  相似文献   

14.
老舍小说中的英国形象包含了许多作者本人对英国文化的理解。由于老舍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和创作意图所决定,描述英国形象的优点时,有时就难免美化他们,写他们的缺陷时,又会情不自禁地丑化他们。老舍赞赏富有理性的英国人,因为中国人缺乏理性思维;老舍痛恨英国人的骄傲,因为自己处于弱小民族地位。老舍小说中的英国形象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审视世界的窗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阐述自我价值是人的价值的重要内容入手,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决定性前提,人的自我意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认识基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制约和影响着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有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许多中国人在一片出国热中出国“淘金”,其中不少人来到匈牙利。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匈牙利的中国人已达一万多。他们来自国内的各行各业,既有医生、教授和演员,也有城里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多瑙河畔,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要实现“自我价值”,执着地圆自己心中的梦。 挣的每一个福林都饱蘸泪水和血汗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生活着众多以“练摊儿”为生的中国人。起初,他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专家曾为之做出分析,在一个组织里,存在着一种2:6:2法则:那就是先天富有热情的人与先天性格冷淡的人分别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二,而占十分之六的大多数人居于中间地带。这中间地带的人,他们可  相似文献   

18.
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活得轻松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父辈的荫庇下快乐成长;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惯坏的人——他们多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几代人的关爱于一身,强调自我价值和个性张扬;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质疑的人——许多人吃着洋快餐长大,喜欢在虚拟网络游戏中快意恩仇……一直以来,1980年以后和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是让社会宠爱和疑虑的群体。然而,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灾难中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短暂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在废墟的烟尘中,他们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人刮目、流泪,更令人喝彩。  相似文献   

19.
弗罗斯特曾经把他的《彻底的奉献》一诗称为是“一部用十几行无韵诗写成的美国历史”。在他看来,美国人要想真正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并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就必须完全放弃自我,彻底地奉献。当弗罗斯特在这首诗中说美国人“拥有着当时不被我们拥有的东西”时,他一方面指当时他们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被英国所剥夺,而另外一方面指当时的美国人并没有真正爱上这块土地,没有像神圣的爱情那样,做到双方在灵魂与肉体上的完全结合。这种“软弱”只有当美国人真正意识到他们必须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爱自己的国家时才能够被克服。于是,他们发现他们的“软弱”来自自我的“捆绑”。为了“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他们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奉献”,因此“立刻从放弃中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20.
文化心理学的兴起说明文化是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是一个主导着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可以集文化与个人于一体的概念,通过对文化与自我关系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对人的心理过程与行为的影响。在以理学伦理自我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自我心理学体系中,中国人的自我具有伦理的、关系的、无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