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作为古代文化典籍,被誉为群经之首,智慧之源,蕴含着丰富的修德养民、谦恭待民、廉政为民、诚信对民的思想.探究其思想,可以为当今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自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易经>中自强的含义包括自强者(君子)的人格特征,即谦虚、谨慎、诚信、胸怀宽阔.要实现自强不息的人格特征需要具备三个必需的前提:志存高远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努力、自制和自我反省.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美德.  相似文献   

3.
《易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哲学著作,以其神秘的“占筮”外衣焕发出丰富的象征哲学思想,从思想上不断启迪后人思考生产、生活,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从农业生产来看,《易经》包含了丰富的农学思想,其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季节变化与农时观、农业灾害观、丰富的农业技术思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方以智《东西均》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矛盾思想。他的“尽天地古今皆二”、“合二而一”、“交、轮、几”等光辉命题,充满了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从一定侧面反映了明清之际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古代朴素辩证法向近代实证辩证法转型的过渡形态,在中国辩证法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定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一部《易经》,真象一座由五百七十六块长短砖建筑起来的迷宫,两千多年以来,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考古学者的极大兴趣。 《易经》中的卦辞、爻辞不但记述了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情况,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可贵资料,其中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辩证法思想尤为珍贵。这使《易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价值。虽然其中的辩证法思想象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一样,是朴素、直观的,甚至是带有猜测性的,但是在认识的万里长征中无疑是开始迈出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易经》和《易经》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发展规律看,《易经》是一部以筮书为形式的古代哲学著作;从《易经》成书的时间、作者的政治地位及成书的目的看,《易经》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易经》的思想主旨是周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7.
8.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这是宋元之间诗人叶李的诗,说明他读《易经》很用心。 当今人们,一提学《易经》,即联想到一句话:“学会《诗经》会说话,学会《易经》会算卦。”对学习《诗经》暂且不论,学会《易经》会不会算卦呢?这话对也不对:对,《易经》是我国西周时一部卜筮的书,学了它可以会算卦;不对,《易经》在我国哲学史,文学史上应有它的地位,价值与影响。现在书报上常见到的成语:不速之客,群龙无首,虎视  相似文献   

9.
谈到<易经>,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占卜算卦.诚然,<易经>在古代确实是一部占卜用书.<易经>是周代筮官根据历代留存下来的筮辞编辑而成.但意义远非如此,大部分学者认为<易经>受到荀子和韩非子的思想影响并融合道家精神.试图将<易经>智慧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美学思想的深层关联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易经》叙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在叙事语法上存在人力与天命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叙事逻辑上存在因果逻辑与数理逻辑,注重因果联系与动词的作用。叙事结构上体现为一种圆形结构,以作者叙事情境为主,但出现了第一人称叙述情境的萌芽。在叙事接受上具有神秘化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后世叙事文学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1.
《易经》中的助动词共有5个,即“用”、“克”、“能”、“可”和“宜”。通过对其考察后发现,《易经》中的助动词有如下特点:“用”作为助动词只在《易经》中出现,其他先秦文献中未发现用例;《易经》中的助动词都是单音节的,未出现双音节的,也未出现与其他助动词连用的现象,而且语义单一。句类分布方面,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这些特点一方面体现了《易经》语言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为全面认识先秦时期助动词的存在和使用状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易经》作为古老的综合性著作,其方法论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总的来说,唯物辩证法是《易经》研究的根本方法,以下各项具体方法都是这一根本方法的引伸或补充。 一、全向论的提出及其在《易经》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全向,即全方位。全向论的基本思想是:全方位地考察对象。它不局限于辩证法的矛盾对立统一。它所遵循的不是一分为二(两分法)的原则,而是一分为X。它要求人们在考察对象时,用立体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方法,并借助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如电脑)进行覆盖式的研讨,从而穷尽对象中的各种不同信息,在对各种信息整理、归纳(信息反馈)之后,作出最优评价,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易经》是一部占筮之书,是用八卦和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和卦爻辞来预测人事吉凶、指示人们活动的,依然没有摆脱殷人巫术宗教的羁绊.而《易传》则从人文文化的立场,从哲学的角度解释《易经》,抛弃了《易经》的宗教神学内容,继承了《易经》的符号系统,并保留了《易经》中以天道切合人道,天人贯通与神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使它们成为有用的思想资料而保留在《易传》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中.《易传》的基本精神依然是先秦的儒学,但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观,是儒道思想文化合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探讨《易经》由太极而阴阳四象,由四象加一画而成八卦与由太极而阴阳直接化生八卦,再由八卦迭加成六十四卦的逻辑演变道路,以及揭示其中"道立于二,以阴阳为本;物成于三,以三极为用;三生万物,以变易为动"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15.
理雅各对《易经》的翻译及其研究问世以来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在《易经》西传史上,理氏的《易经》英译及其对《易经》的研究是里程碑式的,对后来从事典籍研究和翻译的中外学者有着多方面的启示。理氏《易经》英译本主要包括理氏英译《易经》的学术准备、英译包括《易经》在内的《中国经典》之动机、英译《易经》的底本及其相关参考书考辨、关于理氏《易经》英译的评析、理氏《易经》英译本的体例、译本特点,旨在探析其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易经》的教育观可以从“物生必蒙”———“教学为先”思想的发端、“童蒙求我”———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蒙以养正”———中国特色的教育概念的精髓、“包蒙,吉”———“有教无类”面向全体学生、“振民育德”———开创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小惩大戒”———适度惩罚的教育原则等六个方面来认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与之有着逻辑承继的关系。它对后世教育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冯梦龙“情教”思想,实际是情教与名教的矛盾思想。他试图苦心营建“情教”理想来取代传统“名教”思想,将自己以情施教的思想体系贯彻在以名为教的社会现实中。冯梦龙情教与名教思想的矛盾,是二者在逻辑起点上的对立和逻辑终点上的同旨,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其婚恋观、妇女观、忠孝观和释道观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指出,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阐明“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的第二部分“本质论”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马恩选集》第三卷第484页),是黑格尔哲学“全部理论的真正核心”(《马恩选集》第四卷第359页)。这一编的第一部分第二章“本质性或反思规定”是专门讨论矛盾问题的。在这一章中,黑格尔把矛盾描述为一个发展过程。黑格尔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把矛盾发展过程只是看作“纯概念”的自我展开。在他看来,自然界只是对立统一的“纯概念”或“绝对精神”的“外化”,它本身只有空间上的展开,没有时间上的发展,因而也就没有矛盾的发展。所以,黑格尔的矛盾发展思想,就其唯心主义方面来看,显然是错误的。但是,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黑格尔在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天才地猜测到了”事物、自然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探讨黑格尔关于矛盾发展过程的思想,以批判地吸取其合理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我在《中国翻译》1991年5、6期发表了《译诗六论》,后来又补充了两论,一共是八论,和《易经》的八卦有相通之处。古人说过:“译即易,谓换易语言使相解也。”(见《翻译论集》第1页)所以我想,翻译学也可以说是《易经》,“换易语言”之经;自然,译学的八论和《易经》的八卦是形同实异的,现在解释如下: 一论:译者一也(≡),译文应该在字句、篇章、文化的层次上和原文统一。二论:译者依也(≡),译文只能以原文字句为依据。三论:译者异也(≡),译文可以创新立异。一至三论是翻译的方法论。四论:译者易也(≡),翻译要换易语言形式。五论:译者意也(≡),翻译要传情达意,包括言内之情,言外之意。六论:译者艺也(≡),文学翻译是艺术,不是科学。四至六论是翻译的认识论,也可  相似文献   

20.
《易经》是中国逻辑思维的示范,是中华民族最早创立的一种逻辑学模式,可以称为“示范”逻辑学。《易经》并未直接论述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思维的规律,但是,它用全文的语言结构及其表达形式、符号系统,具体地体现了制作者的逻辑学理论或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都起着逻辑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