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评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的一个新的女性主义思潮.虽然表面上看后现代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某些相似之处,并且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进行了充分发挥.但两者的本质却相去甚远,因为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一种"宏大叙事"并予以批判,它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概念都将失去效用,同时大部分后现代女性主义都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着女权理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待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和认识是偏颇的.女性主义思潮要想取得真正进步,必须吸收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原理和理论策略.  相似文献   

2.
源于国外的哲学肉身化思潮和女性主义的身体写作理论,为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新世纪初期文学的个性化与身体化写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然而,理论的误读不仅导致了阐释的偏差,也影响到创作的偏离.身体观照从思想启蒙与追求精神解放的现代性宏大目标,经历创作演变后,走到了身体游戏和欲望消费的当下处境.而符合自然之态并充盈着生命之美和心灵内涵的身体活跃在文学里,才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影视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写作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凤玲 《中州学刊》2005,(6):243-245
身体写作理论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写作理论中的核心,它强调在文学叙事中突出女性身体的重要性,通过身体写作来达到妇女解放的目的.这一理论传到中国后,在中国的文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现代女性追求解放和展示现代性和独立性的标志,但是在当前的影视文化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人们对这一文化理论产生了误解甚至是歪曲,这是我们在文化比较研究中应该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方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学术的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不仅以性别身份的文化构成论变革了长期以来的性别问题和性别观念,还作为一种跨学科领域或方法以一种全新的性别视角构成来重新审视教育管理,对现有教育管理理论进行批判、反思、重构。从而赋予教育管理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完善、中和了两性经验并能有效指导实践的教育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女性主义教育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女性主义的概念及其特点,指出了女性主义以性别为镜头透视和分析各个学科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实践,通过批评和建构来承载和刷新各个领域。集中对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作了介绍,并进行划分。对这一思潮在人类的知识图景中起到巨大的开拓和更新作用,对于教育尤其高等教育带来价值观方面的冲击,对教育均等的思想进行反思,为性别教育开拓了空间,提出一套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新女性主义思潮提出了实现男女差异性平等、建构女性意识、铲除地球上所有不平等现象与制度的理论主张.这些新的理论主张不仅促进了女性主义发展的自我超越,而且对于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转换、灌注人类新的精神立场与价值观念等具有深远意义.但新女性主义思潮在促进女性主义发展的同时,同样面临一系列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7.
女性文学:告别1995──中国第三阶段的女性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告别1995──中国第三阶段的女性主义文学王光明女性意识的确立与思潮的形成1995年是中国大陆女性作家的狂欢节。这一年,接连召开了包括“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讨会”在内的许多女性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不下百种的女性文学著作,仅丛书就有“红罂粟女性文...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核心是差异问题,如翻译中所反映的两性差异和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的地位差异.它首次把视角落在了二元对立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提醒人们注视文化中被忽视和边缘化的角色.笔者在分析国内学者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以及对这一理论的批判与修正这三个方面论述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本土化发展之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艺术史上,女艺术家很少。即使有,也不像米开朗琪罗、毕加索那样伟大,而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历史生活中男女的不平等。20世纪以来,西方与东方的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极大地推进了人们的认识,且使男女平等的意识真正得到了落实。不过,作为后现代思潮的女性主义不再从法权上强调男女平等,而是从性别上强调女性创作的独特性,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西方的美术经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宇 《学术论坛》2007,(4):175-179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后,形成了诸多传统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主要由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现象学女性主义等构成。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人们开始对某些传统理论的重新认识,女权主义中出现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流派,如后现代女权主义、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与赛伯女权主义等。新兴的女权主义带来了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创新。但在实质上,这种创新是对传统女权主义的理论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性别意识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风起云涌的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但在多数梳理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则被遮蔽或淡化了。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性别意识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坐标,突出文学的两性平等价值,推动了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繁荣,并为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辩证汲取奠定了基础,促成了性别意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逐步呈现出价值取向明晰化、评论话语语境化及批评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是一种具备了连贯性、现代性及学术性的批评思潮或流派。  相似文献   

12.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最早的女性主义作品之一。小说在被埋了几十年之后重新成为文学上的经典。近年来,女性主义与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叙事学。这是一种将文本分析和意识形态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本文试图结合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通过对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结构和叙述视角来探讨赫斯顿作为女性作家为表达自己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而采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3.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 2 0世纪 70、80年代分别传入台湾和大陆 ,很快就在海峡两岸掀起了女性文学研究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热潮。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既在不同的社会风雨和文学环境中孕育着各自鲜明的特色 ,又在同一民族身份与性别身份的文化书写中流灌着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和女性的生命波动。而且 ,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髓。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者首先都接受了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 ,沿着“女性主义阅读”和“女性中心批评”这两条路径开展文学研究。但是 ,由于两岸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的不同 ,她们在接受和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野出发,通过分析<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世界文学巨著所体现出来的女性的处境和地位、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以及主人公在爱情婚姻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帮助人们了解18、19世纪中西方的社会婚恋观,对女性主义的形成及其在婚恋观中的体现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江海学刊》2012,(3):33
女性主义不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斗争,同时还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在这一理论的展开过程中,结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理论与时代精神,值得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但长久以来,我们过多地关注于女性主义对于社会政治与哲学思潮的推进,而忽视了这一理论思潮在其演进当中自身所出现的种种自相矛盾以及凭借理论自身根本无法克服的内在困境。本期所刊登的五篇文章,视角虽然各有不同,但却大  相似文献   

16.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作为女权思潮中较重要的一支理论派系,以人文主义视角来审视女性与男性的性别差异,强调两性在能力上的"相似性"而非"不同",主张两性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机会和权利的平等.试图对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中涉及两性平等的观点进行梳理,阐释其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渐多,但是直接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题的论文还较少。以文学为中心视角,在借鉴国内文学研究者的成果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专著;既有对该理论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男女作家自然写作个案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做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论文涉及该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文本特点和批评特色等。作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了女性主义批评与生态批评二者之长,在生态学术的热烈探讨中,将成为有前途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8.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一百年来经过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或称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三大阶段的发展,其内在的统一性与一致性已经基本解体,尤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正式登场后,女性主义思想许多立论的基点已经受到根本性的质疑,由此形成的多元化的女性主义研究格局,是否会成为女性主义理论重获新生的基点,也许仍然是一个疑问,但是,女性主义理论本身却因此获得了一个自我反思、甚至自我否定的机遇。与女性主义一样,后现代主义本身是一个庞大松散的理论思潮,然而以启蒙理性为代表的宏大叙事的合法性,则是后现…  相似文献   

19.
王宇 《社会科学》2001,(3):59-62
饱经政治运动的当代中国并没有一场以政治运动面目出现的女权运动。但女性主义的的确确成为一股文化思潮 ,深刻影响着 2 0世纪末的中国文化。作为这股思潮潮头的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以偏执、过火的激情对抗着超稳定强大的父权文化惯性 ,以崭新丰饶的话语姿态回应和超越着“五四”姐妹们的声音 ,顽强言说着喑哑几千年的自我。世纪之交 ,作为一股文学潮流 ,女性主义写作也许会失去先前猛健的发展势头 ,但作为一种文化姿态又必将被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所接受 ,这正表现了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对自身性别的自觉和女界文化的自觉。近 2 0年来的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已走过近三十载的历程.其中经历了萌芽、发展、开放三个时段.从性别的视野研究文学,重视女性文学文本,关注、重视女作家,关注、重视女作家独特的性别创作体验、性别创作特质,建构女性文学研究学科,以及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过渡到"性别诗学",可谓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探索的重点与取得的业绩.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又有其严重的不足.这首先表现在部分学者在对西方理论嫁接上的生吞活剥.其次,中国古代本土思想文化资源的缺失.再次,研究对象的偏嗜与评判标准的绝对化、单一化.放眼未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许多条路可走,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本土化以及将相对封闭、狭窄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拓宽为相对开放、广阔的性别诗学,或者称为"性别批评",将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