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沈红雷 《职业》2008,(11):104
一、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对于学生而言,获取知识的最直接的场所就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实现教与学的最直接的途径.因此,作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在每次的课堂教学前都必须做好精心的备课.教师只有熟悉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在备课中围攻教学点、挖掘能力点、渗透德育点.  相似文献   

2.
备课环节:"钻研教材"的三个步骤和四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主要环节和基础工作,只有"钻研教材",才能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教材的组织结构,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通晓每一部分教材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教学目标多维化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用开放的、动态的、时代的眼光来看待教材和教学,活用教材和用活教材,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者从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精心组织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巧改巧用例题,分层次教学,注重思想方法,与时俱进地跟踪时代的新内容等六个方面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电机学》教学的体会江金镇《电机学》是沟通《电工基础》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它不仅要讨论电机的构造,而且要研究电机内部的各种电磁过程和电磁关系,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一、从实际出发,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合适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备课时要...  相似文献   

5.
强化自我观念,培养积极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既要具有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吃透教材,又要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研究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与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是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的自我观念的培养略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谭湘莲 《职业》2012,(23):79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专业技术性、实用性强。而这门课程的教学偏重于理论方面,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老师普遍反映难教,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以致用,是目前高职院校老师应重视的问题。一、精心、合理安排授课内容首先,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熟悉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熟悉、钻研教材,认真做好每节课的教案,按照课程要求制订出教学进度计划,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分析和适当的处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深入浅出地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搞活课堂教学。其次,教材选择应遵循理论教学以应用为主的原则,加强内容的实用性,做到有针对性,表述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发展条件下的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庆明 《城市》2007,(6):13-16
一、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与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第二阶段是迁移劳动力中的成功者在"乐业"之后寻求"安居",在迁入地居住下来.农村人口只有顺利地走完以上两个过程,才能实现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吴家宏  沈兆钧 《职业》2017,(8):15-17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同时也向未来中国人才提出了高技能、高素质的要求.人才需求的变化呼吁中职教育人才观的转变:从关注知识到指向素养,让过去无形的工匠精神依附于有形的工匠形象和职业行为之上,以此实现"人人出彩"的职教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讲课,通常指班级课堂教学,它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备课,指任课教师讲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讲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课与讲课是教学过程中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者在任务要求上有明确的分工,但在教学过程中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内容上是衔接的。因此,认真研究备课与讲课的不同特点和内在联系,对于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实际意义。精心备课是保证讲课成功的先决条件,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备课就其工作内容而言,主要包括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10.
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基本目标。高校思政课教师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从备课到授课过程中始终要围绕"四点目标":在备课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备教材、备学生和备资源等为授课奠定基础;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提高备课质量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工作.不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教授都得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学战略战术的形成过程,知己知彼才能百"教"不殆.备课的最佳结果就是"旅游指南"的诞生,不是把游客直接送到目的地,而是详细解释景点并指引到达景点的途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完成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化,真正的功夫就在于备课.  相似文献   

12.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教师不但要下大功夫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还应该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不仅要做到学识渊博、讲艺精湛,还应该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否则,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话,教学过程只会是枯燥无味地照本宣科,学生毫无兴致,掌握知识不透彻,教学活动也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首先要使学生对学英语产生兴趣,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一、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导入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堂课的导入语恰如其分,这就能够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整个教学的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努力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  相似文献   

14.
陆振飞 《职业》2017,(17):83-84
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就已经接触到相关知识.虽然每个阶段教材的难度不一样,但学生往往认为这些都学过了,没什么好学的,因而备课、授课与学习"两张皮"的现象尤为突出,课堂效果不佳.本文介绍了如何采用创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基于"名生社团"进行师生集体备课的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员工在企业文化或有形或无形的影响渗透下,自觉地把个人事业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中职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无缘上高中,在学生习惯、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上都有较大欠缺的学生.对于他们,能不能也采用一种有形的纪律和无形的情感教育方式,在班级营造班级文化,使之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湘潭市为例,研究地方红色文化如何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使得两者实现正向促进和发展.通过构建"三挖掘三提炼五融合双发展"的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史学习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红色文化人物资源、有形红色文化资源、无形红色文化资源三个方面挖掘红色文化内核;把握住时间逻辑、事件逻辑、人物逻辑对红色文化加以提炼;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平台构建、因地制宜、特色亮点等五个方面加以融合,探索出了一条高校结合地方红色文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在教学中要想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章,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深入了解毛泽东同志创作《新民主主义论》的写作背景及其重大意义;第二,必须吃透教材,阐明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战略、动力、性质和特点、步骤和前途;第三,讲清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磊 《中国扶贫》2017,(14):72-74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积极探索实施"资产收益型"扶贫新模式,将无形扶贫资金变成有形商业资产,将稳定资产收益变为长期发展资本,走出一条"输血""造血"互通互联的可持续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19.
毛海鹰 《职业》2014,(9):47-47
要讲一门课,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教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联系,并要准备充分的教学内容。本文针对备课中常见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差异性备课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20多个小时的相处,"骗取"了她一辈子的时光。说起孙家栋,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他是"共和国勋章"8位获得者中的一位。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妥妥的一部新中国航天发展史。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都亲自参与。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而隐在星光的背后,那个扛起"小家"的寂寂无名的爱人——魏素萍,同样让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