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体主义(人本主义)和客体主义(自然主义)之间的对立(“二元对立”)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大难题。研究者往往把这个问题看作一个既定的事实予以承认,而对它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关注不够。本文试图分析韦伯和涂尔干的学术思想的核心,来弥补这种倾向的不足。笔者认为,个体主义和客体主义并非两种对立的思想理论,相反,二者共享着很多相同的思想领域。“二元对立”问题的实质不是指个体主义和客体主义之间的差异,而是作为“个体”的行为与作为“客体”的社会之间关系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把握“现代性”的内涵出发,提出了所谓“思想现代性”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清末民初大量涌现的新名词、新概念的“现代性”历史特征和“现代思想平台”之功能;并从考察一些特殊的新名词新概念的词汇构成特点与价值认同的角度,具体揭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复杂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仍要坚持集体主义。但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1、把集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区分开。它们产生的根源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集体主义是对整体主义的“扬弃” ,将二者混淆有极大的危害。2、把无产阶级集体主义与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分开。二者在产生条件 ,主要内容、适用范围上有差异。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二者仍有并存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沉郁顿挫"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成武 《学术研究》2004,(10):138-140
对于杜诗主体风格“沉郁顿挫”的内涵 ,古今论者大都从内容方面解释“沉郁” ,从形式方面解释“顿挫”。事实上 ,“沉郁”与“顿挫”二者的内涵及成因 ,既都有内容层面的因素 ,也都有形式层面的因素。“沉郁”既含有思想感情的深厚、深沉、沉雄、沉着、浓郁、郁勃、忧郁、郁结 ,也依赖于“时空并驭”等表现手法 ;“顿挫”既原于表达方式的回旋迂折 ,也包含有思想内容的现实批判性  相似文献   

5.
如何认识两个“主义”是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教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一方面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还必须科学认识对待资本主义。唯有把对两个“主义”的认识置于现实基础之上,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主义”的理论,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这类文学元问题的阐释可能很多,但韦勒克、沃伦从本体论意义上构筑了“透视主义”的理论框架:艺术品是一个经验的客体,有其“历经许多世纪仍旧不变”的决定性结构,而历代批评者对其“决定性结构”的把握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认为,“透视主义”的提出,伴随的是对文学的价值向度的叩问:文学批评不可没有用以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标准,当韦勒克、沃伦认定文学作品有着一种决定性结构时,他们透露出的是藏匿其中的那种永恒的“价值”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东方主义"与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话语方式”是萨义德所称的“东方主义”的含义之一。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中国威胁论”——一个作为整体的有关“中国威胁”的理论和“话语体系”,是长久以来美国的“东方主义”的一部分。敌对的“二元对立式的”世界观和对至上权力的追求从深层次解释了后冷战时代美国出现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看证伪和"证实"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否完全否认了经验“证实”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把“经验证伪”原则推向极端的片面性,理论界对此问题基本上作出的是肯定的结论。本文仅通过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的分析,认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虽然突出的是批判和革命在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但与此同时,波普尔通过“可证伪度”、“确认”、“确认度”等概念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的进一步说明,使他的科学方法论也十分重视科学理论的稳定性,从而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把否定和肯定、证伪和“证实”统一起来,避免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发展史作一个梳理。一方面,从马克思最早提出的“垄断”到列宁首先提出“垄断资本主义”,再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继承和批判,西方的学者根据西方资本主义现实的发展演变过程丰富着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也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中国学者们站在了无产阶级的立场,对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审视,毛泽东、邓小平都对于“垄断资本主义”有着独到的见解,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与老年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庞大的老年人群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服务好这个“银发群体”,同时发挥好老年群体的经济力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命题。积极老龄化概念的提出,批判了传统“包袱论”的相对合理主义,同时阐释了“银发群体”的巨大经济价值。从健康、参与、保障三方面分析了“银发经济”的内涵,提出应当从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就业机会、健全医疗制度等方面入手,促进“银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银发经济”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作为对“族际主义”取向的替代,边疆治理“区域主义”取向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可。但十多年来,边疆治理“区域主义”取向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提出阶段。根据边疆问题性质和影响的范围来确认“区域”所指,超越了“区域主义”取向边疆治理中行政区域划分的“区域”内涵,这种认识与思维以及体现出来的治理思维称之为“域际主义”取向。与“区域主义”取向范式对比,“域际主义”取向下边疆治理的理念、范围、主体与方式更明确、更清晰、更具体。“域际主义”取向推动了“区域主义”取向向前发展,促进了对边疆治理内涵的整全性理解。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旺 《江淮论坛》2002,(3):64-68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且相互对立的政治哲学,它们的分歧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国家观。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关于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的争论,在国家问题上体现为“弱国家”和“强国家”的区分。从理论分析和政治实践看,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国家观都有其局限性,二者的分歧正好说明了它们的互补。  相似文献   

13.
刘震 《东南学术》2002,(3):141-144
“透视主义”无疑是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使用的一个核心概念。按照他的简单描述 ,“透视主义”作为文学研究的方法论 ,表明了一个“从不同的、可以被界定和批评的观点认识客体的过程”①。“我们要研究某一艺术作品 ,就必须能够指出该作品在它自己那个时代的和以后历代的价值。”也就是说 ,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其实是一个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透视和聚焦的过程 ,我们要做出恰当的文学判断 ,应该兼顾和辨析这些不同的视角。但是这种兼顾和辨析何以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 ,需要仔细考察由“透视主义”这一概念所辐辏出来的韦勒克对文学作品和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卢卡奇与阿尔都塞“人本学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传承与理论源渊、以及二人直接的思想、理论碰撞入手 ,深入剖析了二者思想的异同 ,指出二人尽管都从马克思出发 ,试图超越马克思 ,但最终却走向了相互对立的两个错误的不切实际的极端 ,其思想成果都远未达到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论"新帝国主义"的实质、根源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潇潇 《江汉论坛》2006,(10):10-12
“新帝国主义”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新帝国主义理论以及根据这个理论制定的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种“新帝国”的全球霸权政策。它要用美英的价值观改造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种美英统治下的新秩序。从实质和根源来看,“新帝国主义”是在冷战后垄断资本加速向外扩张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帝国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表现形式,它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从现状和趋势来看,“新帝国主义”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必然遭到世界进步人类的批评和反对,它最终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6.
自由主义分为“积极自由”主义与“消极自由”主义。“消极自由”主义以不可知论为其理论根据 ,坚持实现国家的最小值。这种国家观依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 ,尤其是政治理念的不同 ,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古典自由主义”。前者以感性直观所支撑的不可知论追究 :“建构什么样的国家个人是自由的” ;后者以理性直观所支撑的不可知论追究 :“自由的个人将形成怎样的国家”。然而 ,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实践维度来将其进行改造 ,“消极自由”主义国家观才可能是合理和彻底的。  相似文献   

17.
离散化的希腊化世界是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发轫的社会现实,希腊哲学考释中心从物理自然中经语言逻辑到社会伦理的层层递进,是希腊怀疑主义之风得以盛行的认识发展逻辑的必然,任意性和约定性这一“语言囚笼”以及语言发展的日益抽象化,则是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勃兴的语言发展的逻辑根由,而希腊怀疑主义对古典希腊各种形而上学的“反讽”性的抨击,颇具“反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8.
组织人力资源的"文化范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奎 《学术研究》2003,(10):43-45
文化管理是当代管理的新阶段。组织文化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功能问题是当前文化管理研究的热点与焦点之一。本文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文化范成”概念 ,并就概念的内涵、外延、特性和意义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现代西方伦理学,在道德思维方式上有一个本质性的转换,它抛弃了西方传统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而用“事实-价值”二元区分(Value-fact distincion)的方法来重新寻找道德价值的基础。这种思维方式上的转化,也使得西方伦理学从传统的理性主义转化为现代的非理性主义。一、“本质主义”的道德思维方式与理性主义西方传统的伦理学,有两条发展线索,即德性论和幸福论。这二者虽然在具体的观点上各不相同,一个把德性本身看成“善”,一个把“善”归结为快乐;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道德思维方式,一种“本质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征在于它首先寻找一种人类存在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然后由这种本质特征和功能引伸出道德价值和规范,并把人的最高道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实证主义和规范主义分歧极为深刻且互不妥协,导致了统一理论分析框架的难产。二者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经济学学科属性界定以及经济理论构造前提存在不同看法。经济学有着与自然科学迥然不同的研究对象,以自然科学标准对待经济学是一种苛求和用错对象。假设前提真实性绝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那种将其虚假性看作是一大优点的观点,则更是缺乏依据的臆断和狡辩。经济理论的“合理性”不在于形式化的外表,而在于反映真实的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