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形成和发展中统一互动,体现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相似文献
2.
3.
杨知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4):75-78
在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哈耶克与拉兹有不同的结论,前者崇尚建立一个自由秩序的社会,并认为法治能够对自由提供充分的保障,后者则将此看作是一种奢望;在基本法治思想方面,二者对"法治"、"法律"、"法治之价值"等也有不同的认识;在法治观上,二者则是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积极法治与消极法治、目的法治与工具法治、彻底法治与不彻底法治、对法治的完全信任与中立信任、价值主义的法律立场与实证主义的法律立场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4.
詹正发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1):110-1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共识。中国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法治?或者说,法治的最终意义是什么?如何克服依法治国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西方价值法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对西方法治社会形成的影响应当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5.
自由、民主、法治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合理地界定并调适三者间的价值是社会主义政治融 人现实生活的关键。民主因自由与平等的张力而产生,是实现自由并调节自由与平等紧张关系的一种政 治机制。法治则是理性地发展民主、实现自由的一种规范性制度安排。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联系表现在两 者彼此依赖,在与自由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现实中实现人的自由之美。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发展观的法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振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72-176
科学发展观内在地包含着“以人为本”、“和谐”、“效益”、“公正自由”等思想。当代法治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追求和谐、保障效益、体现公正自由价值的治国方略或手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当代法治的基本价值目标、理想追求、时代要求和目的归宿,二者密切相关并高度统一于当代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当代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李永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3):77-81
文章阐示了法治与法治经济的内涵 ,指出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市场主体的确立、市场经济秩序、规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宏观调控都需要法治。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 ,必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8.
季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46-149
在人类法治史中 ,马克思无疑是一位思想巨匠。他的法治思想是对传统法治思想的继承 ,但更多的是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在笔者看来 ,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自由法治观 ,探索法治的实质价值 ,对我们的今天的法治建设有重大裨益。笔者以时间为线 ,以伟人思想发展为脉 ,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自由法治思想 ,并阐述了其自由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佐龙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4):54-58
法治应被信仰,这是实现现代法治的基础和主导观念。本文从法治信仰的观念价值、法治信仰的价值构成、法治信仰的表现等三个方面对法治信仰进行了分析,认为法治信仰不同于法律信仰;教育是培植法治信仰的可选择手段;法治信仰的目的是要建立法治自由。 相似文献
10.
实验主义治理思想是当前新兴的治理理论,具有若干突出优势,对当前中国法治实践和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倡导实践、实证、实验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主义法治新构想,即从实验主义治理理论出发,重新理解中国法治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中国现代治理实践中已存在实验主义倾向,当前地方治理自主性不断增长,使得中国具备构建实验主义法治模式的条件。实验主义法治以实践为核心,从目的、结构和方法三个层面重新审视中国法治实践。在目的上,以框架性目标取代理论独断;结构上,以网状结构突破层级体制;方法上,强调法治评估在实验主义框架中的核心位置,并促使其从绩效考核向路径实验转型。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理念体现在法治建设中就是和谐法治的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法治的保障,和谐法治的实现也需要和谐社会作为基础。本文试从对和谐社会与和谐法治的理解出发,阐述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新刚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一个国家的民生状况与其法治状况密切相关,保障民生需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功能。同时,民生理念融入法治之中,也为法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确保民生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平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为改善民生提供切实保障;司法机关应当从保护民生权利、救济民生利益的角度进行理念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提高司法保障民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国金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1):58-62
依法治国是法居于统治地位的治国方略 ,司法公正是化解社会纷争的最后屏障。依法治国与司法公正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 ,依法治国体现和保证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则是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是司法公正由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是法治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金国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8):16-20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手段。法治的选择与人性预设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对人性的不同认识构建了中西方不同的治国模式,即"法治"与"人治",由此得出了集权与分权的不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相关历史表明,新闻自由与法治存在着正相关性:发生是同步的,发展是互动的,发达是共享的。二者之间既不存在时间上先后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目的与手段。等待专门新闻立法和新闻自由至上论都是不可行的,需要司法机关在个案中对新闻自由权利与对应权利进行平衡,才能推动新闻自由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法治思想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浩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52-54,65
中国之所以难以如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法治进程,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其原因在于中西方法治观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西方社会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等是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立峰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5):65-71
人权保障离不开法治,人权法治化势在必然。近来,国际学界出现了人权法治的政治正当化即民主实证主义的思路,人权实践中则出现人权法治国际化的倾向。我们必须看到,法治的形式品格决定了法治与人权之间存在一致性,也存在紧张关系。民主实证主义强调人权法律化的政治正当性,有可能忽略道德正当性命题;人权法治国际化因应人权的普世价值,但忽略了国家法治对于人权保障的重要意义。因此,人权法治化是必要的,但必须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治的若干理论分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鹏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1):13-21
法治既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经过多年的反思,我国终于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标志着法治的价值得到了普遍认同,同时,也意味着法治理论的研究工作进入了开拓和创新的阶段.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理论上的分歧是难免的,而且,这种多样性恰恰蕴含着理论发展的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加人 WTO“满九晋十”之际,以法治的视角认真回顾与反思中国的得失具有重要的 意义。随着国家之间的高度依赖与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概念的提出,国际法治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理性抉择。作为国际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WTO法治是国际法治的典例。和普遍意义上的法治一样, WTO法治也具有价值性与工具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之间的差异。WTO法治具备普 遍意义上法治的共性,但又与国内法治存在差异。WTO争端解决机制是 WTO法治体系的主要支柱,其视 野中的一系列“归零法”案件的来龙去脉折射出 WTO法治的面相。然而 WTO法治亦有限度, WTO法治的 完善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主权理论提出了挑战,故而有必要重塑主权概念。WTO法治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对中国法治进程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同时中国法治与 WTO法治之间相互砥砺并产生良性互 动亦非常重要:须积极利用 WTO争端解决机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把握契机对中国法治推力进行 整合。 相似文献
20.
不能正确说明法律与政策的关系,法律与政策混同,这种现象在法学领域是"泛法律化",在政治学领域是"泛政策化",两者具有相同的问题属性。产生泛法律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错误的政策观念,对我国执政党政策和国家法律之间的现实关系不能给予正确的解释,并且习惯于把政策策略化;一方面是不能从功能价值、工具属性和主体分析上将法律与政策区别开来,导致法律的矮化。法律规范在一定意义上构成政策空间的制度约束,政策空间即政策主体进行政策选择的自由度,在严格的法理逻辑上,行政机关为履行其行政职能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该属于政策的范畴。"行政法治"是指合法的行政,而不能解释成用行政法去行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