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1997,(1)
据考证,最早使用“OK”一语的是美国的一个邮政职工,他的名字叫欧贝德·克利。英文名字开头的一字母是O、一个是K。他每天都要经手处理许多邮件,而且要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已经验收。由于签写名字工作量太大,为了节约时间,他以后在帽子件上签名时便简写为“OK”,表示他已验收认可。可见“OK”这两个字母是一个名字的缩写。从1844年起,在美国电报局里也开始使用“OK”,作为对电报验收的一种确认。后来,“OK”一语不胫而走,广泛使用,并附有全对、好、行、同意等含义,成为社会生活中一句十分流行和时髦的用语。“OK”一词的…  相似文献   

2.
元尚 《北京纪事》2009,(7):83-85
大家都知道《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要不是他熟悉土匪们的行话,也叫黑话,他大概一上山就得让座山雕给做了。可见一个人懂不懂行话,在江湖上是很重要的。今天古玩市场上,当然没人要你命,可是有人要你的银子。  相似文献   

3.
戴日强 《可乐》2010,(3):18-19
我当你是兄弟 他名字里有个“龙”字。同学非说叫他“老龙”便宜了他,他只不过是条冒牌的龙。根据龙会飞的原理,大家叫他“老鸟”。  相似文献   

4.
小牛是渔村里的一个孤儿,没有人知道他真正叫什么名字,因为他力大如牛,所以大家都叫他小牛。小牛一直做着一个去海上冒险的梦。  相似文献   

5.
在津巴布韦的一个小村庄,一个15岁的小男孩在房间里呆呆地盯着天花板。他把脸羞涩地遮挡起来,看到他的人会视如敝屣。孩子们都叫他“怪物”,但他真正的名字叫比拉伍德。  相似文献   

6.
正疯子在胡同里不起眼,但谁都知道他,而且给人的印象都非常好。提起疯子,善声盈耳。我父亲就说,疯子人性好,他不是真疯,"文化大革命"失踪,回来就成这样了。疯子姓金,叫什么名字,没人知道,知道姓的,叫他金疯子,满人。他父亲是皇宫里的大厨,可有名了!北京几家有名的饭庄有请,老头不去。老头这点手艺自然传给了儿子,就这么一个独生子。老头的媳妇据说是个妓女,生下金疯子就  相似文献   

7.
郑满生 《小康生活》2005,(8):12-12,31
提起张海银的名字,在种子界没人不知道,他,改变了国内种子行业的发展轨迹;他,一手把一个小小的种子管理站发展成一家总资产高达数亿元的上市公司;他,开创了“中国种业第一股”。更令人惊叹和钦佩的是,当国企走向辉煌,他也拿到足以享福晚年的一大笔政府奖励后,古稀之年的他却再一次扛起创业大旗,开始了充满艰辛和挑战的民营种业发展道路。“太阳每天都在升起,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张海银认为,第一次创业是成功的,第二次还正在探索。  相似文献   

8.
乡村放映员     
延庆县大榆树镇大榆树的刘山林是一名普通农民,曾当过中医,后来“弃医从文”,成了一名电影放映员。他为全镇25个自然村义务放电影,3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每到一个村,岁数稍大的都叫他老刘,年轻的或者孩子叫他“放电影的”。久而久之,他的名字却很少有人叫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因为有国家的2131工程,现在放电影都是免费的。  相似文献   

9.
杏树下的狗     
孙秀斌  严巍 《社区》2012,(2):48-49
狗,我们都这么叫它。没人为它取一个名字。  相似文献   

10.
捣蛋鬼     
有个精灵叫捣(dǎo)蛋鬼。 其实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自从干了那件事以后,精灵王国里都把他叫做“捣蛋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记得中学校医室有个校医名叫“段珍”,知道她的名字后,我们都不去她那儿打针了。2.我哥哥的同学里有一个人叫朱逸群,一个叫杨宜知。3.有个人叫秦寿生,不知道他父母是怎么想的。4.吴安全——是个司机。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南宁市新阳路菜市场,有一对卖猪肉的夫妇远近闻名,丈夫叫路再侠,妻子叫李学玲,知道他们名字的人并不多,但一说起跳国标舞的卖肉夫妻却是妇孺皆知。没人买肉时,夫妻俩一个用磨刀棒敲响刀具伴奏,一个在猪肉摊前即兴来段舞蹈表演。成了菜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也给这些每天待在菜市场生活枯燥乏味的商贩带去了快乐。  相似文献   

13.
休闲娱乐岛     
笑话与幽默 宋钦友乘车 宋钦友要去省城开会,刚坐上长途客车,听汽车站广播里喊他名字,叫他快下车,他下车后又找不到喊他名字的人,只好换乘下一班。等了3个钟头,他又上了车,刚要开车,又听人喊他下来。他火了,找播音员问为啥拿他开心。播音员感到莫名其妙。这时,又有一辆车要开,播音员又喊:“请送亲友同志下车!”宋钦友拉住播音员:“你听,又喊我下车!”播音员恍然大悟,忍不住大笑起来:“原来你叫宋钦友……”  相似文献   

14.
何爱军 《社区》2012,(25):52-52
问起熊老师叫什么名字?100多个跟她学操舞的老伯伯、老妈妈没人知道,大家一直称呼她为“熊老师”。但问起熊老师人怎么样?所有人异口同声说:“伟大!”他们给熊老师起了个外号叫“熊伟大”。“伟大”两个字虽不贴切,却真实地道出了老人们心中对熊老师的敬佩与感激。  相似文献   

15.
为拯救当前的金融危机,近期奥巴马出台了一个“变革”计划,其中包括要在2011年前,创造出250万个就业岗位来。此宏伟计划之制定与实施,唱主角戏之一的竟是奥巴马身边智囊团里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华裔,他的名字叫曾颖锋,现任白宫“国家经济会议”主席萨姆斯(Larry Summers)的特别助理,年仅26岁的他可谓奥巴马白宫团队里最为年轻的华裔政府要员。  相似文献   

16.
坐在时光上     
刘墉 《社区》2014,(2):52-52
20多年前,旅居海外十几年的梁实秋刚回到台北,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请他吃饭。梁实秋是有名的“早起早睡”的人,晚上8点睡觉,天不亮,4点就起床写作。偏偏那些朋友都是夜猫子,每天请他深夜12点吃夜宵。梁实秋吃了几顿,受不了了,想出个好法子,对大家宣布:“谁请我吃夜宵,我就回请他吃早点。”一班老朋友全愣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起来。从此再也没人敢请梁实秋吃夜宵。  相似文献   

17.
老人的心愿     
翁志刚 《社区》2005,(7):54-54
小区有个老人姓刘,叫什么名字很少有人能说得上来,人们都称他刘师傅。刘师傅70多岁了,背有些驼,耳朵也有点不灵便。每逢天气好的时候,他总是和老伴走到楼下的草地上去晒太阳。小区里的很多人都认识他,老俩口往那儿一坐,会时不时有人走过来跟他们打招呼,有时还会聊上一会儿。接触多了,大家就知道了他们有三个儿女,据说都生活得不错。但是没有一个人见过他们的子女。一天,邻居张阿姨买菜回来,看见刘师傅一个人坐在草地上,就走过去问道:“刘师傅,一个人啊,老伴呢?”刘师傅侧过耳朵,用拿手比划着说:“大儿子住院,老伴过去帮忙了!”“您儿子是……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旅客”“游客”“乘客”“顾客”的意思吧?现在“客”字家族又来了一位新成员,名字叫“博客”。有的同学可能会这样想:“博客”一定是博物馆里的客人,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博客”是知识渊博的人,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那么,“博客”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9.
“鸬鹚”     
我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也许他叫狗儿或叫伢子什么的,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名字。在我心里叫他“鸬鹚”,是因他有着和鸬鹚极其相似的命运——被人“豢养”,被人“渔利”。他走南闯北,每天见过的人有成百上千,当然不会记得我。然而,他时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  相似文献   

20.
秋风送爽,桂花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小叮当文学社成立了。这一天,老师带着微笑走进教室,那微笑如同花儿一样灿烂,使得我们班的同学也心花怒放,这一节课是班会,老师提议我们成立一个文学社,我们大家都非常赞同,于是,我们的文学社成立了。文学社叫个什么名字呢?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叫“泡泡文学社”,有的说叫“小叮当文学社”——反正好听的名字应有尽有。最后,选出了三个候选名字,分别是:育苗文学社、泡泡文学社、小叮当文学社,你猜最后的名字是什么?哦,是小叮当文学社,这个名字好听吧!你知道小叮当吗?那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