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越亡国时间问题,《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记载与其他史料相互抵牾。《勾践世家》所载“楚威王杀无强灭越”为太史公将不同时代的三个事件混而为一。楚怀王杀无强之后,越人势力并未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
越商队伍中的重要分支是越商女企业家.越商女企业家不仅具有越商企业家的一般精神特质,即"韧""勤""真""实""慎"五个方面,而且还具有女性企业家独有的特质,即,相夫教子和热心公益事业等.越商女企业家的上述精神特质,渊源于受越地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地区文化交流等因素影响下的越文化和越地丰富的名媛故事等.  相似文献   

3.
越商精神的传承有助于越商持续创新,也有利于越商企业本身的传承.而传承越商精神和弘扬越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认识上的总结,这只有体现在企业家经营实践中,才使文化与产业相结合而充满生命力.由于越商精神依存于越文化,传承越商精神需要从各种间接途径通过弘扬越文化潜移默化地进行.依据上述思路本文指出,发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业和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既是传承越商精神和弘扬越文化的路径,也是政府和企业家为越商精神的传承所作的最大实际成果.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规模化经营和繁荣促进绍兴制造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消除绍兴城乡的文化环境差异,这促使农村其它各项事业发展,最终使城乡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晓初的<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从"越文化"视角切入透视鲁迅,在宏大的视野中梳理与提炼了鲁迅生成的越文化传统与背景,进而在鲁迅对越文化精神之源的追寻与对鲁迅文学文本的越文化底蕴的探究中清晰地呈现出鲁迅与越文化深厚的渊源关系.进一步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纵坐标与"世界史"横坐标的交织中深刻地揭示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之父的现代性意义,是鲁迅研究界一项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分析递及比较句"越…越",发现这类比较句不光体现程度的累进,同时也体现了时间性特征。从形容词和动词分类两个角度,"越…越"比较句的时间性是由性质形容词或达成动词以外的动词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视角下的越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肯定,越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其自身的特点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家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文通过对越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论证了其文化内核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影响了"越商"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越文化孕育的自然环境及其文化特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化植根于环境,越文化特色的形成是这个地区"西则迫江,东则薄海"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越地古老的水利工程建设是越文化孕育的土壤,发达的渔业捕捞文化是越地水文化的表征,先进的造船航海业使越人成为富有冒险开拓精神的民族。水利和海洋文化孕育了越文化的与水共生的特色,集中表现为经济生产领域中高度发达的稻作文化、水利文化、航海文化;日常生活领域中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开拓精神、灵变谋略;文学艺术领域中发达的山水性灵文化、建筑文化等。  相似文献   

9.
于越先民的族群血液浇灌了大越之魂,越地流淌着自我实现的人心主流.越中人文精神的正向演进,促进了自身的文化增殖,使之成为名士乡及其不断进取发展的动力源.越中百年师范教育史诠释和丰富了越中人文精神,成为大学精神之内核.从"大越之魂"到"大学之魂"的转化中,大学有责任激活其文化因子,实现有意义的转型、重塑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越遗珍>越国出土文物的分析和研究,用实物进一步理清了越文化体系,印纹陶、原始瓷是越文化的重要标志,礼乐之器反映了越国的礼乐文明,青铜器、铁器冶铸业见证了越人耕战并举的特色.文物不但体现了大越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进一步印证了文献资料,明确了考古学概念上越文化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