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颠覆与建构1990年代以来英文学界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敏磊  毛升 《社会》2006,26(1):187-205
在当今中国女性研究领域,女性群体形象一直是东西方学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特别是20 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一批较有分量的研究专著和期刊论文。本文试图对20 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的英文研究成果加以评介,并与大陆女性研究进行比较,以期从女性群体形象的角度探讨西方中国女性研究的特点及其与大陆女性研究在理论立足点、学者性别构成、选题等方面的异同。这些女性群体包括:新女性传统女性、才女、家庭妇女职业妇女、贞妇烈女、妓女、农村妇女、女勇士、女尼等。  相似文献   

2.
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琪 《学术交流》2007,82(4):182-185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描绘的众多女性形象,在中世纪文学长廊乃至西方文学史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蕴:她们年轻、美丽、纯洁,富有独立反抗精神和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在给读者带来清新醉人的观赏性的同时,中世纪晚期复杂的审美取向和社会风气以及作者既同情女性但又无意识地受制于男权思想的文学观念,又使这些女性形象具有了深层的文化内涵。从女性形象和中世纪文化语境的互文性进入《十日谈》,无疑可为这部一直作为西方文学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代的关节点的伟大著作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林维红 《浙江学刊》2007,(4):211-219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初始,如何面对西方文明?大多研究所呈现的图像基本上以男性为中心。本文透过《曾纪泽日记》,挖掘出曾纪泽女眷随其出使英、法期间不多的信息。尽管,这些信息并不是来自她们自己的声音,但是,对于研究近代中西文化接触及中国妇女生活史来说,仍不失为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闵建国 《社科纵横》2005,20(4):170-171
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立足于文化民族化,现代化和文化的进步,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道路、模式重新定位、定向,为民族的先进文化构建提供了价值目标、精神动力和价值观念,从而推动了现代社会文化创新和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俄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友好邻邦关系,两国关系不断升温。但是,在众多友好态势的背后,也有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发人深省。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数据,尝试分析俄罗斯眼中的真实中国形象,并总结出当今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态度的三大特点:政治上认可、经济上赞同、文化上缺乏了解和轻视,同时尝试从俄罗斯传统与现实中的三重文化特质——弥赛亚情结、村社精神和拜金主义——来解析上述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池莉笔下众多女性的生存实境来探寻当代社会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轨迹。女性已摆脱男权中心的阴影 ,走向了社会舞台的中心地位 ,她们既保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又自立自强 ,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性美和情致美 ,与男性携手共创 2 1世纪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7.
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青年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工具变量方法实证检验工作时间和收入的关系.重点揭示青年女性工作时间投入会产生多大的经济回报,结合性别差异、 标准工时以及工资分配方式,多角度分析青年女性工作时间投入产生的溢价效应.研究发现,工作时间对青年女性收入具有溢价效应,工作时间每增加1小时,产生的溢价效应约为13.88%,在工时制度和工资分配方式约束条件下,青年女性延长工作时间会增加收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低于工时标准工时、 劳动力生产率较高以及计时付酬较多行业的青年女性工作时间溢价效应更高,且比平均水平高出约9.36%-16.85%.据此,从工作时间、 就业方式和收入状况三个层面提出应重点关注工作时间过长的劳动者群体、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和低收入人群增收难题.  相似文献   

8.
李军辉 《社科纵横》2005,20(6):149-150
古龙作品在塑造一大批义薄云天的侠士和浪子的同时,也塑造了一大批惊世骇俗的女性群体,她们在男权社会的挤压下,或是无路的叛逃者,或是失败的抗争者,或是执着的固守者,她们永远走不出命定的悲剧,从而成为了一群无法安顿灵魂的女人。  相似文献   

9.
李萍 《唐都学刊》2005,21(4):40-48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观念对普通中国公众的影响程度,在最近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设置了相关提问。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与行为相关的观念如提前消费观念、婚前财产公证、平等的朋友关系等易于并且已经被多数人所接受;而与价值相关的观念如个人本位意识、宽恕精神等不易被人们所认同。这表明,西方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仍停留在外在的行为方面,价值观念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东西南北》2014,(21):17-17
中国男人越来越有钱,抽更多的烟,喝更多的酒,掉更多的头发,每个月做更多的爱,但是,更多中国男人在怎样做好一个男人这件事情上的能力,却在退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有的国情决定了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必然与西方有着不同的探索过程。中国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共产党一旦拥有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指导思想,便自觉地将它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新的问题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要吸收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平等、差异、融合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美国波士顿儒家学者成中英在肯定中西哲学皆蕴含各具特色的人类文化慧命的生命意志关注与理性价值追求的基础上,怀着超越二元对立的心态,在价值层面进行中西哲学的整体性把握与关照。作为一位身迹中西的美国儒家学者,成中英通过对多元文明的当代审视,将文明的挑战作为催生地域性和普遍性接契的切入点,视文明对话为中西哲学传统整体性融会的实践路径,进而借助东学西渐的独特视域反思中国哲学的内在价值,旨在以本体诠释学的理论样态开启中西哲学互融互通的整体性审视,其理论意义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3.
李青 《唐都学刊》2014,(6):90-97
以西部民营企业为视角,通过对西部地区民营企业投入要素的描述性分析得出,西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具有赶超东部的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基于Kumbhakar的三因素分解方法,将西部地区民营企业2007—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动态分解。分解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现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过度依赖于规模扩大而非具有持久性的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从而在短期内仍无法赶超东部地区。这次结果对西部地区未来期技术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即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力度,通过技术合作共赢和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使西部地区生产率产生质量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宁莉娜 《求是学刊》2006,33(6):32-37
中国近代文化革新,旨在通过文化批判与重建,实现社会变革、民族复兴,它是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碰撞、有识之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西方逻辑方法以其特有的科学基础与思维形态进入启蒙思想家的视野。由严复首先译介和传播归纳为主的逻辑方法,到金岳霖等思想家运用逻辑分析方法重构哲学体系,都将西方逻辑方法作为转换思维视角、融通中外文化的路径。在中国近代文化革新的进程中,西方逻辑方法的中国化特征十分鲜明,并由此承载了中国近代吸纳西方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大潮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2006年8月在北京进行的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资料和北京市统计局1986年北京市民生活时间调查资料,从时间分配的角度,对20年来的北京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反映了北京市民的工作、休闲等各个领域的生活以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符号学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妇女》、《家庭》、《女友》、《时尚·Cosmopolitan》四本中国女性杂志刊载的五个当代中国女性人物故事,得出铁姑娘、贤内助、时尚女三种女性形象类型。检视这三类女性形象的深层意义,可以发现它们事实上蕴含了传统父权社会对女性片面价值观的社会迷思;同时,它们也在鼓励女性参与父权体制建构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关键词: 中国大陆传媒女性杂志女性形象

This study conducts a semiotic analysis of five stories about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 presented in four women's magazines, namely Women of China, Family, Girlfriend and Trends Cosmopolitan, and identifies three images of women: iron girl, understanding wife and stylish woman. A closer examination of these three images will reveal that they actually contain prejudicial social myths of women held by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that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couraging women to practice the consumerist ideology constructed by the patriarchal system.  相似文献   

17.
衣凤翱 《阅江学刊》2012,4(2):135-139
海派文化历史地成为中国电影中上海影像的缘起。在中国电影上海影像中,海派文化的商业性、开放性、个性化特质贯穿其间。纵观中国电影史,上海影像与海派文化的特质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曼妙的海派文化"影像志"。上海影像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中的嬗变与海派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实现着有机的审美"耦合"。  相似文献   

18.
吉平  张阿利  李娜 《唐都学刊》2010,26(6):75-78
作为新时期出现的崭新的电影流派,中国西部电影对几乎同时期出现的第五代导演的创作产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为第五代导演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又表现在第四代西部电影导演在纪实美学和戏剧美学的艺术手法与叙事方式上对第五代导演的传承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个哲学世界观,都是过程思想。宇宙基本的二重性,也很受怀特海的青睐,恰如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阳概念。亚洲哲学所强调的内在超越性是一种超越经典认知方式的人类经验的内在愿景。对支撑意识的神经生物机制的研究表明,文化的差异可能在特定的大脑激活模式中找到其根源。中国古典哲学多基于直觉性解释,关注怎样的问题,主要是由右脑半球主导的。西方哲学则主要涉及左脑半球体现关注什么问题的精神活动。可是,在深层意识反思方面,大脑的不平衡并不能阻止我们通过整个大脑的作用,用终极概念来给经验现实一个最终的、纯粹的解释。因而,内在超越性将不再是依赖于文化的,而是东、西方所共有的一种普遍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