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林业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为目标、以现代法制为保障的林业。森林经营管理法律制度是《森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现行森林经营管理法律制度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烙印,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森林经营管理法律制度创新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林业观,以建设现代林业为宗旨,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关于积极推进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和谐文化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重要实践。本文就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意义、森林生态文化的内涵、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和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是在2005年北京林业大学成功举办首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从2007年3月开始论文和演讲报告的征集工作;5月,北京林业大学发出会议预通知;9月,两家主办单位发出正式通知。会议共收到演讲报告15份,论文全文13篇。出席研讨会开幕式的领导有: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张福寿,武夷山市副市长张智勇,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宝银。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苏孝同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张福寿副厅长、北京林业大学期刊编辑部主任颜帅博士、张智勇副市长分别致词。 参加研讨会的代表都提交了演讲报告或论文全文。颜帅首先回顾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2002年创刊以来组织的学术活动(其中包括2003年举办“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代表编辑部介绍了该刊在国内首创“森林文化”栏目的有关情况,并就森林文化、生态文明的概念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注重森林文化学科框架建设、开展森林文化比较研究等建议。北京林业大学铁铮教授、黎德化教授、张慧平博士,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苏祖荣高工、苏孝同研究员分别就绿色文化的概念、林业现代化的文化内涵、现代林业发展的文化维度、森林哲学、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意境进行了演讲。他们的演讲立意新颖,观点明确,给人深刻印象。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的还有皖西学院关传友副教授(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文化)、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邹新球书记(红茶文化起源与传播)、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和爱军博士后(森林文化村建设与展望)、北京林业大学铁牛博士(蒙古人起名与生态文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杨馥宁博士(浅谈森林文化与可持续经营)、福州森林公园管理处王梅松主任(浅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策略)、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吴后建工程师(生态文化体系架构的初步设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爱军博士后介绍的森林文化村建设的实例,应该被视作森林文化在中国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的良好开端。此外,提交会议报告的还有豪树奇(北京市生态公益林文化初探)、樊宝敏(森林生态体系与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的关系)、李良厚(牡丹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解析)、吴志文(森林美学、森林文化与大地园林化模式)。 在会议收到的论文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风平教授的《森林文化成语发掘整理研究》和《中国园林动物象征意义初探》格外引人注目。这两篇论文选题独特,材料丰富,佐证严密,为森林文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会议收到的论文还有:但新球《现代森林文化特征初探》、《生态文化体系架构的初步设想》、《湖北省荆门市现代林业中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张国庆《论中国和谐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苏孝同《感受日本森林文化》,苏祖荣、苏孝同《城市森林文化及其理论表述》、《林火文化:森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试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苏孝同、苏祖荣、陈传馨《森林文化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探讨》,王梅松《浅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策略》。 参加研讨会的代表还有:北京林业大学孙艳玲副编审、赵勃副编审,中国林业出版社徐小英编审、沈登峰副编审,亚洲绿色文化国际交流会丁光军干事,国际木文化协会许志福、王培文,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古开弼研究员,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李维锦讲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朱凯编辑,河南大学研究生魏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云鹏副教授,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林道茂,福建省林业厅周敏高工,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黄毅新高级讲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院办主任李肇锋,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裘晓雯副教授、孙华、李霞等。福建省林业厅黄建兴厅长、北京林业大学吴斌书记和张启翔副校长对此次研讨会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有关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并对会议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森林是森林文化的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连接点,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森林生态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环境基础.建设森林生态文化,是人们对森林的反思和寻根.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可持续的复杂系统,从环境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实践森林生态文化能够找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钥匙,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2015年9月,由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上共有12位学者做了精彩发言.学者们分别从森林文化的现状与传承、森林文化的拓展与融合两个方面对森林文化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2005年第一届全国森林文化研讨会召开,至今已经整整10年.在这10年中,有关森林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森林文化研究得到了空前繁荣,但研究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发扬壮大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列入我国五年规划的大背景下,对森林文化研究的方法和领域做出调整,实现森林文化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是学者们下一步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7年6月,由北京林业大学主办,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生态与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分会、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第七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贵阳成功召开.会议上共有29位学者围绕森林文化、林业史、森林与心理健康、国家公园体制建设4个会议主题做了精彩发言.与会代表达成共识:森林文化不仅需要继承传统历史文化,以充实当下的森林文化,古为今用;更需要与当代森林产业有机结合,提升森林产业的竞争力,创新森林文化产品并普惠社会;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森林的服务功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高度结合,搞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森林文化体系逐渐形成,飞翔的羽翼日益丰满.  相似文献   

7.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建设美丽海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对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薄弱、采伐管理制度不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缺位等问题,海南省的森林经营应当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分类经营管理目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着力开发民族村寨特色森林旅游,以带动林业经济转型,实现海南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8.
现代林业理论发展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现代林业理论的分析来探索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通过对7种主要现代林业理论特点和适用范围的分析,认为:实施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公益林经营的根本原则和目标;而近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生态林业是实现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应通过合理的林业用地规划、持续森林多种产品生产、合理营林技术、关注生态保护和公众利益、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制度保障、贯彻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加强科技支撑几方面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森林文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分别阐述了森林文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并对这二者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森林文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之间具有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森林文化是现代林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依托于森林文化的森林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经营模式,这对当前林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森林文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初至今100多年以来森林文明史观的演变,分析了现代的森林资源特征,森林锐减而造成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人类对森林的认识的4个阶段,人类对森林的政策变化等5个文化特征,并分别从公众层次、技术层次、政策与法制层次、管理层次总结了伦理、认知、行动,分析了现代森林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森林文化学及其在高等林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森林文化学的概念及其学科体系的组成,该文通过对中外森林文化思想的产生和我国森林文化研究发展历程的考证,提出了一个森林文化学的定义,即森林文化学是研究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上的森林文化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文章考虑了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森林文化学学科体系应该涉及的范围,认为森林文化学课程是林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森林文化学有益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培养。生态文化学科群的建设,将对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文章建议我国应建设面向世界的森林文化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林学、森林和林业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变化。林学经历了由传统林学向现代林学的转变。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恢复、改造、经营管理和合理利用为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和多种效益为目的,并做到森林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经历了由单株树木到树木群体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森林对环境的影响由局部影响转向深入研究森林对大范围包括国家、洲及全球的影响。特别是热带森林有地球的“心脏”、“肺”之称,影响全球。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从长期以木材利用为中心,转变到全面发挥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的复合产业和公益事业,以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还对北京林业未来发展的定位、布局、质量及多功能经营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森林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森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该文特指森林精神财富。加强森林文化建设,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又是推进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森林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森林哲学、森林自然科学和森林社会科学3项内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森林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的森林文化成果,认真总结当代森林建设的经验教训,并进行理论创新,尤其是要大力弘扬祖国优秀的森林文化传统。建议今后加强相关学术研究与交流,举办科普宣传活动,建设文化载体,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2013年7月,由北京林业大学主办,国际木文化学会、亚洲绿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呼伦贝尔学院协办的第五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提交的报告从森林的视角,重新解读了历史与当代的森林文化,为森林文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研究思路,充分体现了森林文化的4个基本特征,即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和人文性。无论是对于自然环境,还是对于历史文化,森林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与森林长期相处形成和发展的文明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森林文化的导引下管理森林旅游生态环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但旅游给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分析了旅游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指出了森林文化对管理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提出管理森林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森林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源泉。日本是一个森林大国,拥有丰富的森林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森林的概况,然后从森林文化的起源、概念、宗教、政策、功能、价值、技术、环境教育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日本森林文化的研究动态以及成果,并且介绍了日本典型的森林文化。最后文章提出了日本式森林文化理想模式,分析了日本社会的森林文化现象与将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我国的森林文化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Logit模型,从企业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各确定一些变量构建评价体系,选取2011年我国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部等典型区域的100个区域样本的截面数据,对影响生态安全的有关流通环境与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林产品流通配套的社会支撑对于生态安全呈现负相关外,其他10个影响因素对生态安全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必须从健全林产品流通体制与机制,改善林产品流通基础条件,加强林产品流通行业管理和组织水平,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素质,努力降低林产品流通的成本等方面对流通环境加以改进,以提升林产品流通效率,维护生态安全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