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历史与现实的教育行政组织运行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做到机构精简,高效率运行,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六种关系:即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与政府机构的关系;教育行政组织层级与国家行政组织层级的关系;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与各级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中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与学校的关系;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清末中央行政机构改革有别于历史上传统的行政机构改革 ,是中国行政机构近代化的开端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模仿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和建立独立完备行政体系的设想 ,初步改变了中国传统行政机构的组织模式 ,为当代中央行政机构改革提供了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家行政机构是具体行使国家职能的组织,它以政府的名义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国家事务和社会进行管理。所以,国家行政机构建设得好不好,对整个行政活动能不能正常开展,对整个社会的前进与后退关系极大。因此,世界各国对机构的建设十分重视,都在不断强化国家行政机构,并且与行政立法紧密相连,使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保证一整套国家‘机器’能够沿着科学的轨道运行。我国当前机构改革必须与行政立法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机构设置有章可循,达到科学化、合理化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机构改革的成果得以巩固。  相似文献   

4.
略论邓小平行政机构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长期的治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他完整而丰富的行政机构改革思想。这一思想深刻论述了行政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行政机构改革的原则、内容及目标,这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已经产生而且还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的党政机构合署合设改革中,国家机构和党的机构发生了职能的转变与融合,产生了新的行政上的主体,同时也给我国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面临重构的问题,学界对行政主体理论作了诸多调试。党政机构合署合设背景下行政主体理论的重构应当突破传统的"诉讼主体模式",综合考虑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行政救济以及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等因素,使各方面的因素协调配合以构建新的行政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6.
运用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弊端,结合十五大精神,以国务院现阶段机构改革为范例,指出精简机构是行政机构改革的直接表现,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机构改革的核心,同时对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是《行政许可法》中的亮点之一,也是中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创新之处。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现实依据、原则及相关配套制度的研究,为进一步的行政机构改革奠定了基础,对推进行政机构改革,减少行政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行政权利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实施的相关配套制度还有待完善,对此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对构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提出了对策思考,建议及时修改已经滞后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关于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实施的可操作细则;选择与中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相匹配的实施模式;进一步完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政机构改革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在1954年、1960年、1970、1980年、1988年和1992年先后进行过六次行政机构改革,但每次都走不出“减而复增,消而复肿”的怪圈。一九九八年三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了被称作“第七次革命”的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当时会场内掌声经久不息,它既表明了代表们对当前进行行政机构改革迫切性的认识,又饱含了代表们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热烈赞同,对彻底改组庞大的、工作效率低下的行政机构给予的坚强支持,以及对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机构的深深祝愿。  相似文献   

9.
从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一个新型的“行政管理体制”,表明了对权力革命性调整的认识逐渐深刻。但政府机构改革的本质在于行政权力调整,而历次改革的失败正在于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的调整。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本身的复杂性行政权力调整就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开发和利用其它政治资源来支持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机构设置中存在立法条文粗疏、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有限、追责条款缺失等缺陷。这种状况的造成,与"权力至上"的传统导致行政组织法立法被忽视、行政机构设置涉及宏观制度问题、学界对行政组织法的关注不够有关。因此,应当从深化行政组织法的理论研究、修改宪法和制定各级政府基本组织法、制定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的组织条例三方面入手对行政组织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两种类型和现状和对政府职能转变与非政府组织发展关系,阐述非政府组织发展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作用和政府职能转变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积极意义,针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现状提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群团组织的职能实现了从组织联系职能向参与职能的发展,从掩护吸收职能向维护职能的发展,从政治教育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改革开放前后群团组织的职能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不同的侧重,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它们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群团组织的职能实现了从只重视政治职能到既重视政治职能,也重视社会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与高教分离的国家科技体制、以教学为主的大学职能定位、以教研室(组)为基本结构形式的传统基层学术组织体系和计划体制下中央集权性质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的长期存在及其“惯性”影响是形成当前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职能褊狭、运行不畅、缺乏自主权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优化和创新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应着眼于深化基层组织的结构性改革,大胆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多元化的组织职能,并为基层学术组织充分发挥学术自主性、自决性提供有效、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入世首先是政府的入世,这就需要我国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该文从探讨我国入世后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中介组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入世后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如何进行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妨害公务罪的侵害对象既包括具体人,也应当包括"具体物"。依据司法解释: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和国家机关中事业编制人员可以作为妨害公务罪的侵害对象;但是,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亲属和亲友等人员,则不能成为妨害公务罪的侵害对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党组织在这一格局中的职能定位应该体现在领导、协调、保障、激励这四个方面.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进社会治理的职能,必须从组织建设、工作方式、党务干部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反思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实现基层党建由单纯强调组织覆盖向各方面工作全覆盖转变,由执政党单方面治理向社会各个主体共同治理转变,由单一的应急治理向全面的科学治理转变.同时,进一步从思想、作风、能力、制度四个方面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水平,从健全体系、培养骨干、强化职能、加强监督四个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7.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营销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非营利组织营销兴起及作用,通过对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组织与营销比较,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异同,探讨了非营利组织的营销以及营销观念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职责是实现党的政治功能。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国有企业中,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是解决政治功能薄弱问题的现实需要,有助于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使得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够突出。当前,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廓清突出政治功能的内涵和意义、从企业文化建设上构建文化支撑、从企业机制上做好保障、从具体实践上细化落实,才能有效突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党组织的作用,研究了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队伍进行继续教育、严格管理、发挥作用相结合的教育、管理、培养模式。认为大学生党组织在建立党员责任区方面应发挥以下功能:整体谋划功能;力量组织功能;关系协调功能;物质保障功能;管理支持功能;舆论导向功能;考核评价功能和党员带动积极分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高校基层党团组织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基层党团组织主要包括党支部、党小组、团总支、团支部和团小组,这些组织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有意识地利用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积极引导,用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占领高校的意识形态高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