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女性文学"两个文本"争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关于女性文学的两个文本——性别文本与政治文本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争论的根源在于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女性文学研究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两组概念的不同认识。而对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批评的界定应考虑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界的实际,值得注意的是政治维度应当成为中国当前女性文学批评不容缺失的批评维度。  相似文献   

2.
性别意识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风起云涌的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但在多数梳理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则被遮蔽或淡化了。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性别意识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坐标,突出文学的两性平等价值,推动了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繁荣,并为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辩证汲取奠定了基础,促成了性别意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逐步呈现出价值取向明晰化、评论话语语境化及批评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是一种具备了连贯性、现代性及学术性的批评思潮或流派。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已走过近三十载的历程.其中经历了萌芽、发展、开放三个时段.从性别的视野研究文学,重视女性文学文本,关注、重视女作家,关注、重视女作家独特的性别创作体验、性别创作特质,建构女性文学研究学科,以及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过渡到"性别诗学",可谓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探索的重点与取得的业绩.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又有其严重的不足.这首先表现在部分学者在对西方理论嫁接上的生吞活剥.其次,中国古代本土思想文化资源的缺失.再次,研究对象的偏嗜与评判标准的绝对化、单一化.放眼未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许多条路可走,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本土化以及将相对封闭、狭窄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拓宽为相对开放、广阔的性别诗学,或者称为"性别批评",将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新视角的启迪新视角是就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立场而言,它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研究的新方法。给予人们的启迪之一是思维角度的变换,它反对在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男权意识,主张将女性世界和女性话语作为研究对象,重新解读西方传统文化,透视陈旧的社会本文和文化语境,向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提出质疑。所以站在批判男权意识立场研究文学问题是其理论的出发点。给我们启迪最大的是两个较有代表性的学派:英美学派和法国学派。英美学派采用分析作品中的妇女形象的方式建立女性美学。他们最初分析的是男性和女性作家所作的小说或…  相似文献   

5.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一经传入中国台湾,就迅速被台湾女性主义者接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兴起满足了台湾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接受、兴起和发展,揭示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不断发展的成因,总结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体现出纯译介性研究、中国女性主义文论建设、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女性文学作品等阶段性特征。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拓展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突出了女性文学的新视阈与新风貌,对女性意识和女性文本的独特关注也促进了中国女性写作的繁荣和发展。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国化结束了中国父权制美学关于审美价值的专制独白,对既存的审美批评标准进行了富有深度的女性主义反思。虽然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还存在历史观照和文化剖析等方面的某些片面和缺失,但毋庸置疑,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国化已经对中国的女性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 2 0世纪 70、80年代分别传入台湾和大陆 ,很快就在海峡两岸掀起了女性文学研究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热潮。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既在不同的社会风雨和文学环境中孕育着各自鲜明的特色 ,又在同一民族身份与性别身份的文化书写中流灌着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和女性的生命波动。而且 ,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髓。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者首先都接受了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 ,沿着“女性主义阅读”和“女性中心批评”这两条路径开展文学研究。但是 ,由于两岸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的不同 ,她们在接受和运…  相似文献   

8.
对于女性文学批评研究的未来而言,女性文学批评逐步走向理性与成熟,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历史前提;从近期策略与远期目标上,逐步实现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转换,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理论前提;强化个性的文学写作方式与批评理念,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思想前提;逐渐改善女性生存状况与文学现状,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现实前提;跨学科的研究方式,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代中国(大陆)三代女批评家的笔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骏涛 《东南学术》2003,(1):150-166
当代中国 (大陆 )女性批评家之形成一个群体 ,并在文坛上 (主要是在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领域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在 2 0世纪 80— 90代之后。三代批评家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第一代主要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或说美学—历史批评 ,特别注重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实际 ,并以自身的生命体验 ,加入对当代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建构 ;第二代女性意识凸显 ,倡导并运用女性主义批评 ,以多学科的研究视野对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 ,将女性文学批评推向多学科研究的境界 ;第三代从文学向文化领域延伸 ,大多以双性视角或超性别视角关照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并显露出某些新的批评思路和批评策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 ,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已经从“浮出历史地表”而到渐趋成熟壮大。女界人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如此蓬勃的发展 ,这是近百年中国妇女运动史上未曾有过的。但从总体上说 ,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尚来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建构 ,如何将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建立中国女性文学自己的批评标准或坐标系 ,并调整女性主义批评的思维和策略 ,开拓出一条自己的批评研究之路 ,这尚需三代女批评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性别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不无区别的概念。对"性别"的关注和思考,构成其互补共存的基础;而理论背景、关注焦点、批评对象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差异,又使之在文学审美和性别诗学的建设等方面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貌。性别批评力图摆脱男/女二元论的文学批评模式,融入复合式的批评视角,在女性文学身份疆界和叙述疆界方面有所开拓,总体上呈现出流动、复合、多向延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成红舞 《兰州学刊》2007,(5):129-133
中国男性学者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身份是一个令人困惑已久的问题,他们以什么样的身份介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话语立场和价值取向.该文将男性学者与女性学者的关系特征主要分为两种:引导型和同路人型.每一中类型下又分为几个次类型,将每种类型分刨缕析之后,得出中国男性学者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三种身份.  相似文献   

12.
卫泽 《晋阳学刊》2006,(1):113-116
英美批评是一种社会——历史批评,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指导意义有如下数端:第一,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女性写作的意义首先在于性别的觉醒。第二,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姊妹情谊”(sisterhood)论的启发,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群体意识也在觉醒。第三,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大众视角启示着中国女性写作早日摆脱精英圈套。第四,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反抗男权的彻底性,应当为中国女性彰显自省自强精神之圭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渐多,但是直接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题的论文还较少。以文学为中心视角,在借鉴国内文学研究者的成果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专著;既有对该理论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男女作家自然写作个案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做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论文涉及该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文本特点和批评特色等。作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了女性主义批评与生态批评二者之长,在生态学术的热烈探讨中,将成为有前途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旅行到中国,掀起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也引起中国学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批评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界在自己的文化政治背景中接受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并展开具体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5.
首先要申明的是本文不是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笔者将完全站在男性社会所培养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上,以男性作家的作品、特别是为历代男性社会所推举的必读经典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分析西方中古以降在中国大陆作为经典之作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原型,并将中国当代文坛(中国当代文坛的传统由此而构成)的女性形象在这样的两种传统的融合下定位,并展望世纪之交,女性在作家笔下将扮演的角色。我们现在都能够接受这样一个概念:文学即整体关系。任何一种体裁的作品都只能产生在既定的语词秩序之中,产生于同类体裁的过去的…  相似文献   

16.
双重解构:论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实践中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茂林 《江汉论坛》2007,9(5):119-122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性别歧视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文学、自然、女性、文化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策略是:质疑、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菲勒斯中心主义".其文学实践是研究自然和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揭露、批判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女性意识;质疑和解构西方思想中文化-自然和男人-女人的二元对立,在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生态女性主义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当代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特别是“文革后”的文学视野里,女性文学无疑已是一种触目皆在的“物质”景观。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女性的“缺席”与“缄默”已成历史陈迹。女性作家的群体涌现以及性别意识在文学文本中的贯彻和张扬,构成了对男性文学以及以男性为主体的文学传统的现实而强大的消解之势。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化、文学)理论的译介,以及中国知识女性在国家/社会权力结构中主体位置(subiect position)的不断调整,使对中国二十世纪的女性文学研究第一次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定位。这种“定位”的划时代意义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得到包括文学在内的历史性的文化确证,并已经对当下的文学与文学批评造成了深刻影响。相当一批的女性学者——有的甚至调整或转换了自己原有的学术视角——表现出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积极关注与热情投入,并与为数已众的女性作家一起,携手成为在整个思想与实践领域反对将女性“他者化”(other)的先锋力量。这些学者的探索在短短的几年里便已硕果累累,她们以自己卓越的研究实绩改变着当下文学批评的话语格局。  相似文献   

18.
此文拟讨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可能采用的对策。在全球化背景之下,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经由不同路径传入中国,并对中国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批评产生了深刻而持续的影响,尤其是极大鼓舞了以身体写作为代表的女性书写,同时也激发了在文学批评中广泛使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和影响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开始陆续做出反思,并期待这些反思能够激发女性主义的中国学术话语,从而增强知识生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英美少儿小说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与批评方法独树一帜。值此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在女性主义文学视域下重新审视英美少儿小说研究具有时代性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出发研究英美少儿小说已呈“百花齐放”之势,但亦存在“顾此失彼”的诸多“失衡”问题,因此阐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英美少儿小说研究的独特影响,并对女性主义文学视域下的英美少儿小说研究的未来走向予以前瞻则具有独特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是在女性主义地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以女性主义和空间为批评视角,并借鉴地理学和空间哲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女性书写和男性创作进行解读,反思女性在空间中的处境与经历,批判和颠覆父权制思想,重新建构女性的身份和生存空间。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在中国刚刚起步,其实践成果比较单一和薄弱。但是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既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继承和超越,也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扩充和发展,它为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和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与空间再思提供一种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