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在农村建立起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和有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推进农村全面发展。在农村改革中,农村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农村上层建筑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生产能力发展的需要,乡镇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当地经济上而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意  相似文献   

2.
刘成玉 《四川省情》2006,(11):37-38
近年来,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一拨一拨地走出农村,潮水般地涌向城市和工商企业。他们拖家带口,多数常年不归,有的在城市和企业扎下了根,从此一去不返。前几年留守农村的青壮年妇女如今亦纷纷离农而去,昔日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现在只剩下了儿童和老人,农村变得异常的安静(抑或萧条),大有“空心”的趋势,“空心化”的概念由此产生。“空心化”包括农村居住空心化或村落空心化、农村人口空心化、农村产业空心化、农村金融空心化、农村科技空心化、农村资源空心化和农村社会服务空心化等。当前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农村贫困减缓的内在机理,利用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LSDV方法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贫困减缓的基准影响以及非线性效应。结果发现:农村贫困程度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间的负向关系十分明显,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村贫困减缓;与此同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贫困减缓存在着显著边际递减的非线性驱动效应,即在农村贫困程度由高变低的动态过程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贫困减缓的边际作用逐步减弱。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村贫困减缓的关系,能够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计算中国省际层面2000—2012年城镇化率、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基尼系数,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农村贫困、农村不平等和城镇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村贫困发生率随着城镇化率提高而下降,城镇化率每提高1%,农村贫困发生率会降低2.87%;农村收入不平等随城镇化水平提高呈弱倒U型变化。同时,不同地区城镇化对农村贫困、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呈现不同趋势。在未来城镇化战略中,实施农村减贫政策时应兼顾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降低农村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5.
农村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市场的繁荣。但受收入和流通市场的约束,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农村市场扩张乏力,发育相对滞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教育、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农村公共文化、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环境治理6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文章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后,选取我国2003~2007年的数据说明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指数的建立、计算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信息网络建设,把农村统计改革引向深入,国家统计局干8月25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全国农村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和农村统计改革经验交流会。各省、区、市统计局和计划单列市统计局主管农村统计工作的局领导和农村(业)统计处的负责人和部分地、市、县统计局长和少数  相似文献   

8.
一、为什么要计算农村的经济收人、分配和效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央指出,农村工作应重视综合发展,讲求经济效益,要关心生产、交换、分配、 消费和积累等各个环节.农村统计工作必须适应农村经济形势的需要.现行《农村经济收入、分配和效益计算方案》就是依据上述情况拟定的.计算农村的经济收人、分配和  相似文献   

9.
农村住户调查对深入了解农村住户的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及社会活动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为各级党政领导研究农村经济问题,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指导农村工作,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依据。 一、我国农村住户调查概况 我国的农村住户调查始于1954年,称家计调查。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改进,目前我国的农村住户调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由科学的抽样方法抽选的调查网点和科学的农村住户调查指标体系,进而成为举世瞩目的农村统计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8—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构建农村创业活跃度指标并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系统GMM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创业效应十分明显,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农村的创业活跃度;与此同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创业效应存在省际层面的异质性,在城镇化进程、农村金融发展、农村人力资本以及产业结构等宏观外部环境越好的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越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村创业活动的关系,而且能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流动情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提供依据,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劳务输出报表进行认真仔细地调查和分析,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刘继兵 《统计与决策》2007,(17):107-108
农村公共投资是有效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渠道,是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研究和讨论"三农"问题,有必要对农村公共投资的效率和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从国内现有文献看,对农村公共投资的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统计工作,是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建设,建立健全乡镇统计信息网络,才能把农村统计改革的任务落实到基层.近几年,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及党政领导指导工作的需要,各级统计部门在农村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和农村统计改革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统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农村实际发生的经济和社会现象的调查、整理和分析,来揭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和变化规律,以认识研究农村经济和社会现象,为党和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依据。因此,农村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地政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70%的人口住在农村,农村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启动农村消费、开拓农村市场,对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消费的现实状况及其根源 目前,我国的农村市场属于初级市场、农村消费趋于平淡,农村消费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明显滞后。改革开放20年,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由温饱奔小康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受过去消费意识和消费传统及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共同影响,农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我国经济的总…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永寿 《统计与决策》2005,(16):135-13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既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青海省农村劳动者素质比较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因素,本文将对青海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产业化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二次改革和新的历史飞跃,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化是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链条,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一、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所谓产业,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划分具有共同属性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科技进步的结果.农村经济产业化,就是农村经济发展实行产业化的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对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消费效应进行研究,应用灰色关联理论论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与农村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从农村流通规模、现代流通模式、以及农村流通效率三方面,以京、津、沪和重庆对比,发现重庆流通水平与北京和上海的差距明显,提出建设农村流通网络与提升消费水平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活跃程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率以及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都对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但滞后期相对较短;一单位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和农村受教育人口比重的冲击对中国产出水平具有正向响应趋势。因此,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应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迁出,并关注和改善农村劳动力流出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