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惠 《百姓生活》2011,(10):20-20
82岁时,诗人陆放翁写过一组《戏遣老怀》,一共5首,他特意写自己已是“年垂丸十时”,亦即垂垂老矣。其中有这样两联:“狂放泥酒都忘老,厚价收书不似贫”;“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现在读来,令人心生感慨。  相似文献   

2.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成为时下的热门课题,在其十五部作品中,从陈家洛、郭靖到萧峰,再到令狐冲、杨过,最后通过韦小宝,展示了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侠之正”到“侠之变”再到最后的“侠之反”。  相似文献   

3.
观点·声音     
金庸:我最崇拜的男人是邓小平 近日,在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香格里拉酒店中接受采访时,当一四川记者问及对四川及四川人的印象如何时,金庸先生这样说道:"我去过,抗日战争时到过重庆,后来第二次来是邓小平接见我时邀请我游四川,第二次到了重庆。那里的人很会摆龙门阵,常常坐着一把椅子,拿着一些南瓜子,摆一下午龙门阵。说到四川人,男人中我最崇拜的就是四川人邓小平,女人中我最崇拜的是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4.
“个”用作量词是人所共知的,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个”的非量词用法并不少见,但往往被忽略,甚至当作量词来处理。本文拟从实例出发,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A例:()三牛家西屋闲着,挺宽敞,又没孩子吵,写个字,看个书,都方便。(浩然《彩印)仁)这村里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他妙手回春。(刘绍棠《蒲柳人家》(3)“你老看个啥哩?”她一边做饭,一边向男人发出怯懦的抗议。(龙风伟(乌鸦》)以上例句中的“个”都不表示量的概念。“写个字,看个书”不能理解为“写一个字,看一个书”心书”的量词用“本”不用“…  相似文献   

5.
翻开《节日朗诵诗选》(李小雨编选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l版),在第174页介绍郭沫若时写着这样一句话:“与成仿吾、郁:达夫、张资中等人组织创造社”。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11月版《成语故事选》一书中,将成语“郢书燕说”写作“郢书燕悦”。将此故事中“燕相国受书而说之”写作“燕相国受书而悦之”,并且把“燕相国受书而说之”中的“说”解释为“高兴”。我认为,象这样写和作注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在现代新武侠小说中,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金庸的小说也不例外。所不同的只是许多武侠小说存在着“为情而情”的倾向,更有着许多滥情的描写,而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却是独树一帜,写到了爱情本身。以写情闻名、为情而生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就写道:“我曾对金庸先生说,你岂只是写武侠小说呢?你写的包含了人类最大的,古往今来最不能解决的,使人类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的一个字,也就是‘情’字。”①尤为突出的是,金庸在江湖这一自由的世界中给了女性以特殊的地位。在传统情感话语系统中,女性根本就…  相似文献   

8.
喜欢看梁凤仪的书,喜欢看女人的复仇故事。这位聪明睿智的大姐对于“食碗面,反碗底”的男人,一定不会笔下留情。当男人千呼万唤想求回曾经被他抛弃的女人时,女人会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想追我,后面排队去!”  相似文献   

9.
“田氏取齐”是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一个典型.近来史学界有一个十分流行的说法,认为齐国大夫田(陈)氏,长期利用“大斗出、小斗进”的手段拉拢民众,壮大势力,借以夺取政权.例如郭沫若先生在《奴隶制时代》一书中就这样论述道(该书写于一九五二年二月,一九七二年七月再版时又写了代序重申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1999,(3)
美国统计局最新提供的数字表明:在过去3年里,独自养家带孩子的“单亲父亲”增加了25却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白美国男人扮起了扯家带口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美国社会学专家在解释这种趋势时认为,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对子女有监护权的男人越来越多;二是领养机构也越来越愿意让单身男子养孩子。美国统计局的人口专家林后加斯帕尔讲:“这可果件好事.说明美国社会男女有别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突砍了!”1970年,美国10个单身父母中只有1个是男人21986年,6个单身父母中有1个是男人。过去3年时间里,单亲家庭的回数字从170万…  相似文献   

11.
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五部武侠小说的创作完全奠定了金庸在当代武侠小说领域中不可摇撼的地位。金庸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其笔下各种女性形象塑造的成功密切相关。其中心理扭曲的女性形象颇为引人注目,造成心理扭曲的原因固然有生物学、环境和心理等多种因素,但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文本,从挫折、动机冲突、消极情绪等心理因素方面探究其心理扭曲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1.我害怕为写好的书、编好的书或友人的书写序、跋或者写后记。但是这样的工作总是时时要做。最近又连着做这样的事情。我为自己主编的《中国最佳教育随笔》写的“后记”是这样的: 有人说他“偏爱记忆”,偏爱记忆的人一定乐于阅读。当他走进文字,立刻就会被各种声音所包  相似文献   

13.
自1955年《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以来,金庸的名字就伴随了华人半个多世纪,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成了华人世界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精品,香港的文学评论家林以亮先生甚至认为“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正因为金庸小说传播受众的广度及其雅俗兼得的特点,学术界也对其广为关注。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写男女关系的能手6他自己说:“因为生存的枯寂烦恼,我自觉写男女关系时仿佛比写其它文章还相宜。”因而,他的作品有不少对女性心理,男女关系问题的出色勾画,作品也具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描写女性细腻的心理并不一定能使作品女性化,巴尔扎克、福楼拜、扎尔斯泰等都以写女性心理见长,却丝毫没有女性化倾向,为何沈从文有呢?这是因为前者大都是以男人的眼光来测度、揣摩女性心理,带有很浓烈的男性气息,作品中“隐含的作者”就是一个男人,一位社会解剖学家。而沈从文作品则带有更多的女人味,“隐含的作者”也给人感觉是一…  相似文献   

15.
补白     
“张资中”应为“张资平”翻开《节日朗诵诗选》(李小雨编选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在第174页介绍郭沫若时写着这样一句话:“与成仿吾、郁达夫、张资中等人组织创造社”。这里的“张资中”应为“张资平”。《中国人名大词典·当代人物卷》由廖盖隆、罗竹风、范源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其中是这样介绍的:张资平(1893—1959)作家。广东梅县人。1911年留学日本。曾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地质学。1919年开始写作。1921年完成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同年与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曾任武昌师范大…  相似文献   

16.
都说现在的好女人要能做到“打得过流氓,斗得过小三”。那还要男人干什么呢?流氓应该男人打,“小三”更是男人搞出来的事,自己都解决不了就纯属是个“软蛋”,什么女人都不该要。女人要是做成了这样,那这份所谓的“好”是注定要被某些男人辜负的。  相似文献   

17.
行书起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行书起源有多种说法,但都没有把“行书书写方式”和“行书书体”分开,因而误把行书起源时间拖后。实际上,从文字一诞生,书写者就有快写的愿望,到了泰代就有“快写”,即“行书书写方式”的出现,并有“行书书迹”的问世。因此,行书应为“萌于秦,成于汉,规范于魏晋”,而非当前流行的诸如起源于汉、魏等说法,更非唐代张怀瓘所云:行书为“刘德升所作也”。  相似文献   

18.
金庸武侠小说的过目不忘母题,或直接化用,或弱化、化嵌、合理变形。该母题确立,来自中古时期的佛经传译,其间印度与西域僧人来华的博闻强记,引起了中原人极大的惊奇、钦敬与效法,佛教密宗,对母题确立有最突出的贡献。金庸小说中的超人记忆描写,主要体现在女性人物上,这与金庸小说整体上对于女性的人文关怀合拍。金庸还关注到,女性的惊人记忆力拥有及使用,往往会伴随着沉重的代价。在“精英淘汰”机制支配下的“削强适弱”心态,使人们不愿将“过目不忘”荣誉再送给男人,女性拥有这一特异功能则较易于被接受。  相似文献   

19.
人类认识自己吗?──评《人类本性论》张效之三年前,王宗明同志告诉我他准备写一本论人类本性的书,并且说已经思考了很久。我没想到他会选这样的论题,很为他能否完成好担心.我告诉他这是已一块很难“啃”的骨头。没想到,去年暑假时,他竞把一撂厚厚的近三十万字的书...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 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 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 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 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 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