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自我观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自我不同于西方人的自我 ,中国人常用“自己”与“我”来表达“自我”。但是中国人的“自己”与“我”却有其不同的含义和复杂的关系。中国人的“自己”是个体最真实、最核心的代表物 ,它具有实在性、自私性和狭隘性 ;中国人的“我”是在交际中用来表达“自己”的语言符号 ,是角色期待的结果 ,因此 ,中国人的“我”就具有了间接性、不真实性和虚假性 ;中国人用“我”来表达“自己” ,用“我”来与人交往 ,“我”是嵌套在“自己”上的外环。  相似文献   

2.
雷云 《中华魂》2012,(13):16-20
我的这篇文章,针对的是多少年来一些外国学者所谓“马克思反对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回到早期马克思”之类的鼓噪和国内一些学者跟着说什么“马克思自己也说过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否定了自己”,等等。  相似文献   

3.
以汉宣帝为例,从天人感应的视角,探讨了帝王年号用凤的原因。“凤”的最初涵义是吉祥之鸟,帝王年号用凤的思想根源是以“万物有以相连”理论产生的天人感应,而汉宣帝之所以用“凤”作为自己执政年号,主要是在自己执政诸多不利的情况下,从舆论上证明自己继承帝位的正当性,赢得民心,粉饰太平,同时为自己心灵得到慰藉,于是采用了“五凤”作为自己执政的年号。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永远“未厌” 叶圣陶墓前纪念亭题名“未厌”,用的是他自己的座右铭。叶圣陶先生曾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未厌居”,还解释说,他在任何情况下,对人世总抱着希望,决不“厌世”:而对自己的工作则永不“厌足”,所以取了这个意义双关的斋名。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陈源围绕“女师大学潮”、“五卅惨案”、“剽窃案”、“三·一八惨案”等几个事件展开几个回合论战。这不是敌我之间的较量 ,而是是非曲直的辩白。有“公理”之争 ,也有“私仇”之争。论战双方都受到了伤害 ,也都呈现了自己的锋芒 ,树立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在说话或写作文时,我们常常用到“自己”这个词。比如“我认为自己的数学推理能力比较差”,这句话中的“自己”是指谁呢?许多同学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指‘我’啦}”的确。这句话中的“自己”就是指“我”。但是,“自己”就一定是指“我”吗?不一定。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墓前纪念亭题名“未厌”,用的是他自己的座右铭。圣陶先生曾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未厌居”,还解释说,他在任何情况下,对人世总抱着希望,决不“厌世”;而对自己的工作则永不“厌足”,所以取了这个意义双关的斋名。  相似文献   

8.
关于萨特的著名剧作《禁闭》有过各种评论,该文主要以萨特自己的谈话和《存在与虚无》中有关论述为根据,从剧情实际出发,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他人就是地狱”这句名言的准确理解,即:倘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他人便是你的地狱;倘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他人的判断便是你的地狱;倘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你自己也是自己的地狱。这是萨特在“上帝死了”之后,对現代社会,对“地狱之苦”所作的最新解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萨特“人学”中的“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以揭示萨特在这部剧作中的真实而深刻的用意,从而论证了该剧的“唯我论者的悲剧”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9.
李铁成 《新少年》2010,(10):9-9
辽阳县首山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期待着自己的班级能够成为“书香班级”,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当选为“读书之星”。他们要展出自己的读书笔记,让其他人看到自己读了哪些课外书,读过之后有什么感悟……学校就是通过读书笔记,评选出“书香班级”和“读书之星”。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放苏轼“出一头地”之语, 反映了欧阳修清醒的认知:意识到苏轼文章思想与自己截然不同, 预感这个年轻后生的文学事业将是超越自己的别样存在。正当欧阳修引经据典为自己一生文章实践的理论总结“简而有法”说进行辩护时, 苏轼也恰好在文坛初露峥嵘, 别开生面, 倡导“随物赋形”, 将“无为法”引入“辞达而已”说, 使得“辞达而已”成为完全不同于欧阳修“简而有法”说的别一种文法论思想, 彻底摆脱了经学对于文章学的掌控。  相似文献   

11.
有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主张“远离崇高”。人们喊“理解万岁”已经很多年,对于英雄人物的崇高品德——尤其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那些主张“远离崇高”的人,却总是难以理解。看完了电影《孔繁森》,他的“观后感”竟是:“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这样屈待自己,光为别人玩命,图个啥呀?”在这种人的心目中,“崇高”等于“傻冒”;“奉献”等于“吃亏”;“为国为民”等于“屈待自己”。因此,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他们很能“豁了出去”,甚至敢在歪门邪道上铤而走险。遇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强奸妇女,只要不  相似文献   

12.
以“性别视阈”观照影视文化,“女性话语”经历了从“无声”到“自醒”的历史嬗变。具有进步意识的当代影视文本,不断摆脱历史的遮蔽,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完成女性话语的自主性表达。当代影视文化中的女性话语包括:“过自己的生活”;“知识”与“艺术”的救赎;“时代新人”与“半边天”;“花与花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政府伦理世界观”是“政府伦理世界”的道德自我意识,是“政府伦理世界”的“道德世界观”,是政府这个“整个个体”的“道德世界观”。“政府伦理世界观”的本质是“政府伦理精神”。“政府伦理精神”是指公务员个体与政府组织整体相统一的、作为实体的政府的伦理意识和伦理意志的复合,是政府的“伦理精神”。政府伦理精神是政府自主性的体现,即作为主体的政府对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的积极认可,是自己支配自己、自己决定自己的自主性行为及其制度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审美人格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儒家通过将“天心”与“人心”相会通 ,将“温柔敦厚”作为审美格调的企划 ,建构了自己的审美人格论 ,使自己的人格学说具有了最高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5.
——人称“黑马大叔“张小平生于1954年。面对媒体.他说自己是幸运的,30年来的恢复高考、“干部四化”等“好机遇”都被他碰上了。谈到自己见证了新中国广告三十多年.他对自己能成为“国内广告殿堂”的石头深感荣幸。而事实上,他对中国的广告和设计的发展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6.
2022再奋斗     
《成才与就业》2022,(9):52-55
2022年进度条已过半,上学期你有哪些收获,制订的计划实施得如何?新学期你又有哪些新的计划,准备如何再奋斗?本刊日前收集了众多青年学生的“上学期复盘”及“新学期畅想”,这里仅分享其中7人的“进展图”——多做自己热爱的事对我来说,这一年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多做自己热爱的事”。我告诉自己,要把精力花在“刀刃”上,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不是把时间消耗在浏览娱乐新闻、关注无聊琐事上。  相似文献   

17.
荀子认为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等生存的需要,决定了人一事当前总是容易为自己打算,为自己谋利,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所以人性是“恶的”,这比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天赋的”道德、“天赋的善性”的观点更符合实际,更有价值;荀子的“性恶论”为我们深入论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艰难性、长期性、系统性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除了向闺中秘友或“铁哥们儿”诉说之外,日记本也是我们倾诉的“朋友”。我们把自己的恐惧、疑惑、焦虑和梦想统统记录在日记里。通过写日记。我们又找到了一位“朋友”,那就是我们自己。不少人把日记本锁在抽屉里,  相似文献   

19.
庄子浪漫文风的背后潜藏着深厚的现实意蕴。他不仅借助“畸人”、“宋人”、“寓言”等形象的文学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忧生情结与当世情怀 ,而且借助《齐物论》等文建构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意识与现实精神。  相似文献   

20.
学校毕业后,凭着“年轻”,他实习了一个月就跟老板签约,并争取到一份不菲的收入;工作一年后,凭着“年轻”,他毅然辞职,自己做起了老板,决心闯出自己的天地;他,习惯讲自己还“年轻”,那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