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丹 《社区》2012,(9):27-28
2009年8月29日,通过"公推直选",我当选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龙新寓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刚上任不久,社区主任就交给我一项居民调解任务。我们社区教师公寓小区的两户居民,自2001年搬入小区居住后,常因噪音、楼道卫生、人格侮辱等问题产生纠纷,矛盾已长达10年之久,双方当事人及楼栋邻居先后拨打110报警数  相似文献   

2.
赖佳曾  吴文裕  赵奇伟 《社区》2012,(33):37-37
“接到群众反映,天润国际花园小区某栋5楼与6楼两户居民发生口角纠纷,请天润国际花园小区三级网格格长迅速赶往现场进行调解,并及时汇报调解结果!”日前,福建省邵武市昭阳街道行春社区干部利用20部“城管通”对讲手机,在辖区的天润国际花园小区内,开展了一场以售皂、化为手段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演练。  相似文献   

3.
易兴 《社区》2006,(16)
前几日,我居住的小区与毗邻的小区开发商就是否拆除我们小区内的公共建筑发生了纠纷。在对峙一天后,双方在晚上8时发生冲突,经过一轮“砖头满天飞”的冲突后,小区治保主任受了伤。之后,警方介入了调查。其实,有关小区居民与开发商之间发生纠纷、冲突的事件,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近年来,因小区规划或开发商强拆小区公共建筑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也屡见不鲜。依我这个从城里老旧社区搬来的居民来看,在这些事件中,这里新建的小区与城里老旧社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这里的矛盾很少有政府部门出面来做“调解人”,绝大多数的冲突发生后,都是由警方以治…  相似文献   

4.
社区自组织视野下的社区调解能力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社区调解制度面临着诸多困境,现有的制度改进思路未充分意识到原有解决机制衰弱的深层原因,在具体措施上必然流于泛泛,不但不能提高调解的能力与效率,反而使调解失去非正式、灵活机动的民间特征.社区调解制度能力的提升有赖于社区自组织机制的实现,应在社区自组织的理论视野下进行基础性的制度创新.首先,应大力加强社区自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比如调整现有的社区发展思路,通过政策来引导社区自组织能力的培养;从法律上确保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形成自组织的结构体系;加强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与协商,以培养社区居民的共同体意识以及减少社区居民间的关系距离,积极发挥小区作为集居地的作用,引导创建新的"城市村落".其次,完善调解的立法,尊重社区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与自我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社区的自治力.应该考虑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系统规定有关调解的事项,并承认社区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尽快建立社区调解与诉讼调解的协调机制,同时立法将社区调解协议与法院强制执行结合起来,使社区调解得到国家公权的有力支撑.最后,要真正落实社区的自组织机制,大力实现社区公开、平等、民主的选举,让居委会及社区调解委员会真正成为一个有群众性、有代表性的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5.
吴金萍 《社区》2011,(25):37-37
我在社区整整工作了22年,对于这些年主要接触的信访工作,有些实践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开始接触信访工作时,我很不理解,为什么社区为居民办的一些好事,大家不理解,反倒还要去上访呢?例如,2009年幸福小区社区投资改造公园,这本是一件为居民改善娱乐环境的好事,但在前期施工阶段,由于个别居民对现场施工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6.
黄顺福 《社区》2012,(9):41
上海嘉定区真新街道新郁社区调解员施云清每年调解纠纷200余件,平均每个工作日调解一件,而且件件成功,无一反复。他成功调解的故事,在居民中广为流传,大家称赞他是"我们小区的土法官"。  相似文献   

7.
刘霞 《社区》2012,(16):43-43
2008年12月初,社区居民李大叔来到屹馨百合社区求助,大家问明来意后,知道他需要调解,就介绍给调解专干,可他说事情有难度,偏要找书记或主任(我当时在屹馨百合社区任书记兼主任)。于是,我便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接待了这位大叔。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才知道,事隋确实有些棘手。  相似文献   

8.
孙艳 《社区》2013,(13):50-50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骆驼山街道民祥园社区多为经济适用房,有近四千多户一万多居民组成,这些居民来自各个地方,有着各种思想意识及各种风俗习惯,因此,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层出不穷,人称“万难小区”。居民往往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所以,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在这个小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朱文龙 《社区》2013,(36):40-41
码头街社区位于江苏省溧阳市闹市区,是历史悠久的老小区,在小区电居住的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居民较多,因此给居委会工作人员带来了许多琐碎的工作。自2007年我进入居委会以来,分管着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社区服务等多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张桢平 《社区》2014,(22):41-41
我是2003年到电翔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的,在杠区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社区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调解居民之间的各种纠纷,这些纠纷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化解,就可能产生新的矛盾和纠纷,不但影响邻里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到居民对我们社区工作者的看法。在调解居民纠纷时,要针对不同的纠纷,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金萍 《社区》2011,(16):48-48
社区工作主要是与居民群众打交道,群众间一旦出现了矛盾,社区工作者必须第一时间前去调停。已从事社区工作22年的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在调解居民纠纷时,特别需要耐心。只要有耐心,就可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发生矛盾纠纷时,矛盾双方往往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利益上考虑问题,所以很难听进对方的话语,情绪也较激动,难于控制。此时如果社区工作者也心情急躁,表现出不耐烦,往往就会导致调解工作半途而废,调解自然不会成功。  相似文献   

12.
说说咱小区     
《社区》2011,(24):33
菜农直销,居民叫好时下,蔬菜、水果、鲜鱼等价格持续上涨,我们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费用也随之大大增加。如何解决小区居民最关心的"菜篮子"问题,我作为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向社区居委会建议,同近郊菜农专业大户联系,签订供销合同,为菜农进小区直销提供"名正言顺"的方  相似文献   

13.
吴朝轻  赵晓莹 《社区》2011,(4):55-55
2010年12月28日上午,在江苏省常州市兰陵街道浦南小区社区召开的四届三次居民代表大会上,居民代表们纷纷对社区工作给予实事求是的“点评”。“社区工作事事透明,  相似文献   

14.
王桂茹 《社区》2009,(31):45-45
编辑部: 我是辽宁某市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2009年5月,我从网络上看到《华商报》刊登的一则新闻:“小区物业办人去楼空,垃圾到处都是,无人清理,宝鸡市陈仓园一区2100多户居民苦不堪言。”这则消息主要是报道了宝鸡市金台区东风路街道陈仓园社区一区“物业跑了小区无人管”的情况。事隔半年,这个没有物业的小区到底怎么样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到底有没有改观?  相似文献   

15.
韩春凤 《社区》2014,(22):23-23
4月中旬,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城中街道中山社区夏家汪小区燃气改造工程开始施工,至此,这个老小区将结束无管道燃气的历史。2009年,泰州市试行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一些网格长在走访时发现,居民们反映最多、最迫切的是老小区燃气改造问题,于是及时上报,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杨岚 《社区》2014,(28):45-45
我来到社区工作已有十年了,一直从事着社区民政工作,服务的主要人群是社区里的老年、困难、残疾居民。我所在的杭州市望江街道近江西园社区虽是一个新建的回迁户小区,但社区成立至今也有十几个年头了,社区从最初只有七八位工作人员,一千多户居民,发展到今天,已拥有十四位工作人员,三千余户居民和六七幢大型写字楼。社区承担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居民委员会无非就是搞户口登记,做民事调解,管计划生育等“婆婆妈妈”的事。然而,去年才建立的南通市学田街道千禧园社区居委会,善于探索,勇于创新,成立“居民之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建设提供了一条有益的经验。南通市学田街道千禧园社区居住着1554户,6500多居民,这些居民绝大多数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离退休老人。他们在单位有个“职工之家”,生活在小区希望有个“居民之家”。社区居委会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需,积极热情地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营造了一个漂漂亮亮、实实在在的“居民之家”。当居…  相似文献   

18.
徐洪梅 《社区》2013,(34):41-41
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社区第一居委会辖区内有一个独特的小区——船民小区。从我做社区工作开始,这个小区就一直牵动着我的心。船民小区最独特的一点就是它是一个自然小区,一没围墙,二没门卫,这里的居民原来都是罗泾肥料站的职工,  相似文献   

19.
吴金萍 《社区》2011,(17):37
我在社区整整工作了22年,对于这些年主要接触的信访工作,有些实践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开始接触信访工作时,我很不理解,为什么社区为居民办的一些好事,大家不理解,反倒还要去上访呢?例如,2009年幸福小区社区投资改造公园,这本是一件为居民改善娱乐环境的好事,  相似文献   

20.
崔红 《百姓生活》2013,(11):22-22
在北京东城区景山街道钟鼓社区.有一个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家和万事兴”群众调解之家。从2005年成立至今,“家和万事兴”共调解居民纠纷近800件,避免了20批465人次群体上访,110报警率因此下降了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