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空间”本义是指具有文化意义的特有场所、活动、时间等,是支撑社会文化存在的隐性支柱,它的形成需要历史的积淀。西江苗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这个“文化空间”背后隐藏着当地苗族深层次的文化逻辑和生存智慧。在旅游开发背景下,西江苗寨的“文化空间”因多重逻辑的推动发生了明显变迁。以西江苗寨的神性“文化空间”为切入点讨论西江苗寨“文化空间”的变迁,并对其变迁的动因以及变与不变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保护西江苗族传统文化和发展当地民族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2.
苗族的桥及其桥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西江千户苗寨调研时发现,在西江苗寨现代社会转型之时,西江的桥和桥文化在不同程度上也产生了变异.西江千户苗寨在苗族地区有很大影响力,是苗族文化的风向标,其变化对周边苗族地区更具投射作用.对其研究,以小见大,以便了解一个民族在现代转型期中文化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3.
我们恩施土家族、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劳动过程中,这里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多姿多彩的土家族、苗族(以下合并简称为“土苗”)文化艺术。它包括手工艺品(西兰卡普、竹编工艺品、木雕和石雕等)、饮食文化(油茶汤、砸酒、榨广椒等)、民族服饰(土家族服饰、苗族服饰)、特色建筑(土家吊脚楼、摆手堂和苗寨风水塔等)、  相似文献   

4.
《百姓生活》2010,(10):62-64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有一个素有“苗都”之称的西江千户苗寨。这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古老苗寨,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共1350多户,其中苗族人口占99.5%,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也是苗族原始生态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位于贵州黔东南自治州的"西江苗寨"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1285户苗家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相叠,鳞次栉比,气势恢弘,令我神往。去年国庆长假,我与妻子约上朋友自驾去黔东南,往返行程近4300多公里,有幸到此一游,所见所闻难以忘怀。独特的欢迎仪式我们进入"千户苗寨"牌坊大门,经过一刻钟的步行,便来到了苗寨。苗寨人十分好客,早已安排了穿着节日盛装的男男女女在山寨门前热情迎接。在欢迎的人群中有许多是年逾古稀、甚至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们中有的吹着唢呐、有的打着手鼓,有的跳着欢快的舞蹈,欢迎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贵州苗寨举行“姊妹饭节”的日子。这个在施洞苗寨举行的苗族节日,是贵州各处苗寨中民族风情最浓郁的一处。 黄昏时分,节日气氛渐浓。步入村前广场一派热闹景象。最惹人注意的要算是那些苗族姑娘,她们按传统穿上了最漂亮的绣花衣裙过节,头上戴着如凤冠似的精巧纯银头饰,少说也有数公斤重,她们竟然还能那么灵灵活活地大跳踩鼓舞、芦笙舞,显得轻盈曼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重庆市的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他们的文化与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有密切关系。传说中的“三苗”和“盘瓠”部落及巴氏建立的廪君国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的踪迹。苗族人民的文化有独特的内涵,他们住“吊脚楼”、善酿酒、崇拜祖先,重视亲族,保留有古老的多种崇拜及丰富多彩的婚丧习俗……苗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湖北第一苗寨”——官坝苗寨——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进行了细致地描述,进而以官坝苗寨为例,对苗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与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育儿生活是少数民族妇女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对贵州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的调查发现,电视媒体和打工经历作为个人现代性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西江苗族妇女育儿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少数民族妇女对子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期望发生变迁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妇女的育儿方式呈现出科学化趋势,逐渐产生比物质层面的现代性更进一层的观念现代化转向。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黔东南的郎德上寨和反排村为例,通过对两个处在不同开发阶段的苗寨进行研究,探讨苗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实现良性发展的苗族旅游开发,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一刀切"模式与因地制宜的关系以及政府与苗族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迅速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民族文化符号的表象化及泛商业化,文化主体缺乏保护动力,“前、后台”文化断层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民族文化的传续。文章将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从“前台、后台”理论探索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以期为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保存较好的典型的苗族聚居地“小茅坡营苗寨民俗村”为例,研究了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作用及意义。并提出了以学校为阵地、社会为摇篮、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素质教育以保护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苗寨建筑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苗族730多万,其中半数住在贵州。在依山傍水的苗寨建筑中,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了苗族的社会历史、社会生活、社会生产、风俗习惯及创造才能,具有令人振奋的研究价值。 保寨树与保爷桥 苗族同胞,喜在背山面水的山间河谷地带安家落户,即民谚谓之曰:“鱼住滩,人住湾。”虽然寨子有大有小,海拔有高有低,但几乎村村寨寨都有保佑风调雨顺、寨泰民安的保寨树与保爷桥。  相似文献   

14.
试谈融水苗族“埋岩”贺明辉苗族“埋岩”,苗语叫做“依直”,属苗族治理社会的款规。在融水、城步、靖州、绥宁一带称为埋岩,黔东南苗族叫议榔,湘西苗族称为合款,它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埋岩”的内容极为丰富,它既是古代苗族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又曾是...  相似文献   

15.
对民族文化任何层面的研究,都应该兼顾文化所处的生态系统;黔东南西江苗族的银饰制作工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历史上,受迁徙记忆和地理环境影响,西江苗族形成了佩戴银饰的文化传统。特定的历史条件与自然条件,决定了控拜村大部分村民以银饰制作为主要生计方式,控拜成为西江银饰制作的重镇。受全球化经济、移动性社会以及机器生产方式的影响,西江银匠的生存空间发生变化,导致银饰的制作工艺出现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枪手部落     
木子 《新少年》2014,(10):2-2
听说过枪手部落吗?如果感兴趣,请随我来。在茫茫林海深处,有一支苗族的部落,叫岜沙。岜沙苗寨地处贵州省从江县,那里的男子佩腰刀,扛火枪,好威武,这是获得公安机关特批的。因此岜沙寨成了“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相似文献   

17.
在北盘江流域,即晴隆、普安、关岭、六盘水等县市的部分地区,生活着一支自称为“喇叭苗”的苗族,人口十万,其中晴隆中营、长流、鲁打、花贡等乡镇为其聚居区,人口五万。该支苗族在日常生活及各种仪式中均使用汉语。1987年被国家有关部门识别确定为苗族。他们信奉“三洞桃源”,家堂神龛以三节竹筒(代表三洞桃源)“贮米豆数事为洞以栖神”,如遇不测则延巫作法,庆坛攘解。庆坛是喇叭苗进行祭祖还愿、驱邪纳。的民间祭扫仪式,其来源与明代贵州的开发有关,从其仪式的形制、内容上,可管窥贵州民族的迁徙史与融合史。现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8.
试论苗族服饰花纹图案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服饰以其绚丽多姿、工艺精美而获得世人赞誉。苗族的服饰美,又集中地体现在花纹图案上。这些花纹图案大多绣织于衣服最引人注目和最容易磨损的部位。既增强衣服的耐磨性,起到保护的作用,又增强服饰的装饰性,使人得到美的感受。从审美角度看,这些花纹图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从艺术角度看,凝聚着苗族民间艺术智慧的结晶;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记录了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花纹图案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对研究苗族的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花纹图案的色彩色彩是生活的音符,…  相似文献   

19.
《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关于腊尔山苗族的调查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腊尔山地接湘黔,北望川东,是一座方圆15O多公里的高山平地。平均海拔SOO米~I000米左右。台地边缘.沟壑纵横。台地上,苗寨星罗棋布,是四省边区苗族最为集中的地带,清代著名的“乾嘉暴动”即发生于此。腊尔山区气候高寒,加上历史形成的种种原因,使得这里生产发展较缓慢,文化教育水平也与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不少人还受温饱问题所困扰,政府在这里扶贫的任务一直较重。腊尔山台他地跨…  相似文献   

20.
2009年3月21日榕江县计划乡所在地的加两苗寨举行了最新的一次议榔活动,来自该县计划、八开、定威、兴华、三江、两汪、平江7个乡50多个苗寨400多名苗族男女参加议榔大会."加两议榔"是苗族地区典型的自发的民俗改革活动,研究这次议榔活动的内容、性质、作用与影响及其民族文化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