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生活中一天都不能没有音乐。人们喜欢音乐,不但因为乐以载道,而且还可以表达人们的感情、寄托人们的情怀。人们也会有好奇心,想知道音乐背后的故事,音乐是怎么来的,怎么写的。我今天给大家将一些我自己创作的经历和想法, 相似文献
5.
鲁素琴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2):67-68
余华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无论以非理性还是以理性的态度生活都表现出相对于存在的异质特性,表明作者的存在主义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6.
7.
8.
儿时的毕淑敏就是愿追随梦想的女孩。上小学时她梦想当一名天文学家,曾给北京天文馆的馆长写信,探求讨论太阳从西边出来的可能性,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收到馆长的回信。长大后她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妄想,就是始终期待探索一个阔大而永恒的世界。而现在从事的工作。也和探索宇宙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人心是一个内宇宙,同样阔大而永恒。 相似文献
9.
崇高与堕落——读《生活在别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隅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昆德拉的小说常常给人提供咀嚼和思索的巨大空间,耐人寻味,余味无穷,让人在文学美的陶醉之中,更有着哲学层次上的领悟、通融和豁然洞开。《生活在别处》亦不例外。诚如笃信宗教的人,总是把理想境界的实现寄托于末来,寄托于天国,对于他们来说,幸福在别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Z村进行的田野调查表明,该村日常生活呈现熟悉性和陌生性两种气质交融的动态形貌:既有对传统乡土本色的坚守和留恋,又有被现代市场化力量形塑的陌生人特质的滋生。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双重化特质体现于市场化浪潮带来的熟悉又陌生的邻里关系,乡土本色的变异与留存,村落社会的"名实分离"。通过研究进一步认为,以"熟悉—陌生"视域下的乡村社会双重化生活格局为框架和视角,能较好地理解乡土社会在转型中国和全球现代化背景下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2.
享受差异化新生活据媒体报道,目前,有超过10万韩国人在山东享受"有钱人"的生活,而日本人也有不少定居上海、江浙一带。当然,还有香港、澳门地区的人在深圳、珠海定居等。当大都会沉浸于时尚与繁华,那些风景优美的小城市,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们有着城市的高度现代化特征,同时也没有失去与自然和乡村的联系,相对轻松的生活压力和抒情诗般的生活节奏,让生活充满写意与自由。于是,郡些富有特色的城市,要么经济发展快速,要么风景迷人,要么交通便利——成为大都市人心仪的地方:既能享受悠闲、轻松的生活,又不会如大城市一样有太大的生活负担。这样的情况,在欧美国家早已很常见。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富翁把自己位于一流地区的房子出售,而在相邻的地区购买便宜的房子:或者居住,或者当作投资。目前,这种差异化生存正在中国多个地方兴起。在大城市工作到小城市生活"我有一所房子,面朝漓江,春暖花开……"北京外企营销总监汤宁蓉用海子 相似文献
13.
夏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5):110-117
当代西方学术界关于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侧重于从“生活”来对它进行理解的现象学模式,一种是侧重于从“世界”来理解它的社会学模式。两种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也不是泾渭分明而相互排斥。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存在着维特根斯坦所谓的“家族相似性”:生活世界是人的生活所必须涉及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诗人之死——论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4):93-96
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中的主人公雅罗米尔的一生是悲剧性的:畸形的母爱使他在了解这个世界之前就失去了了解这个世界的权利;青年时代的诗人的品性,青春期的无经验,被政治所利用,过早地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雅罗米尔的理想和激情是所有抒情诗人的一个侧影,他的悲剧具有超越个案的象征意义,凝聚了许多具有同类性格的诗人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沈掌荣’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5):13-16,31
发表于1969年的《布鲁洛之梦》是艾丽斯·默多克继续严肃思考柏拉图的爱欲主题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爱欲与梦想纠缠在一起,不仅困扰着面临死亡的主人公格布鲁洛·林斯利夫,也同时弥漫在小说的整个叙事中,爱欲成为各个层次的人物追逐梦想的驱动力。而其中几位重要人物的梦想世界,反映了他们对爱和生活本质的理解及其道德观。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世界或生活形式是胡塞尔、哈贝马斯和维特根斯坦在其各自意义理论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在他们的视野中,这两个概念虽然不尽相同,但都起到了支撑意义理论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在梳理和比较这两个概念的同时,着重强调了他们在各自意义理论中对这两个概念的相似理解,并进而认为哈贝马斯所提出的生活世界概念不仅摆脱了主体哲学范式,而且也使其意义理论更具全面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7.
18.
似乎早在很久以前,我就已经开始熟悉叶小凝,包括她生活里的细枝末节,比如她喜欢夏天,喜欢喝鸳鸯奶茶,喜欢蓝色,甚至她笑起来时,左侧脸上有个小酒窝,可是,我们素未谋面。纵是那种素未谋面的熟悉,也改变不了我对叶小凝的看法,在我的概念里,她是个近乎冷血的女子,不会付出,亦不会为谁的付出所感动。只是,程宇依然那么爱她,爱得燃烧整片青春,只有我知道,这个看起来繁花似锦的舞台上,却只有程宇一个人在歌唱。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