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人》2006,(7)
最近刚刚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在河滩的桥底下,有几个乞丐在闲聊。"最近米和油都大大地涨了价,城里人都在发愁呢。""好像是这样,真可怜……""比起他们来,还是咱们好过,一不用买米,二不用买油。""是的,是的。谁也不用出房租……真好过。"这时,其中的一个赶紧用手捂住嘴:"嘘,小声儿点,要是让人听见,他们都想当乞丐了。"前几年到美国探亲,曾对亲朋好友们说,虽说你们在美国日子好过了些,可这颗心还真不能放下——指不定哪天就失业了。为了在地球的这一头也替他们做好下岗再就业的准备,探亲期间我没少观察、研究美国的乞丐,只当是以备不时之需。时间长了,和这些乞丐也多多少少打了几次交道,感受最深的只有一条:在美国当乞丐难,当名乞丐更难,当有名、有闲、有钱的乞丐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2.
谢芳汀 《社区》2005,(2):30-32
乞丐:大都市的一道风景尽管在国内早被灌输美国“贫富差别大”的说法,但我到了纽约,对一边钟鸣鼎食、另一边冻死街头的强烈反差还是会感到震撼。乞丐就像长在路边的电线杆,在纽约市随处可见:有的醉卧街头,有的独行公园,有的见人乞讨,有的自得其乐……在美国,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乞丐,有年老、残疾的乞丐,也有靠劳动谋生的乞丐——他们无非是想过“另一种生活”。比如装扮成“雕塑”人的乞丐、颇有水准的街头艺术家,甚至见过一位会吹“义勇军进行曲”的小号演奏者。当然也有“强行要饭的”。纽约市警察局曾经在一些场合逮捕“强行要饭的”,不听…  相似文献   

3.
《源流》2007,(4)
使我深感奇怪、百思才解一二的是,印度穷人尽管再穷,—般都是怨前世造了孽,很少会把怨气发到富人身上,就是说,印度穷人整体上没有嫉富、仇富的“红眼病”,更没有杀富济贫的造反意识。他们相信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的宗教思想,害怕做了坏事会遭报应,只希望神保佑他们从苦海中解脱。正因为如此,印度贫富之间基本上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我来印度几年时间,亲眼所见,印度穷人,包括乞丐,虽然听说过有的有时难免贪小便宜,顺手牵羊,小偷小摸,即使再穷,一般也不会去偷盗抢劫,穷人报复富人者,鲜有所闻。  相似文献   

4.
两个乞丐     
爱情需要双方共同付出一个男乞丐由北向南而行,一个女乞丐由南向北而行,他们相遇了。“啊!你那么像我,你的神情、你的服饰,以及你手中端着的空碗,与我毫无二致!”他说。“你也多么像我,尽管我是初次遇见你,但是我似乎很早以前就认识你。”她说。两个乞丐彼此吸引,他们  相似文献   

5.
阿诤 《社区》2006,(14)
大连市中心的团结社区,共有14000多常住人口,而其中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就有3000多人。算一算,“他们”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他们”。现如今,民主是利益的表达。要在社区讲基层民主,“他们”没有自己的代表怎么行呢?于是,经过选举,两名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成了代表“他们”的委员进入了“我们”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今年年初,在国务院的文件中把“他们”仍然命名为“农民工”,其背后的苦心应该是唤醒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国社会中客观存在的这个“特别的”或者说是“两栖的”社会阶层。无论从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或者文…  相似文献   

6.
手握阳光     
1878年冬天,一个衰弱不堪、嘴唇冻得发青的乞丐在街上拦住了匆匆经过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一只通红的、肿胀的、肮脏的手向作家乞讨。作家掏遍了身上所有口袋,但什么都没找到。他窘极了,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抖的手:“别见怪,兄弟;我身边一无所有呢,兄弟。”乞丐也“紧紧地捏了捏”作家的手指。“哪里的话,兄弟,”乞丐口齿不清地慢慢地说:“就这也该谢谢您啦。这也是周济啊,老弟。”屠格涅夫后来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这件事,他最后写道:“我懂了,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这似乎是一次有悖于常理的不可思议的“施舍与被施舍”:作家…  相似文献   

7.
素材卡片     
一个乞丐,睡在冰冷的大门边,阻挡了走向水果店的路。店主走到乞丐身边,叫乞丐睡到别处去。乞丐似乎没有听懂,继续睡着。店主生气了,对周围的人说:“这乞丐是装的,否则,有手有脚的,他为什么不能自力更生?说不定就是个职业乞丐,欺骗咱们这些善良人。”这时正是早晨菜市场最繁忙的时候,不少人听了店主的话,便站在门边,数落起乞丐的不是来。第二天早晨,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一个早起到菜市场买菜的老人看到了那个睡在地上的乞丐。老人问:“你冷不冷?”乞丐不说话。老人用手摸摸乞丐的手,说:“这么凉!罪过罪过。”老人一路小跑回家拿来一堆旧衣裳…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位老先生慷慨地说起一件事,有家报纸在头版登载几幅乞丐街头乞讨的照片,旁书大标题《把乞丐赶出特区》,引起了读者的反感。听完之后,议论者很多,有的认为,世界各国都不敢说能够解决乞讨问题,特区也不过发达起来十来年,根本没有能力解决。那么“赶”就是最好的办法吗?再说,把乞丐赶到哪里呢?如果特区无乞丐是靠“赶净撵光”实现的,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文明国家敢起而仿效。还有一个问题:何以见得这些乞丐不是特区的“地产货”呢?  相似文献   

9.
习惯的力量     
韩福翠 《社区》2010,(23):1-1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一位远房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大增,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相似文献   

10.
平等的危险     
托马斯·杰斐逊在33岁时写道:“人人生而平等”。当时他和他同时代的人都不是照字面来理解这句话的。他们没有把“人”——或者如我们今天常讲的那样,“个人”——在体质、情感、技能和智力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世纪以后西方哲学家特别注意起亚洲哲学来,虽远在19世纪以前,东西方哲家已不断地相互影响。因此在“东方”和“西方”之间并不能划出鲜明的哲学界线。这在当代世界就更困难;因为亚洲领袖很少是纯粹“东方型的”。甘地的暴力见解,渊源于西方训练比东方训练为多;同样毛泽东的见解也是如此。唯心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不管是西方的或者东方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可能比“东方”和“西方”哲学之间的区别要大些。譬如历史上有名的中国,在各方面的态度和见地上可能与美国更接近而不是与印度更接近。东西方哲学的接近,和目前西方各种哲学派别——从托马斯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存在主义、实证主义——的接近比较起来,并不见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法学大师萨维尼认为:“一个民族的法律制度,如同艺术和音乐一样,都是他们文化的自然体现,不能从外部强加给他们。在任何地方,法律都是由内部力量推动的,而不是由立法者的专断意志推动。”60年的法治建设,特别是在湖南湘西这片苗族聚居区,苗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婚姻法不断博弈,或者说是移植法律制度和本土法律文化的博弈,这其中有冲突、影响和互动。同样,放眼60年中国的法治进程,无不充斥着外来法律制度与本土法律文化的博弈。  相似文献   

13.
东方逻辑中的墨家逻辑和印度因明中都有利用反例进行论证的推论形式,印度因明中的“异品遍无”是排除反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而墨家逻辑中的“止式推论”是用反例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推论形式。两大逻辑体系都体现共同的思维倾向性,这体现出逻辑的全人类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社会契约论”是欧洲联盟执委会主席德洛尔去年提出来的,其中心内容是:在自由贸易时代,工业化国家将产业迁到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以低工资为基础来拓展贸易,这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工都是不道德和不公平行为。为了保障劳工利益,全球劳工均应置于一种新的“社会契约”之下,使他们受到差不多的待遇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开运动会,这在许多人看来既残酷又不可思议,当“远南”报告团在北京巡回讲演后,整个京城都为主轰动了,不少大学生在听完报告之后说:“我们为中国的残疾人感到骄傲,与他们这些为了祖国的荣誉不顾个人不幸的强者相比,真不知我们每天都在干什么!”北京劲松二中一位同学说:“过去我看到的残疾人都是乞丐,如今看到残疾人  相似文献   

16.
罗斯福“新政”与黑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所有少数民族中,作为奴隶后裔的黑人,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都处于美国社会最底层。他们极其贫贱的处境,使他们的问题成为“难于解决而又同样难于置之不理”的突出问题。对于黑人问题,罗斯福的“新政”是怎样对待呢?本文对此将作一简要叙述。 1 初期“新政”与黑人。在就任总统以前,罗斯福既有反对歧视黑人又有歧视黑人的纪录。1932年竞选总统期间,罗斯福曾答应将黑人“绝对地和没有偏  相似文献   

17.
法国作家莫泊桑(1850—1893)共写有三百余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中短篇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独特而高深的艺术造诣,使莫泊桑成为短篇艺术的奇才高手,被他同时代的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郎士推重为“短篇小说之王”。无独有偶,东方也有一位小说作家很与莫泊桑相似,他就是印度的普列姆昌德(1880——1936)。普列姆昌德共写了三百余篇短篇小说。并以他的实践把印地语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他的短篇小说题材涉猎广泛。艺术表现多样,这使他在印度同样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莫泊桑和普列姆昌德分属西方近代和东方现代的作家,两人生活的时代,所处的社会条件都极不相同。但他们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却极为相似。他们的文学实践也多有相通之处。特别是,他们同以短篇小说的创作给批判现实主义文库增添了瑰丽的珠宝,这使我们有兴趣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试图以两人短篇小说外在的相似性入手,探究其内在的相通与相异。  相似文献   

18.
论“符号学”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符号学”的五种不同概念 “符号学”一词是多义的,看来我们可以辨别五种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有五种符号概念,而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 第一,符号学可以等同于符号的语形、语义或语用性质,或者等同于以上一种、两种或三种性质或特征。而且,我们可以考虑其中一些性质,也可以考虑全部。例如,我们可以不问一个给定语句的符号学性质,而问那个句子的符号学。同样,我们可以问它的语形学(句法学)是什么,它的语义学或语用学是什么。由于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探询的都是性质,所以我们引入以下用语:“符号学p”,“语形学p”、“语义学p”、“语用学p”。  相似文献   

19.
文哲 《百姓生活》2013,(7):57-57
从5岁开始“拒绝长大” 在印度哈里亚纳邦,一名“迷你”中学教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名教师叫阿扎德·辛格,今年22岁,身高0.914米,体重仅18.6公斤。据了解,阿扎德与现年19岁的妹妹拉克米·亚达夫患有同样疾病,属于先天性激素分泌失调。他们刚出生的时候,无论相貌特征还是骨骼比例,都与正常孩子无差异。可是他们到了5岁的时候,便“拒绝长大”,身高、体重从此停滞不前。兄妹俩的父亲巴哈杜尔·辛格是个临时工,靠微薄的收入支撑着一家开销。  相似文献   

20.
职业乞丐现象是超越历史和国界的一个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社会问题。从是否满足生存和生活需要的标准可以把乞丐人群区分为原生乞丐和职业乞丐。在我国转型社会的背景下,职业乞丐问题日益严峻。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当前的乞丐人群基本上都可以划为职业乞丐。从当前职业乞丐的特征上来看,职业乞丐又可以划分为个体型职业乞丐和代理型职业乞丐。代理型职业乞丐是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而产生的,它是当前职业乞丐发展的新趋势,具有诱发其他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其解决途径从理论上来说有两种模式;个体型职业乞丐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其解决应该寻求乞讨权和社会秩序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