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入城市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满意度的测评,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融入总体满意度感到“一般”,城乡二元体制差异、社会公共服务覆盖面过窄以及社区社会力量支持的不足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现实阻滞因素。因此,建议政府、社区、居民形成合力,从消除制度体制障碍、创新基层管理方式、提升社区接纳度和扩展社会支持网络入手,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  相似文献   

2.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有融入城市社会的诉求。但总体上,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的生存状态仍然不容乐观,还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社区是实施社会管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最重要载体。以社区为切入点,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服务和管理体系中,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解决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惠男 《社区》2012,(5):8-10
2011年12月21日,民政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有关部门就农民工融入社区问题下发的第一个专门性政策文件。《意见》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为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作用,健全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平台,实现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的目标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制度性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阻碍凸显,社区成为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发生机理的重要场域。将研究视点置于城市社区空间内,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城”过程中在人际关系、诉求渠道、日常活动、身份认同等方面存在向同质群体“内卷”的趋势。在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推拉”理论构建“内卷化”成因的微观解释框架,分析得出社区场域和同质群体各自的推力和拉力作用已将新生代农民工置于尴尬境地,社区场域推力大于拉力与同质群体拉力大于推力的综合作用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融入成为虚化的“推拉”过程,他们被限制在同质群体中不断“内卷”。只有使社区场域的拉力大于推力,同质群体的推力大于拉力,方能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困境。  相似文献   

5.
社区参与对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具有重要作用。以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社区参与在农民工城市融入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文化参与、公益参与以及表达参与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显著;流动时间、受教育水平、流动范围也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年龄组别农民工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存在以下差异:社区文化参与对新生代尤其是"90后"农民工的影响较大;社区公益参与对所有组别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显著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作用更加明显;社区表达参与对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都有显著影响,但在"80后"农民工中发生比最高,对"90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国六城市1 465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对青年农民工社区融入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现状与面临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将融入区分为三个维度:职业与经济支持、社区相关活动参与与组织支持、居民群体的支持和排斥降低.调查发现青年农民工职业与经济收入难以有效保证其生活与发展,社区活动中组织支持缺失,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相当的社会隔离与排斥.推进青年农民工真正融人城市,需要超越经济与职业层面的支持,推动社区作为农民工融人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7.
李惠男 《社区》2012,(7):8-10
2011年12月21日,民政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有关部门就农民工融入社区问题下发的第一个专门性政策文件。《意见》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为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作用,健全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平台,实现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民工城市融入中存在的社会性排斥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战略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社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居民交往,增加社会融合,进而在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有着重要地位。因此,社区组织要培育农民工形成新型的社区理念,提升他们的公共事务参与热情,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农民工管理和服务长效机制,进而逐步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性排斥,最终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及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体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所在。研究认为,城市社区体育"自治"的体育管理模式具有内生的协调机制,可以有效回应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诉求。提出以强化自治意识、建立特别委员会机制保障体育诉求渠道的畅通、健全体育法律法规与社区体育自治管理活动的常规机制、构建需求为导向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形成体育文化促进深层次地融合为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体育融入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城市融入面临诸多困境,其实质是农民工权利缺乏。实现农民工赋权是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服务社会建设大局的关键之举。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为农民工赋权建构了一个动态的、立体化的实现路径。借助全方位、多维度的服务体系,以农民工能力建设为核心目标,着力实现人性解放、社会发展,从三个角度建构出一套可行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赋权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心理学问题有多个方面:在文化适应方面,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关制度性歧视会逐步得到解决和消除,文化歧视更显突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偏低,身份认同模糊、混乱,既不利于其融入城市社区,也易于引发其与市民摩擦,值得高度重视。在社区意识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农民工现代社区感的形成机制或影响因素以及社区意识的培养。在传统文化或美德传承方面,需要思考和解决融入社区的农民工如何继续保持传统文化所折射的诚信、友善和互助心理,积极接受现代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等问题;调查发现,农民工自强意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激发、维持和调控自身所从事活动的动力强度上不足。在心理授权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授权水平不高,且在性别和月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授权和社区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意见》下发后,甘肃省民政厅党组高度重视,近期专门向全省民政系统下发了《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的通知》(甘民办发[2012]5号),从3个方面提出了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知》要求,城市基层人民政府以及街道、社区要通过报纸、网络、社区宣传栏等各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重要意义和农民工为推动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文化融入逐渐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测度指标之一。利用北京市"城中村"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首都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消费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贫乏、满意度不高。闲暇时间少、收入低、社交网络窄是影响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消费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加强宣传,扩大农民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经常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区、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在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社区是农民工融人城市的起点。混合居住模式逐渐在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领域得到重视。然而,从实践看,即便是混合居住,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也遭遇了困境。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对襄阳南漳新华书店单位混合社区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表现出双重不情愿与双重勉强感的特征。要解决这种融合困难,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强化社区服务和管理、扩大社区交往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要在现实生活特别是他们生活的日常环境中寻求接纳,并不是仅靠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政策做出规定就能够完全解决的。从加强社会支持的具体手段上看,社区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化组织载体,消除旧的制度化隔离以社区为突破口最为恰当。以社区为切入点保障和改善农民工民生状态,促进城市和谐问题,是解决正式社会支持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1,(24):8
10月28日,"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该项目是中国、联合国和西班牙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实施的多边合作项目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开展对青年农民工的政策研究、知识培训与法律政策宣传等能力建设活动,促进青年农民工的权益保护。2009年,"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实施,确定了天津滨海新区、浙江杭州市、湖南长沙市开福区为试点城市(区),采用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的方式,探索、试点  相似文献   

17.
从空间隔离角度考察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居住空间隔离、职业空间隔离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一代农民工、中小城市的居住空间隔离效应要大于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城市,社区空间隔离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居住空间隔离对高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呈显著负向影响,职业空间隔离和社区空间隔离对不同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均呈显著影响。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应注重降低农民工与市民的居住空间、职业空间和社区空间隔离,通过空间融合促进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8.
宗荷 《社区》2011,(36):8-9
10月28日,“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该项目是中国、联合国和西班牙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实施的多边合作项目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开展对青年农民工的政策研究,知识培训与法律政策宣传等能力建设活动.促进青年农民工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9.
社会成员对于社会资源分配感觉是否合理即社会公平感高低对社会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入手,将社会经济地位分解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将社区融合分解为社区认同、社区交往、社区参与三个维度,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社会经济地位和社区融合对农民工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工的社会公平感均有影响,社区融合的三个维度对农民工的公平感均具有统计显著性,即农民工的社区认同度越高,与本地居民交往越频繁,向社区组织提供意见或建议的频率越高,公平感就越强。文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农民工社会公平感和增进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曾铁 《社区》2012,(18):53-53
有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逾2.5亿人,其中“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亿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0%。这一庞大的城市移民的主体,大都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劳动密集行业就业;他们面临工资收入低、工作时间长、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缺失等种种窘况。今年,民政部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